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分鐘,哭了20次,吳京閆妮譚松韻放在一起,化學反應出來了

2023-12-05   皮皮電影

原標題:105分鐘,哭了20次,吳京閆妮譚松韻放在一起,化學反應出來了

吳京新片上映。

影片里他開局一分鐘就領了盒飯,還從「戰狼」變成了「狗」。

這個劇情實在太炸裂,吳京這是得罪導演了嗎?

一看演職員表,吳京不僅是演員,還是出品人,製片人,導演王小列是《戰狼2》的攝影師,哥倆兒好著呢。

吳京戲份雖然不多,但參與了電影台前幕後的製作,再加上掏錢投資,本片可以看作是標準的「吳京電影」。

這部新片叫《再見,李可樂》,於不久前和觀眾見面。

吳京這是賣的什麼藥,不僅把自己寫死,還讓自己當狗?

皮哥第一時間去看了這部影片,果然感受到一種奇妙的觀影體驗。

首先可以確定,這是一部可以讓你嚎啕大哭的電影。

注意,不是強行煽情,是娓娓道來,風格類似於《請回答1988》,你會不自覺流眼淚。

觀影過程中,皮哥注意到,我所在的影廳以女性觀眾為主,身邊的觀眾幾乎都哭了,我左邊的女生不停拿紙擦眼淚,我後面的女生抽泣聲大到影響到我觀影。

或許是影片真的感人,或許是現場氛圍所致,我自己也繃不住淚如雨下。

但是觀影結束回到家後,回味起這部電影,想到自己為這部電影流淚,又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羞恥感。

羞恥感來源於,《再見,李可樂》實在不是一部高級的電影。

它雖然是原創電影,改編自導演王小列自己寫的小說《爸爸是只「狗」》。

但整個電影劇情其實很俗套,拼貼感嚴重,從劇情到主題到立意,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先看名字。

這是一部講述父愛的電影,片名《再見,李可樂》明顯借鑑了《你好,李煥英》,有蹭熱度之嫌。

再看劇情。

吳京飾演的父親意外去世,轉世成一隻狗,一直守護譚松韻飾演的女兒成長,直到生命盡頭。

這個劇情,立刻讓人想到了莫言的《生死疲勞》。

那本書里主人公被冤殺後,經歷了六道輪迴,分別變成驢、牛、豬、猴,最後轉生為一個大頭娃娃。

這部電影就是把小說的狗章節摘出來拍成了電影,而且導演只學了莫言的形,沒有抓住莫言的神。

《生死疲勞》講述的是一個冤魂淪為畜生,經歷痛苦的涅槃之後放下仇恨的故事。

《再見,李可樂》只是講了一個「狗爸爸」守護女兒的溫情故事。

立意上差遠了。

狗狗守護主人的故事,還讓人想到經典影片《忠犬八公》。

這部影片已經有日、美、中等多個版本,其中馮小剛主演的中國版,在今年4月剛剛上映,口碑不俗,豆瓣評分高達7.6分。

狗狗轉世回到主人身邊,另一部電影《一條狗的使命》也用過了,這部電影也在2017年上映過,票房口碑都不錯。

接著是細節。

片名上的擦邊無傷大雅,劇情框架上的類似也能理解,但細節上的雷同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影片中女兒出嫁的片段,就照搬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里的《再見老張》。

