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只愛拍上半身?鏡頭下移後,是「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2023-04-15   置身事內

原標題:國產劇只愛拍上半身?鏡頭下移後,是「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國產劇為何總是「懟」著演員的上半身猛拍?

不少觀眾以前可能沒注意過這個問題。

也許是因為演員演技好,劇情棒,大家注意力不在影視劇如何運鏡上面。

如今,看多了各種古偶劇、宮廷戲後會發現,很少出現像以前的功夫片中精彩的打鬥場面了,鏡頭總是在演員的上半身停留。

事實上,現在的劇組和演員都在追求效率,於是他們把心思都花在了如何「取巧」上面。

鏡頭下移後,全是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力氣不夠,道具來湊

偶像劇中經常出現「公主抱」的鏡頭。

女主角掛在男主角身上,配上應景的BGM,讓不少觀眾為之心動。

但現實中,要想一邊公主抱,一邊輕鬆走路是需要費一把子力氣的。結過婚的男同胞在迎娶新娘時,應該對此深有體會。

再加上如今很多演員為了保持身材,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狀態,拍戲時有「公主抱」的場景,往往會因為力不從心而選擇「投機取巧」。

當然負責任的導演,還是希望男演員你能抱得起女主角的。要是遇到實在沒力氣的小男生,也只能想方設法來趕進度了。

簡單的辦法就是只拍上半身,演員們只需要做做樣子即可。

人性有個特點,一旦發現有捷徑可走,那麼這條捷徑很快就會變成唯一的道路。

所以國產劇中,經常出現但凡能用道具代替的,自己就不出力的尷尬局面。

這倒確實可以節省時間,縮短拍攝周期,請明星花出去的經費,在這上面也能找補一點。

而如今影視圈的有些偶像,別看一個個高大瀟洒,實際上嬌貴得很。

手破點皮都要大喊大叫請求緊急送醫,指望他們完成「公主抱」也是強人所難。

再加上還有些演員,為了追求虛無縹緲的「翩翩公子」形象,把自己搞成了「骷髏架子」,哪有那個力氣抱別人?

《長月燼明》中,男主角羅雲熙的身段,比女主角白鹿都嬌小一圈,肉眼可見的抱不起來。

話說回來,「公主抱」確實是有點難度的,就連經常健身擁有八塊腹肌的陳偉霆,在拍攝《南方有喬木》時,抱秦海璐時也差點翻了車。

都是「虛榮心」惹的禍

有些演員,拍戲的主要目的,不是詮釋角色和演繹劇情,而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英俊瀟洒和花容月貌。

而拍全景,很容易暴露這些人的缺點。

比如真實身高。

自稱身高有1米61的趙思露,在拍攝《且試天下》時,總穿著一個十幾厘米的特製「戰靴」。

鞠婧禕也是「戰靴」愛好者,鞋跟目測15厘米往上,但依舊難以掩蓋她身高過矮的事實。

這樣高的鞋跟,很容易導致重心不穩而摔跤。

鞠婧禕在拍《滿月之下請相愛》時,就吃過這樣的虧,腿還沒邁出去,就被鞋絆倒了。

娛樂圈中明星的身高,一直是個謎,也是一些明星最不願提及的痛處。

為了不暴露自己的短板,他們往往會搞出讓人哭笑不得的方法來。

拍《泡沫之夏》時,黃曉明為了自己的「霸總」人設,專門請人在自己鋪路,腳底下的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

有時候男女身高差太多,也會採取一些「非常手段」。

胡天一和李一桐搭檔時,只是拍一段非常簡單的散步戲,劇組就在女演員腳下搭了一長串箱子,為的是營造兩人之間的浪漫感覺。

吳磊就比較直接了。

在和張子楓搭戲時,因為兩人身高差距有22厘米,吳磊只能半蹲著和張子楓演對手戲。

上半身的鏡頭,是青澀美好的愛情劇。

鏡頭下移後,就是一出讓人捧腹的搞笑片了。

有的演員身高水分實在過於誇張,結果一拍戲就原形畢露。

麥亨利的身高,百科詞條上寫的是179厘米。

拍戲的時候,為什麼突出自己的高度,他竟然是站在手推車上完成的拍攝過程。

關鍵兩隻手還要跟著手推車一起擺動,這演技也叫人服氣。

所以說,還敢拍下半身嗎?這可是有些明星的「逆鱗」啊。

技術進步還是敷衍觀眾?

