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貴人小產後,深居簡出的端妃主動拜訪甄嬛。
這很反常。
因為端妃對甄嬛說過,兩人不要走得太近。
端妃主動拜訪甄嬛,因為她有個不得不做的理由——利用甄嬛,搞曹琴默。
或許你會奇怪,富察貴人小產,皇后是元兇,為何端妃能通過這件事搞曹琴默。
畢竟端妃根本沒有上帝視角,她不知道富察貴人摔倒後,曹琴默暗中推了甄嬛。
我復盤端妃和甄嬛的談話,不得不讚嘆端妃的口才一流。
端妃問甄嬛,作為一隻被調教過的貓,松子怎麼突然發狂?
即便貓會發春,松子又為何只撲向富察貴人?
都提到松子了,甄嬛應該能得出結論了吧——皇后是元兇。
然而,她沒有聽出端妃的弦外之音。
其實,端妃也根本不想說,她下面的話暴露了找甄嬛的真正目的。
端妃說說富察貴人因為懷孕遭禍,現在你也懷孕了,也很容易遭此橫禍。
甄嬛非常感謝。
端妃再接再厲,說出這樣一句話,「我既然說了,那我就再多說一句,曹琴默是比華妃更難纏的人。」
端妃的話信息量有點大,我總覺得甄嬛被端妃說蒙了。
我們有上帝視角,知道端妃的弦外之音,既暗示皇后害富察貴人小產,又能讓甄嬛提防華妃和曹琴默。
站在甄嬛的視角,端妃的話成了你想要保護好孩子,要提防華妃和曹琴默,尤其是曹琴默。
同樣一句話,視角不同理解也不一樣,這不是《甄嬛傳》的最後一次。
安陵容臨終前告訴甄嬛,「皇后殺了皇后」,本意是宜修殺了純元,而甄嬛卻理解為「你替我殺了皇后」。
端妃開頭說富察貴人小產門,最後著重強調華妃和琴默,就是在引導甄嬛得出錯誤的結論。
這個帽子戲法,妙得我想鞠躬。
事實上,和端妃交流完,甄嬛根本沒有意識到決定她腹中胎兒命運的不是華妃曹琴默,而是皇后。
此後在很長一段時間,甄嬛都是皇后黨,將華妃和曹琴默視為頭號敵人。
理由如下,同樣在第26集,雍正帝陪甄嬛睡,甄嬛還對他說,這是陪皇后過夜的日子,讓雍正去皇后那裡。
此時的甄嬛並非綠茶,她確實在為皇后考慮。
甄嬛是一個懂得互利共贏的人,她只有把皇后當自己人,才會催促皇帝去皇后那裡。
而後,甄嬛去太后那裡商議封嬪吉服的事,皇后開始給甄嬛挖坑,聲稱甄嬛的冊封吉服來不及趕製,用敬妃封嬪時的吉服。
我們知道,皇后說來不及趕至吉服,就是在向甄嬛傳遞信息,可以穿同等級別的吉服晉封。這也為後來的純元故衣事件埋伏筆。
但凡此時的甄嬛覺察到皇后是壞人,她都會對皇后的言行提高警惕。
端妃沒有明確指出皇后是壞人,可見她的真正目的借題發揮,就是讓甄嬛集中火力對付華妃和曹琴默。
這裡有端妃的腹黑。
這裡面有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為何端妃要搞曹琴默?
原因很簡單,她想取代曹琴默,給溫宜公主當媽。
我曾經分析過端妃第一次露面的場景,當眾給溫宜送生日禮物。僅憑這個細節,我們就有理由懷疑,端妃才是曹琴默最大的敵人。
華妃只是把曹琴默當工具人,端妃想要曹琴默死。
端妃上來就給溫宜公主送大禮,把自己陪嫁時的項圈當生日禮物。雍正都覺得,溫宜公主還小,這個禮物太貴重了。
大家請注意曹貴人的反應——喜不自勝。
曹貴人沒有看出端妃已經盯上了她的溫宜公主。她始終沒有想明白,皇帝不止溫宜公主一個孩子,憑什麼端妃只對溫宜公主好?
原因只有一個,端妃想給溫宜公主當後媽。
端妃利用甄嬛搞曹琴默,足以看出她是一個非比尋常的狠人。
端妃的奇怪是,她和大多數人的邏輯不一樣。
大多數嬪妃的價值觀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端妃就不一樣了,她是「誰對我有利,我就搞誰」。
華妃一直踩在端妃頭上,但是端妃始終沒有對華妃主動出擊——不信的話,大家可以看看華妃失勢後,她有沒有對華妃落井下石?
端妃根本沒有那種心思。
即便華妃被賜死,去見華妃的是甄嬛,而不是端妃。
這些年,華妃一直踩在端妃頭上,但是端妃的心思大多放在曹貴人身上。把溫宜公主搞到手,才是端妃最想做的事。
華妃必須死,是甄嬛和沈眉莊想要的結果,而不是端妃想要的結果。
這是端妃最奇怪的地方,她缺少復仇的概念,只是一個純粹的利益驅動者。她擅長權衡利弊,始終考慮做什麼事對自己最有利。
後宮嬪妃換了一茬又一茬 ,端妃只會和甄嬛做朋友。
看起來很正常,其實這很不正常。
無論是前期的安陵容、還是淳兒,她們與甄嬛做朋友,情感邏輯是誰對我好,我就跟誰好。
端妃不一樣,端妃是誰對我有利,我就對誰好。
因為強調朋友間的利益至上,註定和端妃成為隊友的門檻特別高。
劇情也早就暗示,端妃第一次見甄嬛,她就提前做好了背景調查。
如果你刷劇很仔細,你會發現,溫宜公主生日那天,端妃和甄嬛的服飾特別相似。
一個是位高權重的妃位,一個是風頭正健的嬪位,階層不同,服飾卻相似。
端妃為了取悅甄嬛,真是下足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