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韜}
昨天(3月28日),一款男裝品牌官宣自家是張頌文的首個代言,但是,其代言海報慘遭廣大網友激烈吐槽,口水飛濺。大夥質疑張頌文被修得「光滑圓潤」,「把40多歲P成20多歲,」「P得跟蠟像一樣」……
張頌文,廣東韶關市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04年,張頌文出演廣東本土情景喜劇《乘龍怪婿》出道。在20餘年的職業生涯中,他曾經歷過三年跑了八百多個劇組但皆被拒絕的窘況。後來,逐漸在不少文藝片里飾演金牌配角,可是,面熟卻不紅。直到前幾年扮演《隱秘的角落》才浮出「水面」,知名度稍微打開,依然沒紅。
直到今年《狂飆》「高啟強」大火之後,張頌文才成為家喻戶曉的演員。厚積薄發,一朝天下聞!看完這部劇後,觀眾們眾口稱讚張頌文演活了高啟強,調侃式懷疑張頌文的主業是黑社會大佬,演員只是個擋箭牌,於是上了熱搜第一。大家紛紛表示:高啟強明明是一個反派,卻讓人恨不起來。
不同於眾多流量小鮮肉,47歲的演員張頌文稱得上大器晚成。此前,他參加一檔欄目,心酸地吐露,中國有99.5%的演員都跟他一模一樣,工作18個小時收入極低且廉價,4個月只能拿到幾千塊錢,還被不停地壓榨,無人關注。只有0.5%的演員真的是衣食無憂,大家關注的也只是這0.5%的人。他還透露,自己年過40仍舊買不起房子,讓自己無比焦慮,常常問自己:「熱愛真的能抵消面臨的所有問題嗎?」
一句俗話「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來形容張頌文飾演《狂飆》的高啟強角色,再合適不過。2023年1月以來,熱門劇《狂飆》成為我國電視劇市場的現象級爆款劇。製作方有關負責人表示,《狂飆》各項指標均打破該視頻平台的歷史紀錄:熱度值破萬速度最快,熱度峰值、日均播放時長、日均覆蓋用戶數、會員收入均位列平台歷史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全民現象級大劇。
即使終於大火,張頌文接受媒體採訪依舊是誠懇且低調的態度,毫不喧譁。其實,外界忽視了他的質樸文筆,《天涯》等雜誌曾經刊登過他的文章。
本來,網民們熱烈歡迎張頌文終於有了品牌代言,認為這是對他20多年來兢兢業業耕耘表演田地而大器晚成的商業回報。然而,商務品牌方一番猛如虎的操作,讓網民們為
@張頌文
連連叫屈。
今早,該男裝品牌的官方微博發了一條動態,「親愛的張老師,您試穿的這兩個月,感覺如何,衣服怎麼樣?要不要代言?」並@了張頌文及張頌文表演工作室。
接著,下午該品牌又通過微信公眾號發文,正式宣布張頌文為品牌代言人並發布代言海報,配文:「專注演戲二十年,依然踏實演好每個角色」。
代言海報一發布,網友就炸了鍋,不幹了,要給張頌文合理討不平。原來,大伙兒發現,圖中張頌文穿著此前參加《不止不休》路演時的休閒裝,質疑該品牌沒有專門拍攝,「甚至用的路演的圖」「我服了,拍些個硬照再官宣不行嗎?真就這麼急?」
更多的網友,則隨手挑瑕疵:「(代言海報)臉上的光影從四面八方來,皮膚質感也很膩,反正總體就是很怪。」「官宣圖誰修的?把我們張頌文老師修成蠟像了!」「不會P建議不P,用原圖謝謝!」「修圖師出來挨打,把張頌文老師修成這樣!」「不會修圖可以不修。我說你們公司到底怎麼通過的這種圖啊!」
截至3月28日晚20:00,該男裝品牌官方微信公眾號已刪除了官宣代言一文。同時,張頌文在微博上迄今暫時沒有和該品牌互動。
憑藉《狂飆》走紅大熱,張頌文遽然升為頂流,是對他長年執著、踏實演戲的遲到回報。他和《狂飆》,相互成就。於是,許多網民支持張頌文做品牌代言。
公眾人物作代言,如果市場效果佳,公眾人物和品牌商雙雙加分,達到共贏。否則,一招不慎,則落得一方慘敗或兩廂俱敗。
對於該品牌方馬虎操作張頌文的第一個商務代言,於是,筆者深感無語。這商家既然張頌文紅透大江南北的熱度搞營銷,就應該嚴精對待代言人的營銷形象,而非毛糙行事。
觀察此品牌商家迫不及待宣布張頌文的第一個代言,卻發出粗糙的海報,網民們不由得發出疑問:品牌方公布的海報圖片顯示張頌文穿著某電影路演時的休閒裝,表明品牌沒有專門為張頌文拍攝代言的圖片,態度敷衍;而且,代言的圖片P得蠻奇怪,難怪有網友直言不諱吐槽像「蠟像」,沒有拍出張頌文的精氣神,破壞了張頌文在觀眾心中的公共形象。
這家品牌商敷衍對待代言人張頌文的海報,意示著貌似沒認真把他一回事,並不重視張頌文的公眾形象和獨特氣質,辜負了張頌文一方的誠意。如此急躁的起初舉止,顯示該商家先輸了一招棋,暫時看不到和代言人雙贏的商業結果。
從首個商務代言開局不美的例子,合作方的另一方張頌文團隊要花心思,搞好品牌代言合同及其商業推廣。就像
#張頌文#
穩打穩紮演戲一樣,團隊也須用專業精神應對品牌代言活動,不能讓對方胡亂了事。終究,演員的公共形象不能隨意透支,反之將過早耗光紅利。
畢竟,眾所周知演員作為公共人物之一,靠公開形象謀生,必然珍惜自己的外在形象,必須走正道,不做有損公共形象的事,更不能違法犯罪,以免翻車。
眼下,諸網友對張頌文第一個代言海報的負面評價多。從而,某品牌方應當反思草率發布的商業行為,以後努力改進,爭取最後臻於雙贏的市場效果。
常言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