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存在這樣一個誤區:骨質疏鬆是老年人的專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骨質疏鬆症也可能悄悄侵襲年輕女性,對她們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值此10月20日「世界骨質疏鬆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丁悅主任醫師為年輕女性遠離骨質疏鬆症的陰影支招。
年輕女性竟患罕見骨質疏鬆症,遭遇多發壓縮性骨折
7年前,29歲的黎女士(化名)在生下女兒不到一個月時,突然感到腰背部有針刺般的劇痛,腰酸軟無力,躺下休息也不能緩解,甚至連坐下都需要雙手支撐,黎女士的日常生活起居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到醫院檢查發現,黎女士有「胸腰椎多發壓縮性骨折」,而且骨密度檢查Z值僅為-5.3(絕經前女性正常不低於-2.0),患有嚴重的骨質疏鬆。
黎女士輾轉多家醫院,卻始終沒有得到確診,直到她遇到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主任丁悅教授。丁教授通過細緻的問診和檢查,診斷黎女士患上了一種罕見的骨質疏鬆症——妊娠哺乳相關骨質疏鬆症,屬於絕經前骨質疏鬆症的一種類型,該症通常發生在妊娠的最後三個月或哺乳期。
關於絕經前骨質疏鬆,這些關鍵信息你不可不知
大多數情況下,骨質疏鬆症發生在絕經後女性中,因為絕經後的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加速了骨骼的流失。然而,有些女性在絕經前也會出現骨質疏鬆症,這種現象被稱為絕經前骨質疏鬆症。
絕經前骨質疏鬆症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並且由於發病率相對較低,往往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許多數患者直到發生骨折,甚至是全身多處骨折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前往就醫。此時,治療難度已經加大、周期延長、費用高昂,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絕經前骨質疏鬆症多數情況下與某些疾病或藥物的使用有關。例如:炎症性腸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神經性厭食症以及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等疾病,可能擾亂骨骼的正常代謝,加速骨質的流失,從而誘發骨質疏鬆症。此外,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劑、抗雄激素類藥物、腫瘤化療藥以及抗癲癇藥等,也是導致骨質疏鬆症發生的常見原因。黎女士所患的「妊娠哺乳相關骨質疏鬆症」屬於較為罕見的情況,其確切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與妊娠及哺乳期間機體對鈣元素的需求量增加且未得到及時補充有關。
除此之外,飲酒、吸煙、大量飲用濃茶、咖啡、不運動、不曬太陽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導致絕經前骨質疏鬆症的因素。
絕經前骨質疏鬆症的防與治
絕經前骨質疏鬆症可防可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絕經前骨質疏鬆症的有效手段。丁悅教授建議,平時應做好以下幾點:
合理補充鈣元素和維生素D。飲食中的鈣來源可以包括牛奶、奶製品等。根據我國居民膳食結構,絕經前女性每日應額外補充600mg鈣,約等於2杯250毫升的純牛奶,若無法滿足,可以考慮服用鈣片;維生素D的最佳來源是陽光照射,建議每日曬太陽20-30分鐘,若陽光暴露不足,可以考慮通過口服的方式補充6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
戒煙、限酒。煙草和酒精都會加速骨量流失,導致骨質疏鬆。
保持規律的鍛鍊。步行、跑步、適當的負重運動都有助於避免骨量流失,建議每周進行合適的有氧運動。鍛鍊時應量力而行,避免劇烈運動和高風險運動,以防跌倒和骨折。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由於絕經前骨質疏鬆症多繼發於某些疾病,積極治療原發病能很好地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另外,長期使用影響骨代謝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化療藥等)的患者應格外關注骨骼的健康,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當出現腰背疼痛、骨折等情況時,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對於已經確診絕經前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除了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外,提高骨密度、預防骨折是治療的重點。目前有多種療效確切且安全的藥物可供選擇,如:雙磷酸鹽類、地舒單抗、特立帕肽、羅莫佐單抗等。以黎女士為例,她在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的基礎上,使用了唑來膦酸進行規範的抗骨質疏鬆治療,其腰背疼痛症狀得到了明顯緩解,腰椎骨密度Z值也從-5.3逐步上升到-2.8,沒有再發生新的骨折,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
對於發生骨折的患者,在抗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基礎上,應根據具體情況採取臥床休息、佩戴支具、止痛等對症保守治療,必要時還需考慮手術治療。骨折癒合後,患者應進行適當的負重和體力活動,以維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定期複查同樣重要。絕經前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是一場「持久戰」,規律的複查有助於及時發現病情變化、評估治療效果和調整治療方案。儘管黎女士的骨密度有了顯著提升,但仍低於正常範圍,因此她需要繼續接受治療,以預防再次發生骨折。(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 李文芳)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