1938年,民國總理唐紹儀正低頭看古董,軍統特務朝他頭上猛劈一斧

2023-11-08     劉明寶

原標題:1938年,民國總理唐紹儀正低頭看古董,軍統特務朝他頭上猛劈一斧

唐紹儀,出生於廣東中山的一個商賈世家,通過他的優秀學識贏得了清朝贈送的海外留學機會。他隨後赴美,進入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在那裡,他深受美國社會的薰陶,對共和制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深深的推崇。

唐紹儀回國後,在清政府的委派下前往朝鮮處理稅務問題。四年後,清政府委任袁世凱來管理朝鮮的事務,從此唐紹儀與袁世凱的命運緊密相連。唐紹儀以他的機智、新穎的思維以及高效的執行力得到了袁世凱的賞識,也因此在袁世凱的推薦下一步步攀升到更高的位置。

在戊戌變法時期,袁世凱因背叛維新派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深厚寵愛。幾乎與此同時,唐紹儀也被召回國內,晉升為天津海關道。他的卓越治理為清政府貢獻了大量的稅收,因此被連升為外務部右侍郎和郵傳部尚書等職務,成為享有極高榮譽的一品大員。

唐紹儀的談判技巧高超,對清政府的外交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1904年,英軍獨立於中央政府侵入拉薩,並與拉薩當地政府簽署了《拉薩條約》。對此,清政府表達了強烈的反對。

袁世凱此時決定派遣唐紹儀前往加爾各答與英國進行談判。唐紹儀以其熟練的英語,勇敢地陳述立場和辯論觀點。當英國再次派出代表前往北京談判時,唐紹儀再一次代表清政府出面。

唐紹儀深諳英國的意圖,他堅決地聲明,西藏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領土,並提供了大量的古籍和地圖作為證據。

1911年,一場震撼中國的武昌起義劃開了歷史新紀元的帷幕。袁世凱,這個深思熟慮的權術家,巧妙地抓住了鎮壓革命黨人的良機,緊握在手中的權力日益堅實。

然而,他所追逐的並非空泛的權力,而是實際利益,因此,他選擇與南方革命派坐下來商談。他派出唐紹儀,一個深受他信任的親信,擔任談判者的角色。

唐紹儀,一個骨子裡熱愛共和制的人,對袁世凱的影響力產生了深遠的改變。他用他的聰明才智和卓越的洞察力,成功地使南北達成和解,幫助袁世凱贏得了民國臨時大總統的重要位置。鑒於唐紹儀在外交和政務方面的傑出表現,他被毫無爭議地任命為總理。

然而,他的總理生涯卻短暫而富有戲劇性。在他的領導下,政府顯現出濃厚的民主風格,他的許多決定傾向於支持革命派。袁世凱對此持有深深的疑慮和排斥,他的一意孤行令唐紹儀的才華無法充分發揮,最終,唐紹儀選擇辭職。

袁世凱在短暫的皇帝生涯結束後去世,他的死後,北洋的軍閥們開始接任總統,卻沒有任何恢復《臨時約法》的打算。在這個時候,孫中山在廣州發起了護法運動,一場新的南北衝突在即。

唐紹儀,這位曾經的總理,選擇了跟隨孫中山,並接任了財政總長的職位。他也代表南方去上海與北洋政府進行了談判,然而,這場談判並未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唐紹儀決定在上海定居。

歷史的浪潮將唐紹儀從內閣總理的職位上推翻,落入了小縣城的縣長一職。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感到沮喪,反而以極高的熱忱投入到這份工作中,他積極地推動縣內的改革,使中山縣煥然一新。後來,新中國的領導者毛澤東甚至以唐紹儀為例,鼓勵黨內幹部具備「能上能下」的品質。

然而,就在唐紹儀全力以赴地工作之際,廣東權貴陳濟棠的陰影籠罩了他的頭頂。他再一次被迫離開了縣長的職位,退居上海法租界,從此淡出政壇。

抗日戰爭爆發,中國的軍民英勇抵抗著日本軍隊的侵略。面臨艱難的局面,日本決定實施「以華制華」的戰略,由擅長在中國進行活動的土肥原賢二負責,在華設立傀儡政權。

在一番仔細考慮之後,日本選中了吳佩孚和唐紹儀作為操縱的目標。他們設想,在中國形成一個由吳佩孚領導的軍事勢力。

吳佩孚是曾經威名赫赫的總司令,他的影響力在軍界無人能敵。唐紹儀之所以被日本人看中,一方面是他在英美等西方國家政要中有良好的人脈,具有不小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他的豐富的政務經驗以及在國內的高度聲望,都讓他在日本人眼中的地位遠超殷汝耕這樣的傀儡。