證據就是,本片主演蔣龍和客串張弛就是《喜劇大賽》的選手,吳京的老婆謝楠也參加了《喜劇大賽2》的錄製,節目裡也多次提到吳京有去現場探班。

吳京和導演一定看過那個小品,並受到過啟發。

再比如,女兒無意中將可樂加入串串湯底調製出了父親留下的神秘配方,這個「神秘配方梗」已經被無數影視劇用爛了。

還有狗狗被拐跑,母女倆攜手智斗狗販子的片段也常出現在新聞報道里,最近播客節目《故事FM》最近剛更新了一期節目《愛貓失蹤後,我隻身一人揭開屠貓黑色產業鏈》。

類似的細節撞車不勝枚舉。

最後是人設。

《流浪地球》里,吳京演了一個去世的父親,冥冥之中一直在鼓勵和保護兒子,本片中吳京還是這個人設,只不過兒子變成了女兒。

譚松韻,天知道她演了多少次女高中生了,本片中依然延續這個角色,她已經成為了「女高中生專業戶」。

閆妮,過去一年她已經演了太多問題家庭里走出來的母親,這次同樣延續了這個人設。

這麼多似曾相識,讓人直皺眉頭,不誇張地說,《再見,李可樂》就像是一部ChatGPT寫出來的電影。

導演在主演一欄輸入「吳京」、「譚松韻」、「閆妮」。

在主題一欄輸入「狗」、「父愛」。

在關鍵詞一欄輸入「輪迴轉世」、「婚禮」、「狗販子」。

然後點擊滑鼠,AI將各種元素雜糅在一起,這部電影似乎就自動生成了。

這樣的電影,按理說沒有人情味兒,一定是爛片。

皮哥一開始也是這麼認為,看了10分鐘,心裡翻了20個白眼。

但奇就奇在,不知從哪一秒開始,你突然就看進去了,不知到了哪裡,你突然就流淚了,然後影片結束,你甚至眼睛紅腫了。

為什麼一部拼湊感很嚴重的電影,能帶給人這麼強烈而真實的情感衝擊?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其一,演員的表演。

如上文所說,幾個主演演的都是各自最擅長的角色,連人設都差不多,新鮮感是減少了,但演員間的化學反應增強了。

你是看過譚松韻演少女,吳京演父親,閆妮演母親,但你沒看過這三人演一家子啊,大家都是某個角色的熟練工,聚在一起不需要磨合就能出活兒。

譚松韻其實已經33歲了,少女感依舊,演這種懵懂高中生信手拈來,影片里很有鄰家妹妹的感覺。

甜膩的閨蜜情,朦朧的愛情,複雜的母女情,深厚的人狗情,以及綿密的父女情都被她拿捏到位了。

另一個「高中生專業戶」周冬雨已經通過《鸚鵡殺》《熱搜》等作品轉型成御姐了,年紀更大的譚松韻也面臨這個問題,但至少這部戲裡她演的女高中生是讓人舒服和信服的。

閆妮因為《武林外傳》出名,佟掌柜這個角色成就了她也限制了她,其實她能演很多堅韌的角色,比如一個複雜的母親。

《最後的真相》里,她成了一個護犢子的母親,《學爸》里她是一個強勢的單親媽媽,《涉過憤怒的海》里她又失去了女兒對前夫怒目而視。

本片里她依舊演這類角色。

對丈夫的愧疚,對女兒的恨鐵不成鋼,對準女婿的軟硬兼施,都融進了她的表演里。

全片中,譚松韻和閆妮撐起了大部分的情感戲。

吳京,開場一分鐘就掛了,很多人抱怨這片的「含京量」也太低了吧,但好在後續的劇情里經常穿插回憶的部分,吳京還會時不時「借狗還魂」一下。

吳京是製片人,對影片有絕對的話語權,但他的文戲是比較弱的,《流浪地球》里的劉培強是他演過少數讓人走心的角色。

本片他依然給角色延續了這個人設,並且安排了很少的戲份,既滿足了「含京量」的要求,又不因貪多暴露而演技不足,導演和他都很會拿味。

給人驚喜的還有蔣龍,皮哥很喜歡的一位演員。

科班出身,演技了得,卻因為外形受限沒有資源,職業生涯最大的污點就是演過《逐夢演藝圈》。

後來蔣龍參加《喜劇大賽》終於被大家看見,節目裡他自嘲是「腰部演員」。

本片中他演了一個靦腆害羞但心地善良的小子,前期是喜劇擔當,這是他最擅長的路子。

讓人欣慰的事是蔣龍的表演很有分寸感,絕不搶戲,前面的鋪墊足夠到位,最後那場表白戲,他哭紅的眼睛才能感動觀眾。

這批好演員在沒有突破的情況下,用最熟練的角色,撐起了這部戲。

第二,情緒的把控。

皮哥說《再見,李可樂》是一部很好哭的電影,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它是一部讓人又哭又笑的電影。

