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新型相變成像法,能拓展用於其他反鐵磁材料

2023-12-11     DeepTech深科技

原標題:科學家研發新型相變成像法,能拓展用於其他反鐵磁材料

近日,安徽大學楊蒙蒙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倩研究員以及合作者開發了一種反鐵磁-鐵磁相變成像法,讓反鐵磁磁疇的成像手段得到拓展,也為二維磁體的磁各向異性提供了重要見解。

未來可以將這種方法推廣應用到其他反鐵磁材料之中,從而給反鐵磁磁疇的直接成像提供新思路。

鉻硫溴,是本次研究中的「材料主角」。如能通過一些方法把它的相變溫度提高到室溫,再結合該材料的半導體特性,即可用於自旋電子學存儲器件之中。

圖 | 從左至右依次為:裴方方、劉大象、李倩研究員、余晶晶、楊蒙蒙教授、袁亞楠(來源:資料圖)

從法國物理學家路易·奈爾說起

法國著名物理學家路易·奈爾(Louis Néel),是 1970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在研究反鐵磁性上取得了重要成果,被稱為「反鐵磁材料之父」。但其曾表示「反鐵磁是有趣但是無用的」,這是因為最初反鐵磁材料僅被當做交換偏置的釘扎層,來用於磁存儲器件之中,也就是說此前它一直處於配角的位置。

近年來,人們發現反鐵磁兼具凈磁矩為零、共振頻率超快等特點。相比鐵磁性材料,當同樣處於外磁場的條件下,由於擁有上述本徵磁學性質,讓反鐵磁具有更好的魯棒性、以及更快的響應速度。

基於此,學界發展了以反鐵磁材料為基礎的反鐵磁自旋電子學。但是,想要翻轉反鐵磁的自旋方向並非易事。

對於傳統反鐵磁材料例如氧化鎳、氟化亞鐵等材料來說,它們的自旋翻轉場位於幾個特斯拉到幾十個特斯拉的量級。

因此,人們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在一個小磁場之下改變反鐵磁的自旋方向;以及如何在同一個材料裡面實現反鐵磁-鐵磁轉變。

自從人們於 2007 年發現二維材料中也有磁長程有序以來,層狀二維材料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其中,鉻硫溴這種二維反鐵磁材料一直是一個研究熱點。

作為一種 A 型反鐵磁半導體,鉻硫溴具有良好的空氣穩定性,它的反鐵磁相變溫度也比較高。

該材料的另一特殊之處在於:它的外型呈現為長條狀,面內的晶軸 a 和晶軸 b 正好對應於長條的長邊和短邊。磁化易軸在晶軸 b 軸,轉變場也比較小。

結合磁光克爾顯微鏡和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楊蒙蒙、李倩團隊在本次工作之中,針對鉻硫溴的反鐵磁-鐵磁轉變加以研究,發現在鉻硫溴之中擁有與不同磁相相關的反常磁光各向異性。

在不同的磁序條件下,這種獨特的磁光特性會帶來不同的各向異性光學反射率,從而可以針對磁場之下的反鐵磁-鐵磁轉變,實現動態過程的直接成像。

在磁光克爾顯微鏡的幫助之下,研究團隊不僅對磁疇成核和擴散過程加以成像,並確定了反鐵磁-鐵磁轉變過程中的中間自旋翻轉態。

這種獨特的磁光特性、以及鉻硫溴中反鐵磁-鐵磁轉變的相變動力學過程,意味著二維磁性材料在自旋電子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事實上,本次課題並不是他們一開始的研究目標,而是從實驗新現象衍生出來的一項研究。

再從反常的磁光效應說起

據介紹,課題組最初拿到鉻硫溴樣品的時候,原本想通過磁光克爾顯微鏡觀察它的磁滯回線和磁疇等信息。

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些反常的磁光效應,於是開始對磁反常效應加以進一步的研究和理論解釋。

在此基礎之上,他們利用這種反常磁光效應,首次在鉻硫溴晶體中觀察到反鐵磁-鐵磁轉變的動態過程,並且發現轉變過程之中存在自旋翻轉中間態。

首先,他們通過磁光克爾效應(MOKE,Magneto-Optical Kerr Effect),在低溫下測出了反常磁光信號。

研究中,課題組使用振動樣品磁強計(VSM,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和磁光克爾效應,研究了鉻硫溴的宏觀磁化隨磁場的變化。

通過 VSM 測量得到的 M-H 曲線,清晰地顯示了鉻硫溴的各向異性磁晶性質,其中面內 b 軸為易軸,面內 a 軸為次易軸,面外 c 軸為次硬軸。

在鉻硫溴的 Néel 溫度(TN~132K)以下,VSM 測量結果顯示出了磁滯回線的反對稱形狀。例如在相反的飽和磁場之下,出現相反的飽和磁化。

而來自相同的鉻硫溴晶體的克爾信號,顯示了幾乎對稱的回線形狀。例如在相反的飽和磁場之下,出現了相同的飽和克爾值。

這些結果證實:在 TN 溫度以下,鉻硫溴的克爾信號主要來源於相鄰層間的反鐵磁態或鐵磁態,而不是凈磁化符號。

換句話說,與鉻硫溴的反鐵磁態-鐵磁態躍遷相對應的磁有序態相比,那些沿一個軸的磁化符號,對於克爾信號的貢獻要小得多。

圖 | 鉻硫溴的晶體結構與磁光性質(來源: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接著,該團隊通過改變線偏振光偏振方向,研究了塊體鉻硫溴面內磁光各向異性反射率。