因此,日本軍隊曾多次派出使者與唐紹儀接觸。事實上,唐紹儀一直對日本的崛起感到好奇,受到了泛亞主義思想的影響,一直堅持「中日團結對抗歐洲」的觀點,直到抗日戰爭爆發。

然而,背叛自己的國家無疑會給自己的名譽帶來不可磨滅的玷污。面對日本的誘惑,唐紹儀表現出了極度的矛盾:一方面他維持著與日本的聯繫,一方面又因顧慮而推脫,他以自己「年事已高,無意再搏擊政壇」的理由,沒有接受日本人的提議。

而此時,國民政府也正在竭盡全力引誘唐紹儀。蔣介石曾經派出信使,將口信傳遞給唐紹儀,之後又親筆寫信,勸說他儘快離開上海,前往重慶,並承諾要聘請他作為「高級顧問」。

然而,唐紹儀與蔣介石的關係並不融洽。在1931年,蔣介石將其政敵胡漢民軟禁,引發了廣州國民政府的成立,與蔣介石對立。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唐紹儀選擇了加入廣州政府,參與反對蔣介石的活動。所以,蔣介石對唐紹儀有著深深的疑慮,甚至是敵意。

唐紹儀自然清楚這個事實,所以,對於蔣介石的邀請,他做出了拖延的決策,他承諾在處理完個人事務後離開上海,但實際上並無此意。此外,廣州的各方力量也試圖勸說他「遠離上海的不良環境」,然而他們的勸告也被他拒絕。

雖然唐紹儀不願離開上海,軍統卻獲得情報,得知日本人正在積極拉攏唐紹儀,然而他們的努力被拒絕了。蔣介石也明白這個情況,於是他選擇了退而求其次的策略,他試圖穩住唐紹儀,利用他猶豫不決的心態,把他變成一道緩衝,延緩日本人設立偽政府的時間。這個決定使得唐紹儀陷入了一個極度複雜的境地之中。

唐紹儀的選擇堅守上海,對抗日戰爭的進程無疑帶來了衝擊。

首先,上海陷落後,包括蔡元培、在內的許多有影響力的人士,都放棄了原本安穩的生活,離開了這座城市。在當時的大背景下,上海已然成為了風口浪尖。唐紹儀儘管並未發表過對日本的支持,但他執意留在上海,無法避免會引起人們的質疑。他的行為,某種程度上,也削弱了人們的抗日決心和信念。

其次,唐紹儀過往的部下以及親密的朋友中,有不少人投靠了日本,他們不僅與唐紹儀保持著親密的交往,有的甚至打著唐紹儀的名號行事。例如,唐紹儀的前下屬溫宗堯便擔任了南京偽「維新政府」的立法院長。唐紹儀與這些人的交往,在社會上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最後,唐紹儀在抗日戰爭的重大原則問題上並未表達明確的態度,他既拒絕了日本人的誘惑,但又並未公開表達對抗日的支持。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引發了上海市民的強烈反感,他們甚至發起了抗議活動,向唐紹儀寄去抗議信,警告他:

如果你沉默不言,雖然沒有參與偽政府,但間接上也是對敵人的助力。如果你無視民意,貿然接受了那些小人的包圍,那麼,我們上海三百萬市民,就只能根據國家的法令,對你進行群眾性的制裁。

唐紹儀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日本人試圖將他拉下民族罪人的深淵,而國人對他也逐漸失去了信任,這必然會導致一場災難性的結果。

隨著戰爭的進程,唐紹儀的立場變得越來越令人揣測。1938年5月,日軍侵占了徐州,並從多個方向向武漢發動了進攻。武漢的命運似乎已經握在日軍手中,這不僅象徵著他們對華戰爭的又一次勝利,也意味著日本已經掌握了中國的半壁江山。

此刻,日本軍方的戰略也有所轉變。一方面,他們試圖通過軍事壓力迫使堅守抗日立場的蔣介石退位,公開宣稱不將國民政府視為談判對象。另一方面,他們盡力拉攏國民黨內部的親日分子,如汪精衛等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唐紹儀與日本的關係越發微妙。日本使者土肥原賢二採用狡猾的策略,他既然無法立即說服唐紹儀出面擔任偽政權的職務,那麼就可以先勸他發表一份被稱為「和平宣言」的聲明,以此為突破口,逐步將唐紹儀拉入他們的陣營。

