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海爾生物,如何換道、換擋、穩增長?

2023-03-30     財經無忌

原標題:三問海爾生物,如何換道、換擋、穩增長?

文 | 蕭田

可口可樂買貴了嗎?1989年的春天,伯克希爾的股東們獲悉巴菲特動用10.2億美元購買了可口可樂的股票——這位快60歲的老人家甚至買到了這家糖水公司7%的股本。

這無疑是筆瘋狂的投資。巴菲特出的價格並不低:5倍的市凈率,15倍的市盈率,算下來甚至低於當時美國國債的收益率。

後面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這是巴菲特的經典之戰——10年10倍的收益,讓股神的稱號實至名歸。

這是一種冒險或者是賭博嗎?巴菲特後來的回答,反駁了質疑。他說他要選擇的公司,「生意必須簡單易懂,被證明具有多年的可持續性,並且具有良好的前景」。

顯然,在巴菲特看來,一家公司是否具備長期投資價值,才是關鍵所在。

而看公司的成長性,往往又需要從兩個視角來看:自身的業務能力以及所處的行業前景。

3月28日晚間,科創板上市公司海爾生物披露了2022 年度報告。海爾生物實現了連續12個季度營收保持30%以上的增長。

財報顯示,2022年,海爾生物實現銷售收入 28.64 億元,同比增長 34.72%,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 29.81%。

拆解這份財報,我們看到,海爾生物邁過從0到1之後,正進入從1到N的穩步成長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海爾生物甚至具備了巴菲特選股看中一些標準和潛質。

比如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海爾生物身處的行業,正伴隨國家對「科技強國」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推進,進入了一個「水大魚大」的新時代。

從1到N的第一層成長力:新戰略如何指導新勢能?

2022年,全球市場風雲詭譎、地緣衝突升級、通脹高居不下、外部環境錯綜複雜、多種不確定性疊加……幾乎所有企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

海爾生物的財報卻仍不缺乏「亮點」,「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板塊更是增長喜人。

在生命科學板塊,海爾生物2022 年實現收入 12.45億元,同比增長 42.43%;醫療創新板塊, 2022 年實現收入 16.1億元,同比增長 29.41%。

海爾生物對此解釋道,「海爾生物堅持場景生態布局、數字化變革和原創性科技攻關,搭建業績長效發展機制,為未來成長打開空間。」

顯然,自去年明確提出「生命科學+醫療創新」 新戰略方向以來,已為海爾生物業績增長打開了新空間。

2022年海爾生物實驗室新品類收入快速增長,其中生物培養類、實驗室耗材類產品連續翻番增長,持續增長新動力逐漸顯現。

在醫療創新領域,海爾生物圍繞著醫衛體系持續延伸用戶場景,創新方案不斷湧現。

比如,針對醫院用戶,由藥房延伸至靜配中心、手術室等場景,推出自動發藥、智能靜配、手術室耗材管理等創新方案,目前已在十餘家醫院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是海爾生物戰略升級後的第一個完整財年,這份成績單也因此成為檢驗戰略前瞻性和正確性的「奠基石」。

除了更加聚焦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領域外,近年來,海爾生物還在進行物聯網場景生態轉型和數字化變革的持續升級,不斷推動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發展模式由粗放型向精準化轉變。

2022年,海爾生物物聯網解決方案實現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79.70%,在公司的營收貢獻逐漸提高。

「數字+場景」的融合創新帶來的效益也隨著時間逐漸顯現。

這一變革能在未來為海爾生物帶來怎樣的效益?

財報中的一組數據已讓投資者們倍感期待:2022年新增用戶占比超過30%,另一方面,單用戶價值不斷提升,服務收入占比超過10%。

戰略轉型的核心是思考增長點,而增長點又是戰略轉型的原點和方向。

要知道,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領域對於產品有著更為苛刻的要求,整體上下游關係較為封閉。

作為後來者,「換道」的海爾生物面對用戶多樣化、細分化、個性化的需求,不斷做加法、做乘法,這既是綜合實力的體現,也將成長天花板進一步打開。

從1到N的第二層成長力:研發創新如何成為動力引擎?