隨著拍攝技術的不斷進步,再加上如今演員越來越嬌貴,很多時候拍起戲來就像是過家家。

有的演員,甚至連跑幾步的力氣都沒有。

一段追逐戲,演員全程坐在三輪車上,只需要上臂擺動幾下,嘴裡假裝喘幾聲粗氣就算是完成了。

這樣拍出來的戲,演員自己都進入不了角色,還指望觀眾能被劇情打動?

騎馬的戲份,在如今的影視劇中,基本都是在「鑽空子」。

鏡頭只能拍演員的上半身,他們下半身騎的到底是什麼,觀眾壓根想不到。

有騎架子的,有騎箱子的。

甚至道具都不用,直接騎人的。

不騎真馬又要有馳騁的感覺,劇組和演員也因此「煞費苦心」。

有人純靠想像,像模像樣地用「意念」騎馬。

有人讓工作人員圍著自己轉圈,藉助外力演出「顛簸」的感覺。

這樣拍出來的「馬戲」,就真的像是一場馬戲團里的表演了。

騎在馬上比坐高鐵還要平穩,演員全程糊弄,毫無代入感。

隨著拍攝技術的進步,以前需要真功夫的戲,基本上都被綠幕代替。

如果後期給力,做出來的片子還能看,要是後期拉胯,那真是能讓觀眾分分鐘棄劇。

老港片里,像狄龍這樣般輕盈帥氣的上馬動作,在如今的劇組,應該是不會再出現了。

也有比較敬業的演員,會騎著真馬拍戲。

比如吳磊。

在《我和我的父輩》里,吳磊甚至完成了雙手脫韁,騎馬飛馳的鏡頭,既真實又帥氣。

劉亦菲,是同齡女星中少有的拍馬戲用真馬的演員。

多年前她拍攝《神鵰俠侶》時,憑藉著馬戲讓「小龍女」這個角色更加生動立體。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感覺,就是這樣來的。

現代劇中,偶像們的帥氣瀟洒,都是遠景靠替身,近景靠只拍上半身來實現的。

王源在《我們的少年時代》中帥氣的「自行車漂移」,就是如此。

鏡頭中,他甚至都不用騎在自行車上,只需要做幾個假動作,憑藉攝影師的「魔力轉圈」就完成了這個被粉絲們吹爆的鏡頭。

有時候劇情需要「出浴」的畫面,鏡頭中水波瀲灩,女演員們濕發半挽,其實都是錯覺和假象。

現在很少有女演員們真去「泡澡」的了,幾個加濕器就能搞定的事,何苦要讓自己受罪呢?

影視劇只拍上半身,是因為鏡頭真的不能往下移啊。

演員也不容易

電視劇里有春夏秋冬,現實中也有四季輪替,難免會出現「錯季」拍攝,這時候就要辛苦演員了。

比如鏡頭中是驕陽似火的夏天,演員們穿著短袖在集訓。

實際上,現實中可能是秋末甚至是冬天,下面得裹上一件大衣,才不至於被凍著。

要是拍冬天的戲,正好遇到夏天,穿著棉服那也只能硬扛著。

一般來說,一些大型歷史劇、早期的功夫片,演員是比較辛苦的。

冬天光著身子跳進水裡,吊威亞時經常受傷,這都是常態。

如今很少有演員這樣拼了。

結語

影視劇愛拍演員上半身,也有它的內在邏輯。

不管是電影、動畫還是影視劇,有一個基本規律,就是鏡頭越遠越貴。

尤其是那種俯瞰的大全景,是靠「燒錢」來體現導演情懷的。

電影中經常出現這樣的鏡頭,電視劇用兩次,可能就沒經費了。

只拍上半身,也是一種節省成本的好辦法,省事又省錢,一舉兩得。

更重要的是,電視劇的基本屬性是講故事,要想講好故事,就要靠演員的演技。

而演技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演員的臉上,喜怒哀樂這樣的事情,下半身很難搞定。

不過如今出現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境況:有些演員既沒有演技,又沒有真功夫。

角色演不好,動作也做不了,鏡頭中除了耍帥就是賣萌,導致爛劇不斷。

如果演員能更加敬業,配合上如今不斷進步的拍攝技術,一定會給觀眾呈現出優秀的影視作品。

希望影視劇能早日擺脫如今的尷尬局面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