1938年的9月,土肥原賢二親自上門找到唐紹儀,與他進行了兩次秘密會談。今井武夫,這位曾經參與過與唐紹儀接觸的日軍高級特務,在戰後回憶道,這兩次密談主要目的,就是想讓唐紹儀起草一份名為《和平救國宣言》的文稿,並且提議他擔任新政府的領導人。

唐紹儀在這次密談後的立場和態度,外界並未得知。然而,當他與土肥原賢二在密談的同時,上海的軍統部門卻得到了一個情報,那就是唐紹儀可能要發表一份名為《和平救國宣言》的聲明。這個消息讓已經處境困難的蔣介石雪上加霜。他在戰場上的失利已經讓他的聲望一落千丈,如果日軍再扶植一個政治競爭者,他可能會再次面臨被迫下台的困境。

因此,蔣介石做出了一個決定,他下令軍統部門暗殺唐紹儀。

在這場涉及生死、權利與國家命運的博弈中,軍統部門已經在幕後秘密布局,他們指定趙理君,一位在間諜界有著高度聲譽,曾成功行刺過楊杏佛和史量才等人的特工,負責這一任務。這個黃埔軍校五期的畢業生,以其機智勇敢,被人讚譽為「追命太歲」。

然而,要成功暗殺唐紹儀並非易事。他的居所位於法租界,一處警備森嚴的地帶。居所門口,幾名安南巡捕鬼魅般地徘徊,任何意圖接近的陌生人都必須接受嚴格的搜查。此外,唐紹儀還僱傭了一隊白俄保鏢,在庭院中日夜巡邏,保護著他的安全。他的傭人,更是如影隨形,始終在他身邊,為他服務。

軍統部門中的謝志磐,是唐紹儀的遠親,他因此可以頻繁地出入唐紹儀的府邸,對他的生活習慣和居所環境有著相當深入的了解。是他,將唐紹儀可能起草《和平救國宣言》的消息傳出。

軍統曾經設想過多種暗殺方案,但因為實施難度過大,最終都被否決。直到趙理君從謝志磐那裡無意中得知,唐紹儀對古董有著特殊的喜好,而且他經常與上海的古董商人打交道。這個信息為他提供了新的思路。

他們決定由謝志磐出面,向唐紹儀傳遞一條信息,那就是有一個古董商人願意低價出售他的古董,他們並約定了日期,準備由古董商人上門交貨。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許多人離開上海,他們的貴重物品難以帶走,只能以低價賣掉,因此這個計劃並沒有引起唐紹儀的懷疑。

於是,在1938年9月30日,趙理君親自扮演古董商人,帶著一位專門執行綁架和暗殺任務的李阿大。

他們精心準備了一個小鋼斧,並巧妙地藏在一隻仿古花瓶內。趙理君他們一行人抵達唐宅門口,謝志磐便出車與門衛打起招呼,表示自己是應邀而來,帶來了古董。由於謝志磐是常客,與門衛的關係較好,因此他們未受嚴格審查。

趙理君他們的車子停穩後,便保持著發動的狀態,以便迅速撤離。他們被唐宅的傭人領進了寬敞的客廳,傭人離去通知唐紹儀。趙理君利用這個機會,把客廳煙盤上的四盒火柴全都裝進了口袋裡。

當唐紹儀進入客廳後,便讓傭人遞煙。然而火柴不翼而飛,只好讓傭人去別處找。唐宅的面積很大,傭人去廚房旁的儲物室找火柴,需要一段時間。

這時,趙理君便拿出古董讓唐紹儀欣賞,他透過目光暗示李阿大,那是他們行動的信號。李阿大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行動員,面無表情地接收到行動指令。趁著唐紹儀低頭看古董的瞬間,他迅速從花瓶內取出小鋼斧,向唐紹儀的頭部砍下。

唐紹儀還沒來得及發出呼救的聲音,就倒在了地上。軍統的人士同時假裝告別,迅速離開唐宅,向重慶撤離。唐紹儀因為傷勢過重,未能挽回生命。

蔣介石下令暗殺唐紹儀,既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力地位,也是為了維護抗日戰爭的局面。然而,他並未找到足夠的證據證明唐紹儀投敵叛國,只能像以往處理進步人士一樣,讓特工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以暗殺的方式結束唐紹儀的生命。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517f9ef89e309b02be4e7c5bc8c84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