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是現代人最好的養生

2023-09-20     十點讀書

原標題:從容,是現代人最好的養生

「在創作的過程中,繪畫本是我最好的朋友,走到哪裡都會帶著它。畫畫本是一件很宅的事情,我怕把自己的世界畫小了,但它記錄著我的情緒,也定格了我的很多瞬間。它時刻提醒我,該出去走走了。」——《千里江山圖》繪本作者葉露盈

「翻閱思明·2023全民閱讀季」第三期

十點讀書銘泉專訪《千里江山圖》繪本作者·葉露盈

歡迎點擊收看

「打開書本,去嚮往的地方」翻閱思明·2023全民閱讀季活動正在進行中,接下來在廈門(思明)、在十點書店(萬象城店),我們將會陸續邀請更多名家作者,一起翻閱思明,打開閱讀的不同面。

人和人的精力差別有多大?

有人說,「上學時候我就發現我比別人更容易感覺到累、困,學太久了就力不從心。工作以後更是,熬不過別人。忙完一天回去我只想躺著,如果再去劇本殺這種需要超長時間的娛樂活動,整個人就陷入超負荷的狀態了。

而同事們玩到凌晨第二天還能精神抖擻地按時上班,仿佛吸食了誰的精氣。而我蔫得就像被吸的。」

也有人說,「長大後才發現成功拼的是精力和體力。大部分人都是精力有限的平庸之輩,少部分人精力充沛。

有的人出差、應酬,忙得跟陀螺似的,還有時間自律、健身、跑步。一般人每天光是上班下來就感覺花光了所有的力氣,只想做個廢人,更不可能花時間學習、搞錢、進步。」

如果人生是一場拉力賽,那我們每個人就像是行駛中的汽車。

高效的人能日行萬里,低效的人則可能在半路「爆胎」。

如何充分利用時間、提升自己的效率?

《高效的秘密》中談到,絕不是越努力工作,就會做完更多事。光是坐在桌前更多小時,或是做出更多犧牲,並不會帶來生產力的提升。

查爾斯·都希格|中信出版社

高效來自於某種方法,做出某些選擇。

我們選擇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設定日常決策,將決定我們具備多高的效率。

技術的革命、科技的革新,讓我們的生活節奏前所未有地快了起來。

你可以隨時與同事取得聯繫,可以24小時用手機瀏覽重要文件,可以在幾秒內獲取你想要的信息,可以享受任何商品24小時送貨上門的服務,可以躺在床上支付訂單,可以在宿舍熄燈後定位孩子手機的位置……

當下的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從生產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巨變,但是這些巨變除了讓生活更便利之外,也讓我們陷入了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壓力。

英國時間管理專家格斯勒說:「忙,特別是心理上的忙碌感所帶來的傷害,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那種不眠不休的工作是一種自殺式的生活。」

根據《柳葉刀》發布的「2017年中國人十大死亡原因」,排第一的死因是中風,25-29歲的年輕人中風的風險是24.88%,65~69歲的老年人中風風險是23.39%。

也就是說,25歲的人和70歲的人,中風風險沒有顯著差異,甚至還高了一個百分點。

央視新聞曾報道,我國35歲以下的高血壓患者超過7000萬。

這和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工作繁雜、節奏快、壓力大、熬夜、高熱量飲食,都在讓我們離健康越來越遠。

活得太忙,不止蠶食你的健康,更讓你沒有時間去尋找人生的意義。

大多數人夢遊似的過完一生,大多數時候都在跟著感覺走。我們承擔應負的責任,卻很少問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多。

而一些主動的思考、微小習慣的改變,就會改變你的精力、改變你做事的狀態,從而改變你的人生,比如:

稍微調整早晨的時間利用,整個上午都會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每天運動,保持良好的體力,人生可能會有不同的體驗;

發展一些興趣愛好,生活可能會重新變得新鮮有趣……

如何高效運用時間?

《高效的秘密》作者、普利茲獎獲得者查爾斯·都希格發現,擅長掌控自己注意力的人有一些共性,就是他們習慣於在頭腦中把自己期待看到的情境描繪成圖像,這種習慣性的預測方法叫做「構建心智模型」。

高效人士構建的心智模型非常具體,有更多的細節,從而更好地決定應該關注或者忽略什麼。

一旦生活和預測發生衝突,他們的注意力會快速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這讓他們能夠主動做出決定,而不是面對突發情況手忙腳亂,被動反應。

書中有一個護士的故事。

一名研究人員走訪了一家醫院的新生兒重症監護中心,通常,這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看上去都差不多,又不像成年人那樣痛了會說,護士只能通過連在他們身上的儀器來判斷嬰兒是否健康。

其中有一位叫達琳的護士,總是能發現孩子不對勁兒的地方,把孩子都照顧得很好。

一次,她路過一個早產保溫箱,瞥了一眼躺在裡面的嬰兒,儀器顯示他的各項生命體徵都正常。

但達琳發現,嬰兒皮膚上有輕微的瘢痕,腹部還有一些膨脹。

她找到了主治醫生,建議給嬰兒做一系列的檢查,結果顯示這個嬰兒正處於膿毒症的早期,這是一種可能致命的全身炎症,發病非常迅速,幸好及時發現,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那麼,達琳是怎麼做到的呢?

她說,憑藉多年的經驗積累,自己的腦海中有一張健康嬰兒的圖像。

她無數次想像「正常的嬰兒」看起來是什麼樣子,偶然間看到嬰兒腫脹的腹部和皮膚上的瘢痕,不符合她腦中正常嬰兒的樣子,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這個孩子身上。

這張健康嬰兒的圖像,就是達琳的心智模型,提醒她要把注意力聚焦在那些特別的孩子身上。

高效其實是意識到其他人通常會忽視的東西,當我們換一種方式思考的時候,高效率就會真正產生。

《認知覺醒》中有一個觀點,大腦看起來很厲害,但意識所能同時處理的信息數量並不多,平均在七個左右。

我們可以想像自己的腦子裡有7個小球,它們代表我們的腦力資源。

成績好、做事效率高的人能夠長時間讓「7個小球」同時關注一件事情,而在成績不好、低效的人腦中,很可能一個球在播放背景音樂,一個球在想晚上吃什麼,一個球在擔心即將到來的考試……

掌控好這「7個小球」,便能掌控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做更多事、體驗更豐富的人生。

就像《高效的秘密》中所言:高效並不意味著超額工作或者拚命工作,也絕不是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甚至犧牲個人生活。

高效意味著我們有限度地利用自己的精力、智力和時間,少做無用功;意味著我們要努力學會如何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輕裝前進;意味著我們在完成某個目標的同時,不以犧牲其他目標為代價。

點個「在看」,願每個人都能高效做事、高效休息,活出從容的自己。

翻閱思明·2023全民閱讀季

「那些可以治癒我們的事兒」

人氣主播程一·直播分享會

直播中我們將特別送出5本程一新書

點擊預約直播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籤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417736c89a61ed6eccdde4ca0526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