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一段男子(某公司高管)當著孩子面毆打妻子的家庭監控視頻在網上流傳。
畫面中,男子對妻子的頭部連續攻擊,而妻子緊緊的護著懷裡的孩子。
即便是當著家裡老人孩子的面,他繼續毆打妻子,並將其一把抱摔到牆角。
男子將妻子死死的壓在身下,疑似有掐脖子的動作。而老人將小孩抱走,回頭看了一眼,開始收拾茶几上的碗筷……
看到這樣的畫面,真的是太氣憤了!
網友:
自己被打,還要顧及著孩子的感受,生怕嚇著孩子,然而老公卻不顧及孩子會不會被嚇到,會不會有心理陰影!而婆婆更是視而不見,可氣可悲!
這人也太過分了。
一句寶寶別害怕,瞬間淚崩。
以後孩子絕對有心理陰影了……
此前,已經有很多家暴案例被報道,引發的社會關注也讓人們越來越了解到家庭暴力的嚴重性。
所謂家暴,不僅僅是指毆打,也不僅限於夫妻之間,而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不管有沒有造成實質後果,只要出現這些行為就是違法行為。
無論家暴情節是輕還是重,受害者無一例外都遭受了身心摧殘,區別只是她們被摧殘的程度。
面對家暴,一定要說「不」!因為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千萬不要信「我再也不動手了」「我那會兒就是一時沒控制住」「我保證以後不動手,我再動手,你就打死我」........
除了承受虐待的受害者之外,處在同一虐待環境中的孩子可想而知也絕對逃不開暴力的陰影。
面對家暴的一忍再忍,也可能把孩子帶入深淵。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成長過程中遭受家庭虐待的兒童會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比如攻擊性增加、焦慮,和朋友、家人等相處的方式產生變化;產生抑鬱、情緒不安和心理健康障礙的可能性也很高。
所以,在孩子面前實施家暴,讓孩子目睹家庭暴力,就是在同時傷害兩個人。
那麼,遭遇家暴該如何制止?
有些人選擇了報警,這是正確做法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報警也是「技術活」:
準確說出所在地點;
說明關鍵詞,比如被誰打了,被誰挾持了等;
報警後要拿到法律文書,比如行政處罰決定書、家庭暴力告誡書等。
為了人身安全和幸福,踏入婚姻前,也請一定擦亮眼睛。
那麼,如何識別有家暴傾向的人呢?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提出3點:
控制欲特彆強。經常說「你必須這樣,我要求你這樣」等類似的話。
猜忌心理特彆強。例如總監督你的電話,總猜忌你有外遇等。
情緒容易失控。經常無緣無故發脾氣、摔門而走等。
反家庭暴力是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
我們呼籲,遭受家庭暴力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目睹家庭暴力的人有權制止,可及時撥打110報警。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遠離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