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不像演員的視帝,28歲才出道,曾被胡玫勸「趕緊回家洗洗睡」

2022-05-12     種桃道士何處歸

原標題:他是不像演員的視帝,28歲才出道,曾被胡玫勸「趕緊回家洗洗睡」

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對於在演藝圈打拚的演員來說,也不例外,無論是李小璐還是劉昊然、易烊千璽,都是在20歲以前即成名。

尤其是李小璐,17歲就憑藉《天浴》受封金馬獎影后,演藝事業宛如開掛。然而,並非所有的演員都如此幸運,星途坎坷、大器晚成的比比皆是,不過,28歲才出道的男演員少見。

熱播網劇《重生》的男一號秦馳的扮演者張譯就是如此,28歲時在陳建斌、蔣勤勤主演的《喬家大院》中混到了一個夥計的角色,瘦小機靈,有些小結巴,一直在喬致庸身邊幫忙。

儘管演藝圈內不乏倪大紅、張嘉譯、于和偉這種中年躥紅的樣板,但他們出道都比較早,對於男演員來說,快30歲才出道確實有點晚了。《喬家大院》的導演胡玫,就是這樣認為的。

她曾摸著張譯的腦袋說,男演員到28還沒出道,趕緊回家洗洗睡吧。這並非歧視和打擊,而是前輩給後輩的一個善意提醒,覺得張譯值得好好去規劃一下28歲以後的人生。

張譯為什麼不像大多數男演員一樣早早出道呢?他曾在1997年至2006年服役於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話劇團,在學員班一直沒戲可演,也曾抽到過兩個小品的表演機會,卻都落空。

十年的軍隊生活,九年的冷板凳,場記、劇務、龍套都干過,唯獨沒正兒八經地演過戲。等大家都走了以後,他假裝鎖門之後又返回,在不開燈的情況下站到舞台上自己再演一遍。

命運就是如此捉弄人,張譯從小的理想不是當演員,而是當播音員,高考時一門心思地考北京廣播學院卻接連失利。後來,他愛上了話劇,陰差陽錯地考入北京軍區戰友話劇團學員班。

胡玫導演的善意提醒,並未打消張譯繼續走演藝之路的念頭,雖然他自認「面目醜陋性格孤僻」,就連自己博客的名字也是「不像演員的演員張譯」。

在單位里,一位導演可不像胡玫導演那樣客氣地說話,「張譯,你不能再演戲了,你演戲就是個死」。

雷軍說過一句話,叫「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不被看好的張譯,終於在28歲時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風口——在康洪雷執導、蘭曉龍編劇的《士兵突擊》中飾演憨厚可愛的班長史金。

正是憑藉這個角色,張譯走進了許多觀眾的視線,後來又出演了蘭曉龍擔任編劇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而被人們熟知。曾在深夜站在西安街頭死的心都有的他,演成了。

這位厚積薄發、不驕不躁、貌不出眾的演員,靠自己的演技贏得了一個又一個機會。

在陳可辛執導的打拐題材電影《親愛的》中,他飾演不遺餘力地尋找自己丟失的孩子的富商韓德忠,演出了一位父親的卑微和無可奈何,對情感的準確拿捏和把握觸動了觀眾的心。

陳可辛欣喜地發現,張譯每天都在想怎樣演能夠出彩,結果歲數大的他真的把韓德忠的滄桑都表達了出來,甚至這個人物的霸氣、流氣,都演了出來,而這些恰恰是張譯本人所沒有的。

憑藉對韓德忠的精彩演繹,張譯獲得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到了賈樟柯的《山河故人》中,從煤礦工人到商界大佬,從山西到上海再到澳大利亞,張譯對霸道總裁張晉生這個在時間、空間與年齡上都有大跨度的角色演繹細膩走心,富有層次感。

這樣的角色對演員的演技要求很高,沒有高顏值的張譯無法靠英俊的外形來征服觀眾,只能靠精湛的演技來詮釋角色內在的生命力,身上透露出一種因倔強、真實而延伸出的幽默感。

賈樟柯在評價他的表演時說,一部部優秀的作品讓張譯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不靠顏值和包裝炒作,他照樣在演藝圈「吃得開」。

在路陽執導、寧浩監製的《繡春刀·修羅戰場》中,首次以古裝造型亮相大熒幕的張譯,將錦衣衛千戶陸文昭討好權貴、不擇手段、卑躬屈膝、八面玲瓏的人物特徵展現得非常到位。

一路磕磕絆絆地走來,張譯始終沒有放棄對表演的熱愛,即使成名後也一直保持著其他人少有的平和與淡定。在充滿各種名利誘惑的娛樂圈內,成名後膨脹的演員並不少見。

「感謝那些合作過的導演,他們不斷激發我的潛能,希望他們能夠不斷地抽打我。」儘管演技已經不輸國內一線男星,他卻始終對演員這個職業充滿敬畏心,挑戰更加有難度的角色。

2017年,40歲的他憑藉《雞毛飛上天》中的陳江河一角獲得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成了人們眼中的「白玉蘭獎視帝」。2018年,他獲封第29屆「金鷹獎視帝」。

從沒戲演到戲約不斷,從被勸「趕緊回家洗洗睡」到收穫兩個「視帝」頭銜,張譯的人生堪稱娛樂圈的勵志傳奇。高調演戲,低調做人,以演技和人格魅力取勝,這是他成功的秘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03d6c43ad8cccb58bf6188b30ce29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