這些年,很多電影在宣傳時打上「笑中帶淚」,這四個字已經成了嘲諷語,但這部影片真正做到這一點。

導演的水準不一定有多麼高超,但他一定是擅長調動觀眾情緒的節奏大師。

上一幕,女主剛和狗狗打成一片,觀眾看得捧腹。

下一幕,女主質問母親為何拔掉父親的管子,母女陷入緊張對峙。

上一幕,女主剛和小男生度過曖昧一夜,觀眾感受到了愛情將至的美好。

下一幕,母親找上門來,啪啪啪扇了女兒耳光,並且對小男生進行「審訊」。

上一幕,狗狗剛見證完女主的婚禮,美好的情緒還在醞釀。

下一幕,狗狗突然倒地,一查是腦癌,要執行安樂死,觀眾的心又沉了下去。

導演好像自帶一個節拍器,在節拍器的指揮下,他撓一下你的咯吱窩,再戳一下你的淚點。

我甚至能想像導演一邊指揮,嘴裡還念念有詞:「笑!走一個。」「哭!走一個。」

觀眾就這麼淪為導演情緒的俘虜,在又哭又笑中度過2個小時。

你會說這種手法有點low,但簡單的手法,要把每個拍子都踩在點上,難上加難。

王小列把每次情緒的起伏都化於無形,他其實在刻意引導觀眾動情,觀眾卻誤以為是情感的自然流露,這是他最高明的點。

上一次感受到這份絲滑,還是吃某巧克力。

第三,接地氣。

大多數劇情片都喜歡出「奇」。

主角人設要「奇」,劇情要「奇」,主題也要「奇」

連《忠犬八公》這樣的經典影片也用「狗狗等了主人10年」這樣的「奇情」來吸引觀眾。

《再見,李可樂》當然也有「老爸轉世成狗狗」這樣的新奇設定,但影片的故事設定在接地氣的成都,整個故事沾染著麻辣串串的市井氣味中,讓你覺得這是「身邊人和身邊事兒」。

每個人物都平凡而偉大。

吳京飾演的老爸,去世後留下了神秘配方,但神秘配方並沒有讓一家人一飛沖天,僅僅是維持了正常的生活。

但他飛身救女兒,讓人淚目。

閆妮飾演的老媽,是個有些冷漠的女人,她無法承受高額費用放棄給丈夫治病,多次想要放棄串串店的經營,丈夫死後也找到了新的男友。

但影片最後她一直給亡夫發簡訊的情節,讓人淚目。

譚松韻飾演的女兒,聰明伶俐,但她的聰明僅是考上了重慶醫科大學,她不完美,不懂事,畢業嫁人,普普通通。

但她直面創傷的勇氣讓人淚目。

蔣龍飾演的小男生,調皮搗蛋,最後沒考大學,跑去當兵,之後回到老家,靠家裡搞起了投資,和女主波瀾不驚的戀愛結婚。

但火箭升空時表白的戲份讓人淚目。

養寵物,高考,安樂死,結婚,當兵,早戀,開飯店……

這些劇情雖然不深刻,每個點都是淺嘗輒止,但每個觀眾都能被其中一個點喚醒過往的記憶。

你家裡有可愛的貓貓狗狗嗎?

你的青春有遺憾的人和事兒嗎?

你還記得婚禮上發生的一切嗎?

你第一個心動的人去了哪裡?

父母得了絕症,你會放棄治療嗎?

一個個扎心的問題撲面而來,與其說大家為電影而哭,不如說電影喚醒了記憶,大家為自己的過往而哭。

所以,《再見,李可樂》是這樣一部電影。

如果把導演比作廚師,他能把各種剩飯放進一個鍋里,用恰到好處的火候掌握,和妙到毫巔的調料搭配,做出了米其林餐廳的味道。

它能給你提供即時的情感滿足,在這個寒冬如暖陽一般撫慰你疲憊的心。

但它缺少後勁兒,因為你一旦回味影片,想到影片不過是陳舊故事的排列組合,立刻會像皮哥一樣感覺到一絲羞恥感。

你打了個飽嗝,聞到了調料也遮不住的剩飯的餿味兒,被治癒的心情不免也蒙上了一絲灰塵。

這樣的電影,你願意去看嗎?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