為進一步探究線偏振光的偏振態和磁序,以及晶軸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他們設計了一組垂直放置的鉻硫溴樣品,以排除入射光偏振相關的強度變化背底。

結果發現:鉻硫溴樣品在不同磁相中,其入射光在不同偏振角下的各向異性反射率都表現出明顯的 cos2φ 依賴性,這證實了鉻硫溴的單軸各向異性光學特性。

而為了探究鉻硫溴中反鐵磁態-鐵磁態相變所導致的偏振相關反射率,他們測量了沿 b 軸掃場時在不同偏振角下的反射強度。

測量結果顯示:在 φ=0° 時,反射率與磁場的關係不大;隨著 φ 的增大,反射率表現出明顯的磁場依賴性,這也與前面測出的反常磁光克爾效應的磁滯回線幾乎相同。

圖 | 反鐵磁態、鐵磁態和順磁態的各向異性反射率(來源: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隨後,他們使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了鉻硫溴的磁光特性。具體來說,課題組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陽教授幫忙做理論計算,藉此計算了鐵磁態和反鐵磁態狀態下的能帶結構,並發現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

接著,他們又在數值上證實了 σab=0,發現和對稱性分析結果互相符合。然後,他們計算了在鐵磁態和反鐵磁態狀態下,σaa 和 σbb 的實部和虛部隨光子能量的函數。

通過此他們發現鐵磁態狀態下的反射率,總是大於反鐵磁態狀態下的反射率。具體來說:鐵磁態和反鐵磁態的反射率,會隨著入射光偏振角的增大而減小。

其中,在 φ=0° 處差異較小,在 φ=90° 處差異最大,這一趨勢也與實驗數據十分吻合。

圖 | 鉻硫溴光響應的密度泛函理論計算(來源: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最後,他們利用克爾顯微鏡觀察塊體鉻硫溴的反鐵磁態-鐵磁態磁疇轉變。基於獨特的磁光特性,該團隊對鉻硫溴進行了成像,進一步揭示了反鐵磁態-鐵磁態相變的細節。

其還捕獲了從反鐵磁態到鐵磁態的全過程磁疇圖像,這幅圖像展現出了十分豐富的磁疇信息。同時,他們注意到樣品上存在台階,台階代表不同的厚度具有不同的反鐵磁態-鐵磁態相變臨界場。

隨著磁場的增加,鐵磁態疇在樣品邊緣或缺陷附近成核,然後通過疇壁運動擴展,最終鋪滿整個樣品區域。

課題組還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在從黑色到灰色的襯度轉變之前,疇壁運動似乎總是伴隨著一個額外的亮白色襯度。

這一額外的明亮襯度表明,在反鐵磁態-鐵磁態轉變過程中,鉻硫溴層間反鐵磁態自旋可能存在 spin-flop 躍遷(反鐵磁態中的 spin-flop 躍遷,是指當沿兩個亞晶格反鐵磁態中的自旋方向施加磁場時,當磁場增加並超過臨界值時,兩個亞晶格的自旋會突然旋轉,並幾乎垂直於磁場方向排列,從而處於傾斜的自旋翻轉狀態)。

(來源: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至此,研究基本畫上句號。前不久,相關論文以《范德華反鐵磁體 CrSBr 中反鐵磁體-鐵磁體相變的直接成像》(Direct Imaging of Antiferromagnet-Ferromagnet Phase Transition in van der Waals Antiferromagnet CrSBr)為題發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1]。

安徽大學碩士研究生余晶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研究生劉大象、丁震宇是論文共同一作,楊蒙蒙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倩研究員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Qiu Ziqiang 教授擔任共同通訊作者。

圖 | 相關論文(來源: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對於本工作,審稿人給出了肯定的評價。第一位審稿人評價稱,利用本次技術課題組觀察了磁相變過程中磁疇的成核和演化。

第二位審稿人則表示:「作者使用磁光克爾顯微鏡對二維磁體鉻硫溴的鐵磁、反鐵磁和順磁態進行了全面研究。他們的結果顯示了反鐵磁-鐵磁轉變相變具有空間解析度,並識別了自旋翻轉態。」

基於這一成果,課題組打算針對薄層樣品加以研究,包括對其磁光性能開展測試,以及針對它的磁疇翻轉進行調控。亦有可能從應用角度出發,製備一些基於鉻硫溴材料的器件。

參考資料:

1.Yu, J., Liu, D., Ding, Z., Yuan, Y., Zhou, J., Pei, F., ... & Li, Q.. Direct Imaging of Antiferromagnet‐Ferromagnet Phase Transition in van der Waals Antiferromagnet CrSBr.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307259(2023).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30725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25c4bb27639d4df9bca2ae442fc86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