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始至終,烏克蘭都將西方視為最大的底氣,可事到如今西方卻頻頻因為援烏而心生嫌隙,更有輿論因此懷疑西方欲拋棄烏克蘭「自保」。雖然這只是猜測,但德國總理朔爾茨近日的表態無非就是傳達了這樣的思想。
一直以來,德國都在烏克蘭危機中扮演著「金主」角色,儘管之前德國總統訪烏遭拒一事,惹得德國政府極為不悅,但終究源於同美西方的多方聯繫,德國並沒有因此放棄援烏的打算。 只是事到如今,局勢較於以前已經大為不同,所以在處理烏克蘭問題上,不僅是德國政府有了一定的態度轉變,甚至是整個西方內部也出現了越來越多「不一樣」的聲音。
據觀察者網援引美國「政客」新聞網消息,美英德法等西方國家已經於近期開始與烏克蘭方面,就如何確保俄烏雙方會在未來尊重可能達成的「和平協議」展開討論。也就是說,西方已經開始對俄烏衝突走到「停戰」這一步進行考慮。不過這並不代表著西方目前已經確定好如何解決烏克蘭問題。
據該報消息,當地時間7月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德聯邦議院表示,西方是同意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只不過這一系列措施必須根據烏克蘭的「具體情況」而定。雖然他沒有透露更多的細節,僅僅只是稱一切都還沒有正式完成,無法將其具體化,但這言下之意明顯就是在說,西方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澤連斯基要啥就給啥。
雖然有輿論就此開玩笑稱,這是西方被烏克蘭屢屢將援烏裝備拿去「賤賣」給傷透了心,但其實換個角度去思考,這似乎也可能就是透露著北約並未真心想讓烏克蘭加入的信號。
因為在朔爾茨被問到西方國家將會如何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時,他直接就給出了,這些措施不可能遵照北約憲章第五條。也就是說,烏克蘭努力這麼些年,如今更是搭上了整個國家的命運,也仍然不能從西方獲得「北約式的共同防禦」保障。
所謂的北約「北約憲章第五條」,簡而言之,就是當一個國家向某個北約成員國發起攻擊時,可以被視為在向所有北約國家發起攻擊。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北約成員國在遭受了別國侵害時,其他北約國家也能以「自我防禦」為由向進攻國家發起反擊。
據悉,該條款自通過以來就被認為是加入北約主要的保障之一,也由此吸引了不少相對「脆弱」的國家,例如一些波羅的海國家。所以如此一來的話,直接意味著烏克蘭至今仍然沒有可能加入北約的機會。
雖然朔爾茨也表明了,德國會繼續通過夥伴國家向烏克蘭運送更多的武器裝備,但他也做出了強調,稱德國不會「單方面行動」,所有行動都將與北約進行協調。
不難發現,俄烏衝突爆發至今4月之久,國際輿論風向轉變的越來越快,就連曾經堅持唱衰俄羅斯,認為此戰「普京必敗」的英國人都開始掉轉畫風了。英國前總參謀長丹納特更是在日前直言道:烏克蘭人是沒有能力驅逐俄羅斯軍隊的。同時,北約內部呼籲停戰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因此,美國「政客」新聞網之間就給出過,北約國家並不想直接捲入俄烏衝突,而是通過武器援助的方式間接支援烏克蘭的立場分析。時至今日,該網站更是評論道,朔爾茨的態度會令烏克蘭方面感到「沮喪」。因為這近乎就意味著在未來的日子裡,烏克蘭無法再指望北約的直接軍事支持。
所以不少輿論都認為,朔爾茨的話就是在傳達西方已經對援烏一事身心俱疲,有意放棄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