新戰略要發揮最大的效用,要獲得預期的發展目標,要得到堅定的實施,首要建立的是企業立業之本。

對於海爾生物來說,什麼是企業之本?就是堅持研發投入、堅持創新。

科創一直是海爾生物的鮮明標籤,從產品到場景生態的轉型,海爾生物始終依靠創新驅動企業自我革新。

財報顯示,2022年,海爾生物研發投入2.92億元,同比增長23.77%;研發人員數量同比增長59%,達897人。

而持續不斷的研發,也為海爾生物高高築起「護城河」,使其具備了持續增長的底氣和韌性。

一方面,海爾生物不斷向內紮根,源源不斷輸出產品和技術,內生動力開始顯現。

當前,海爾生物已經逐步構築起低溫、自動化、分離、耗材等七大技術平台,也正是這些領先技術平台不斷突破不同技術,帶來不同產品,幫助海爾生物拿到不同領域的「入場券」。

而這僅是研發投入打開行業新動能的「冰山一角」。

對於產業端來說,海爾生物還踏入「無人區」,完成從低溫存儲技術到非低溫存儲技術的突破,支持研發布局朝著「設備+平台+服務」邁進,持續不斷的輸出新技術去開闢新產業。

從年報披露的情況看,海爾生物技術探索穩步前進,兩大板塊場景應用邊界持續被打破。

目前海爾生物已經相繼突破高精準識別定位抓取技術、生物物質高速離心分離關鍵技術、微生物代謝底物分析與蛋白重組表達純化技術、實驗室耗材製造技術等核心技術。

以主動式航空溫控物流裝備新產業為例,海爾生物僅用一年多就攻克了製冷系統、溫控系統技術等重重難題,翻越了技術、標準、供應鏈三座大山,孵化出了「新物種」——主動式航空溫控集裝器。

不僅如此,海爾生物還與藥企、航空公司、機場、貨運代理、貨站、MRO等航空溫控物流領域中的上下游生態,打造了亞太區域首家覆蓋全球的遠距離溫控運輸生態平台,推動中國高端航空溫控物流產業邁進更高層級的發展階段。

另一方面,除了內生增長外,海爾生物還通過外延式併購,「內生+外延」實現雙輪驅動。

比如,在生命科學板塊,海爾生物去年收購了「康盛生物」,正式進入廣闊的實驗室耗材市場;在醫療創新板塊收購 「金衛信」,強化了智慧疫苗城市網的綜合競爭優勢。

這也讓海爾生物短板不短,長板更長。

過去在外界看來,海爾生物背靠海爾集團這棵大樹好乘涼。但現在,「換擋」之後的海爾生物茁壯成長,不斷在產品、技術、服務上「開枝散葉」,第二、第三……曲線越來越清晰,已然後勁十足。

從1到N的第三次成長力:如何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

今年全國兩會上,「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和「保障群眾就醫用藥需求」、「提升基層醫療服務」等議題反覆被提及。

隨著國家對「科技強國」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推進, 這也意味著,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將迎來快速發展。

作為生命科學與醫療創新數字場景生態品牌,一直以來,海爾生物都不遺餘力的推進全流程數字化建設,夯實業績增長的新基建。

比如,在市場端,提供從產品培訓到訂單獲取全流程的數字化工具支持;研發端,推進研發流程數字化管理平台,提升研發效率,還有製造端、物流端……數字化正遍及海爾生物的「毛細血管」。

數字化的能力,也讓海爾生物強化了對用戶持續服務的能力。

在國內市場,海爾生物為快速洞察和響應用戶需求,加強橫縱連結上下遊資源,新進入湖北漢江國家實驗室、康龍化成、上海復諾健等知名用戶,強化分銷網絡覆蓋力度;並以數字化營銷賦能場景方案的交互和定製能力,強化對用戶的持續服務能力,進一步放大用戶價值。

在海外市場,公司深化當地化策略,新覆蓋8個中東歐地區國家,海外經銷網絡總數突破700家,與超40家全球性國際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在用戶覆蓋、持續交互、產品方案升級上繼續拓展,實現用戶體驗疊代,提升全球市場份額。

如此種種,也讓海爾生物打開新的業績增長極。

事實上,拋開海爾生物持續增長的業績本身,我們也能看到,在一個波瀾壯闊大發展行業里,海爾生物還獲得的是一個「水大魚大」的機會。

在國家、行業的重重「利好」政策之下,生命科學領域、醫療衛生機構領域,都掀起了大規模的投入和自主研發的熱情。

黨的二十大報告就提出: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在國家政策引導和市場發展規律的雙重作用下,「換道」、「換擋」既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海爾生物選擇和時代同頻,「穩增長」也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0a62697536f2cb93cda59463effa2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