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地球3.6億光年,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超大質量黑洞甦醒

2024-06-20     環球時報

「天文學家正在目睹宇宙中前所未見的奇觀。」據美國有線電新聞網(CNN)6月19日報道,歐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學家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個距離地球3億多光年的星系的亮度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很可能是其核心超大質量黑洞甦醒的結果。

報道稱,在2019年12月,美國帕洛馬山天文台茲威基瞬變探測器探測到,一個之前不顯眼的遙遠星系的亮度突然開始增加。這個星系名為SDSS1335+0728,位於室女座,距離地球約3.6億光年,其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00萬倍,曾長期處於沉寂狀態。

超新星爆炸或恆星被黑洞撕裂的潮汐瓦解事件都可能導致星系突然變亮,但此類現象通常只會持續幾十天,最多幾百天。然而,SDSS1335+0728的亮度至今仍在增加,已經持續了4年多,這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注意。

為研究該星系的亮度變化,歐洲南方天文台等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檢查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星系演化探測器、2微米全天巡天項目、斯隆數字巡天項目和其他天文台的檔案數據,並與後續觀測結果進行了對比。

研究人員發現,SDSS1335+0728現在發射出更多的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並從今年2月開始發射X射線。

描繪黑洞甦醒併吞噬氣體的藝術圖像(歐洲南方天文台)

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歐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學家葆拉·桑切斯-賽斯(Paula Sánchez-Sáez)表示,這種現象是前所未有的,「想像一下,你多年來一直在觀測一個遙遠的星系,它似乎總是平靜且不活躍。可突然間,它的核心亮度劇烈變化,與我們熟知的現象完全不同。」

研究團隊成員、智利瓦爾帕萊索大學天文學家洛雷娜·埃爾南德斯-加西亞(Lorena Hernández-García)表示,最可能的解釋是,這個沉寂星系的核心開始變得活躍起來,「如果是這樣,這將是我們第一次實時觀測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甦醒。」

埃爾南德斯-加西亞指出,不活躍的星系突然變得活躍起來,這通常是由黑洞活動引發的,但在此之前,人類天文學家從未直接觀察到黑洞甦醒的過程。

另一位研究者、智利迭戈·波塔萊斯大學副教授克勞迪奧·里奇(Claudio Ricci)則表示:「這些『宇宙巨獸』通常都處於休眠狀態,我們看不到它們的活動。但在SDSS1335+0728,我們能夠觀測到超大質量黑洞甦醒,它突然開始吞噬周圍氣體,變得非常明亮。」

不過,天文學家也不能完全排除這是一次「異常緩慢」的潮汐瓦解事件,或者是一種未知天文現象的可能性。桑切斯-賽斯說:「無論變化的性質如何,這個星系都提供了有關黑洞成長和演化的寶貴信息。」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天文和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里奇還表示,同樣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上,但天文學家還不能確定銀河系中心黑洞甦醒的可能性有多大。埃爾南德斯-加西亞稱,人馬座A*實際上處於休眠狀態,「即使它甦醒了,我們可能也不會注意到,因為我們距離銀河系中心很遠。」

來源:觀察者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23cdd80b8bf2ffbb9c85d86ba8c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