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富豪,有多拼?
作者 | 劉俊群
編輯丨李白玉
來源 | 野馬財經
在北京市京港澳高速兩旁的荒山上,漫山遍野的太陽能電池板如同鎧甲一般,覆蓋在半山腰上,在清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如今,太陽孕育出一個成熟的產業——光伏,光伏是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其設備核心是太陽能電池板,它們可以被安裝在山坡、沙漠、房屋外牆等陽光充足的地方。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曾說:「假如中國1%的沙漠鋪上太陽能電池板,就能滿足中國13億人的用電需求。」
圖源:易維視
據市場研究機構「中商情報網」,2022年我國光伏投資數量為46起,投資金額達233.52億元,為近五年來最高。在此背景下,光伏從業者們吃到不少紅利。「光伏設備龍頭」晶盛機電(300316.SZ)2020年-2022年,營收從38.11億元暴漲至106.38億元,如今又分拆子公司美晶新材,試圖將其推向資本市場。
但光伏作為高投入行業,對資金的需求也不小。即使營收得以暴漲,但美晶新材的現金流仍然吃緊,且資產負債率最高曾達到105.75%。公司背後的實控人是曾任浙大教授的邱敏秀,及其學生曹建偉。邱敏秀現年已78歲,這位高齡女老闆能如願手握第二家上市公司嗎?
凈利潤增加18倍,核心產品單價上漲403.45%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2022年全年,光伏行業的總產值突破1.4萬億元;截至2022年末,138家光伏上市公司的總市值高達3.8萬億元,占A股市值5%左右。
光伏產業鏈涵蓋多晶矽料、矽片、電池、組件以及電站五個環節,光伏行業的上游為矽料、矽片環節;中游為電池片、電池組件環節;下游則為應用系統環節。2022年,全國多晶矽、矽片、電池、組件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55%。
美晶新材主要銷售石英坩堝,石英坩堝類似一個乳白色的大杯子,是一種具有高純度、耐溫性強的容器。通常用於直接盛放多晶矽料,矽料加熱熔化後再加工形成矽棒、矽片,用於下游半導體晶片、光伏電池板等產品的生產。因此,石英坩堝屬於光伏產業鏈的上游,在光伏行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圖源:《招股書》
2022年9月,「石英坩堝第一股」歐晶科技(001269.SZ)上市後,連掀11個漲停板,也將石英坩堝推向了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歐晶科技營業總收入23.26億元,同比上升147.76%,歸母凈利潤5.88億元,同比上升280.59%。
而歐晶科技的風光離不開石英坩堝需求旺盛的大趨勢,據海通國際證券數據,光伏石英坩堝需求量從2020年的31.33萬隻增至2022年的59.17萬隻,並且其預測2025年需求量將達159萬隻。
同樣受益的還有美晶新材。《招股書》顯示,美晶新材營業收入大幅增長,歸屬凈利潤由虧轉盈。2020年至2022年,營業收入由0.44億元上漲至10.73億元,2021年、2022年營收增幅分別達到293.53%、526.42%。三年凈利潤分別為-334.07萬元、1521.14萬元、3.0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55.34%、1877.37%。其中,2022年的凈利潤同比增超18倍。
此外,2023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5.44億元,已達到2022年全年的一半,同期,凈利潤約為2.52億元。
分產品來看,在美晶新材的業績中,九成來自光伏石英坩堝。2020年-2022年,光伏石英坩堝營收分別為0.25億元、1.22億元、9.93億元,分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58.6%、71.57%及92.68%。2023年第一季度,占比已高達97.74%,近乎100%。
圖源:《招股書》
在增長速度方面,2021年-2022年,光伏石英坩堝營收增長率分別為 380.65%、711.14%。《招股書》顯示,光伏石英坩堝收入的大幅增長主要受產品銷量提升和單價上漲的共同影響。
具體看,2021年-2022年,公司光伏石英坩堝銷量從2.77萬隻漲至11.34萬隻,上漲309.53%;平均單價從一隻0.44萬元至0.88萬元,上漲98.07%。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光伏石英坩堝的單價達到1.46萬元/只,與2020年0.29萬元/只相比,僅僅2年零3個月,光伏石英坩堝的單價上漲403.45%。
顯然,光伏石英坩堝已成為公司的業績頂樑柱,平均單價上漲1倍,銷量能翻3倍。在這個節骨眼上,美晶新材選擇衝刺IPO,也並非沒有道理。《招股書》顯示,美晶新材目前在中國境內半導體、光伏石英坩堝的市場占有率均為第一,市場份額分別為23.9%、21%。
不過,美晶新材似乎並不想局限在上游領域。談及未來規劃,美晶新材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拓展下游應用領域,以需求為導向,開發新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提升行業地位。
2022年母公司輸血1.1億元
但與營收、利潤背離的是美晶新材的現金流。
2020年-2022年(下稱「報告期內」),美晶新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087.56萬元、-1.12億元、-1.42億元,連續三年為負,且虧損逐年增大。直到2023年第一季度才轉正。而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在報告期內均為負數,2023年第一季度仍為-1.02億元。
圖源:《招股書》
唯一為正的是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2020年-2022年分別為5014.11萬元、2.1億元、8.49億元。
在此情況下,美晶新材只能靠借錢來擴產,但這也為公司帶來了高於70%的資產負債率。2020年-2022年及2023年第一季度,美晶新材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05.75%、96.59%、83.27%和75.8%,明顯高於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值30.79%、26.4%、23.79%和24.89%。
