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張文攀
「黨校的初心是什麼?」「調研工作的『五字訣』是什麼?」5月9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集中研討交流會上,自治區黨委書記梁言順隨機抽點17名區直部門負責同志當場作答,突出學重要思想、悟科學原理,集中交流學習成果。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寧夏堅持學用結合、以學促干,把開展主題教育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同做好當前各項工作貫通起來,以領跑的意識和爭先的幹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上邁出更大步伐。
深學細悟見行見效
5月8日,自治區黨委用一整天召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大起底、回頭看專題會議,對標對表梳理細化,形成重大戰略要求、先行區建設等11個方面123條任務清單,11名省級領導和五市、寧東基地負責人逐個「過篩子」彙報貫徹落實情況,並提出下一步工作的辦法和舉措。
主題教育啟動以來,寧夏把深化「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學習、大討論、大宣傳、大實踐」活動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情況全面大起底、回頭看作為重要內容貫穿始終,著力在真學實幹上下功夫,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自治區紀委監委邀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寧夏區委黨校領導幹部、專家教授、業務骨幹開展專題講座,統籌用好整塊時間和碎片化時間,「分組劃片」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以循環往復的學思踐悟,推進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自治區民政廳依託辦公樓廣播系統,每周一、三、五通過廣播為全廳黨員幹部原文導讀「必讀篇目」……當前,寧夏各級各部門正以好的學習勁頭和氛圍,深學細悟「必讀篇」「寧夏篇」「最新篇」,堅持不懈推動學習貫徹工作見行見效。
調查研究解決難題
最近,在寧夏自然資源廳,一份關於全區產業用地配置工作的調研報告成為推進該領域工作的重要參考。「我們在各地生產一線調研中發現,全區各市縣、工業園區不同程度存在產業用地配置方式單一、工業用地出讓年限與產業發展規律不匹配、個別地區『標準地』出讓推進緩慢等問題,我們及時研究政策,通過制定『標準地』供應計劃、調整『標準地』出讓時序、科學制定符合不同產業生命周期的彈性供地年限等措施,改進優化網上交易流程,推動問題解決。」該廳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處處長李浩源告訴記者。
調查研究,是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重要載體。困難問題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往往就是調查研究的方向和重點。
自治區省級領導開展了擴大和提振消費、賀蘭山東麓生態文旅廊道建設、「四水四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一系列調研。自治區紀委監委領導先後領題開展調研17次,委機關各部門確定調研課題22個,組織黨員幹部開展「一竿子插到底」的隨機調研、「蹲點式」調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調研18次。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聚焦事關宣傳思想工作全局的重大問題和短板弱項,確定了6個全局性戰略性調研課題和9個專題調研課題,並為區直宣傳思想系統各單位和各市、縣(區)黨委宣傳部列出了29個專題調研參考選題。
目前,根據寧夏開展主題教育調查研究的專項方案,各部門(單位)主要圍繞13個方面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調研,既涉及高質量發展、全面從嚴治黨等全局性、根本性問題,也有「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以找准「痼疾癥結」、提出「對症良方」,確保「祛病除根」。
錨定目標真抓實幹
開展主題教育,寧夏不僅提升「學思想」的熱度、拓展「重實踐」的深度,還注重增強「建新功」的效度。
5月19日,寧夏300萬噸/年CCUS示範項目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開工建設。該項目將全球單套裝置規模最大的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捕集後,由長慶油田進行驅油封存,在破解現代煤化工產業「高碳」之困的同時,實現原油開採綠色增產。建成後將為我國大規模開展CCUS項目建設、實現末端減碳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市場化實踐經驗,有效助力「雙碳」目標和綠色高質量發展。
最近,加快縣域經濟和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村級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石嘴山產業轉型示範市高質量發展、支持吳忠能源綜合示範市高質量發展等一攬子政策密集出台,「高質量發展」之筆又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添上一抹亮色。
寧夏各級黨員幹部表示,將以「爭先領跑」的意識抓高質量發展,以「最大政績」的理念抓高標準黨建,以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17日 01版)
[ 責編:袁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