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報業全媒體消息 (記者 孔博)2023年12月13日,市政府召開《菏澤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副市長肖友華介紹了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據介紹,菏澤市作為山東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的4個試點市之一,自2019年7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啟動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聽取和調度《規劃》編制情況,並成立了市長任主任,常務副市長、分管副市長任副主任的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全力推動《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編制期間,市相關部門和各縣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全力支持《規劃》編制工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建工作專班,聘請高水平專家團隊,系統開展「雙評價」「雙評估」和多項專題研究,先後歷經確立編制整體框架,形成初步成果;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夯實規劃編制基礎;廣泛徵求意見,修改完善規劃成果;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加快履行各項法定程序等4個歷史性階段,於2023年10月31日《規劃》獲省政府批覆實施。
《規劃》共12章47節,包括「規劃基礎、總體要求、空間格局、規劃舉措、實施保障」5個部分。《規劃》立足菏澤作為黃河入魯第一市以及魯蘇豫皖四省交界的區位優勢,依據《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等上位規劃,確定菏澤城市性質為中國牡丹之都、魯蘇豫皖交界區域中心城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節點城市、黃淮平原生態田園城市。《規劃》發展定位以實現「突破菏澤、後來居上」為總要求,著力把菏澤建設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魯西崛起新高地和現代平原農業強市。《規劃》以「三區三線」為基礎,以黃河灘區和黃河故道為屏障,以菏澤市中心城區為核心,以區域交通為廊道,以縣城和重點鎮及重要產業園區為支撐,構建「一核四帶、三廊三軸、多極多點」的市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城鎮空間方面持續提升菏澤市中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立足區域特色資源和產業基礎,推動縣城差異化定位和特色化發展,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城;重點提高中心鎮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分類引導小城鎮發展,形成「一核兩帶、三軸多極」的城鎮空間格局。
《規劃》依據上級要求,加快建立全市「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同時,側重全市「231」產業體系落地需求,努力爭取重點產業園區發展空間優先納入規劃;在國土空間規劃永久基本農田優化調整、建設用地空間布局和規模保障等方面,優先滿足省級魯西新區需要。《規劃》堅持近中遠期兼顧,合理利用新增建設用地空間,力保近期重點項目落地,充分考慮高鐵、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切實為菏澤市中長期發展做好支撐。堅持全域統籌,建立規劃傳導機制,藉助「一張圖」信息系統,統籌兼顧「三級三類」空間規劃,保障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不同行業的發展需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4088141b8e99e4bcf21231052c5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