《招股書》顯示,資產負債率高主要系公司近年的廠房及設備等資產投入金額較大,為滿足資金需求,主要通過銀行貸款等債務融資補充所需資金。
美晶新材持樂觀態度,並表示,2020年-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資產負債率呈下降趨勢,經營狀況與盈利狀況持續向好,將帶動凈資產的增加,資本實力逐年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3年一季度,美晶新材手握貨幣資金3.13億元,短期借款卻有6.3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11.02萬元,短期償債壓力不算小。
《招股書》中,美晶新材也提示了風險,若未來公司不能持續有效提升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或有效地拓寬融資渠道,或因外部經營環境出現重大不利影響業績,可能出現重大償債風險,對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此次衝刺創業板IPO,美晶新材擬募集資金15億元,預計將募資金額中的4.1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剩下的10.85億元投入半導體石英坩堝產業園、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寧夏鑫晶石英坩堝擴產項目的建設。
與此同時,母公司晶盛機電也向美晶新材伸出援手,提供了上億元的借款。2020年-2022年,美晶新材向母公司借入資金4550萬元、1.78億元、1.1億元。晶盛機電也在銀行授信為美晶新材提供了擔保,擔保額度最高達到了3億元,擔保起始日為2021年12月29日,終止日為2022年12月28日。
圖源:《招股書》
晶盛機電對美晶新材給予厚望,從2017年開始就布局石英坩堝。業內人士表示,這次美晶新材上市也將提振晶盛機電的股價。據金融查詢網站百度股市,晶盛機電股價在2022年8月達到歷史最高點85.46元/股,市值近千億元。截至11月3日收盤,晶盛機電報收42.85元/股。與高點相比,股價下跌約49.9%,市值已跌去350億元左右。
圖源:《招股書》
此外,光大證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師謝超也認為,子公司實現單獨上市,將有利於母公司直接對接資本市場做大資本,融資渠道拓寬、融資效率提升、資金成本下降,拓寬業務範圍得到更充足的資金支持。
實控人為78歲浙江女富豪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晶盛機電直接持有美晶新材57.84%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曹建偉、邱敏秀為美晶新材共同實際控制人,二者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控制公司62.81%的股份及相應表決權。
圖源:易維視
而晶盛機電、美晶新材的背後還有一段浙大老師退休下海,實現從學界到商界的跨越,最終成為創業板女掌門的故事。
1945年,邱敏秀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1962年,年僅17歲的邱敏秀就讀浙江大學機械系,畢業後被分配到浙江臨安通用機械廠,做了8年的技術員。
1977年,32歲的邱敏秀回到母校浙大,在液壓教研室、流體傳動及控制研究所、機械電子控制工程研究所工作,歷任實驗室主任、研究員、機電所副所長等職。1999年,出任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直至2005年退休。
在此期間,邱敏秀的學術成就碩果纍纍。她曾承擔與參與電液控制技術領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以及省部級科技項目30多項;科研成果曾榮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級獎3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4項。
圖源:易維視
美好的婚姻,大多都勢均力敵。同一時期,邱敏秀的丈夫路甬祥也在浙江大學工作,先後擔任講師、研究室主任、校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流體傳動及控制研究所所長等職,夫妻二人曾聯合發表多篇流體力學的文章,也曾共同申請過專利技術。
1990年後,丈夫路甬祥相繼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55歲時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而退休後的邱敏秀並沒有選擇養老生活,2006年,退休的第二年,61歲高齡的邱敏秀就開始走上了創業路。
2006年12月,晶盛機電成立,公司主營業務產品為應用於光伏和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上游的晶體生長及加工設備,同時延伸布局了藍寶石材料、碳化矽材料以及相關產業鏈核心的輔材耗材,如石英坩堝、金剛線、精密零部件等領域。
6年後,邱敏秀收穫了她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12年5月,晶盛機電成功上市。不過4年後,2016年,71歲的邱敏秀卸任晶盛機電董事長,將接力棒交給了自己的學生曹建偉。
而彼時邱敏秀的兒子何俊也在晶盛機電擔任董事、總裁職務,女兒何潔是公司一致行動人,但卻未擔任任何職務。
曹建偉也是技術出生,工學博士學位,曾獲得浙江省多個省級科技獎項。他接過晶盛機電後,也確實沒讓邱敏秀失望。
2016年接棒當年,晶盛機電營收約為10.9億,凈利潤約為2.04億;2022年,公司營收突破百億達到106.38億元,同比增長78.45%,凈利潤29.24億元,同比增長70.80%。營收翻了近10倍,利潤翻了14倍多。
而退居幕後的邱敏秀也並非消失在大眾的目光中,2022年,77歲的她以185億元的身價位列《2022年胡潤百富榜》第309名,成為光伏圈女富豪。
如今,邱敏秀和學生聯手創造的IPO,能否如11年前的晶盛機電一樣順利上市,演繹一個新的資本故事呢?
你認為61歲創業算晚嗎?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