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池塘水色反映水質好壞,快看看自家魚塘水咋樣了

2019-05-15     農林衛視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不同池塘的水色都會有不一樣的呈現,有黑色、紅色、藍色、綠色、褐色、黃綠色等等,而水色主要是由池塘中浮游藻類、懸浮物等反映出來的顏色。水色取決於許多因素,但在池塘水體中水色主要是由不同的浮游生物(主要為各種藻類)繁殖的比例所決定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導致水色較濃甚至出現藻團、浮膜的現象稱水華。

不同的水體中生長著不同的藻類,而不同的藻類卻含有不同的色素,從而造成池水的顏色不一致、濃度不一樣。藻類是水體中的原始生產者,是養殖魚類生長直接或間接的物質基礎,與漁業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一、好的水色

一般好的水色為比較清爽的黃綠色、黃褐色,而這種水色主要是由硅藻和綠藻為優勢藻類形成的。良好的水色,溶氧充足,氨氮、亞硝酸鹽不易高,魚類吃食好,生長快,發病率低。

(1)水色呈黃綠色且清爽,為好水。該顏色表示水色濃淡適中,水體中的藻類以硅藻為主,綠藻、裸藻次之。

(2)水色呈草綠色且清爽,為好水。該顏色表示水色較濃,水體中的藻類以綠藻、裸藻為主。

(3)水色呈油綠色,為好水。該顏色表示水質肥瘦程度適中,在施用有機肥的水體中該種水色較為常見。水體中的藻類主要是硅藻、綠藻、甲藻、藍藻,且數量比較均衡。

(4)水色呈茶褐色,為好水。該顏色表示水質肥瘦程度適中,在施用有機肥的水體中該種水色較為常見。這種水色的水體中腐殖質濃度較大,水體中的藻類以硅藻、隱藻為主,裸藻、綠藻、甲藻次之。

二、不良水色

不良水色有紅水、藍藻水、濃綠水等。

(1)水色呈藍綠、灰綠而渾濁,天熱時常在池塘下風的一邊水錶出現灰黃綠色浮膜,為壞水。該顏色表示水體的水質老化,水體中的藻類以藍藻為主,而且數量占絕對優勢。

(2)水色呈灰黃、橙黃而渾濁,在水錶有同樣顏色的浮膜,為壞水。該顏色表示水體的水色過濃,水質惡化,水體中的藻類以藍藻為主,且已開始大量死亡。

(3)水色呈灰白色,為壞水。該顏色表示水體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剛剛死亡,水質已經惡化,水體嚴重缺氧,往往有泛塘的危險。

(4)水色呈黑褐色,為壞水。該顏色表示水色較老且接近惡化。可能是施用過多的有機肥所致,水體中腐殖質含量過多。水體中的藻類以隱藻為主,藍藻、裸藻次之。

(5)水色呈淡紅色,且顏色往往濃淡分布不勻,為壞水。該顏色表示水體中的水蚤繁殖過多,藻類很少。這種水色的水體溶氧量很低,已發生轉水現象,水質較瘦。

(6)對於褐色水來說,施肥初期形成的褐色水是好水,中後期從其他水色轉變為褐色的水則是壞水。

三、常見的問題水色

(1)紅水

引發紅水的原因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倒藻(藻類突然性大量死亡),另一種是暴發裸甲藻水華。這兩種情況的發生對水產養殖種類影響很大,易使魚類出現中毒、缺氧甚至翻糖的現象。因此當出現倒藻現象的時候,應立即解毒、抗應激,緊接著肥水重新培養有益藻類。如果是裸甲藻水華引起的紅水,建議可以局部先殺一部分藻,然後再解毒、抗應激,緊接著施用高磷肥。

(2)藍藻水

夏季高溫時段暴發最嚴重的就是藍藻了。藍藻問題也是困擾很多養殖戶的一大難題。藍藻喜高溫,一般水溫在17℃以下時藍藻不易暴發,當水溫達到28℃以上時,藍藻容易形成優勢群體而大量暴發;藍藻喜歡偏鹼性的水體,高pH值會促進藍藻的發生;氮磷比超標的富營養化水體也容易暴發藍藻;底質環境差,有機質及微生物發酵產熱後也容易導致藍藻暴發。因此夏季高溫時也正是藍藻大量暴發的時期。

藍藻大量暴發會抑制其他有益藻類的生長,導致養殖池塘藻相單一;有些藍藻還會向水體分泌有毒代謝物質,引起養殖生物中毒抑制其生長;藍藻被魚類吞食後很難被魚類消化吸收;藍藻多也容易因變天或者種內競爭導致大量死亡形成倒藻,消耗氧氣,產生毒素,容易導致魚類缺氧和中毒死亡。

處理藍藻的方法:

藍藻少的情況:藍藻少不建議殺,可以先換一部分新鮮水,再潑一遍濃度高的有機酸,天氣晴好時施硅藻肥和菌種,後期定期改底施硅藻肥和菌種。

藍藻多的情況:不得不殺,現在市面上有專門殺藍藻的藥,也可以用漂白粉或者硫酸銅殺(漂白粉一畝用兩斤左右,硫酸銅一畝用七兩左右)。根據養殖種類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殺藻藥物,但是一定注意殺藍藻時要注意天氣,陰雨天不能殺,儘量不全池殺,最好在下風口三分之一處殺。

(3)濃綠水

濃綠水主要是長期不換水,底質惡化,死水不循環,或者以施化肥、糞肥為主,水中藻類以大型的藍綠藻為主,這種水色易老化,透明度低,遇到天氣突變情況易缺氧倒藻,甚至翻糖。這種情況能換水儘量換水,然後可以用漂白粉、硫酸銅、二氧化氯局部殺死其中的藍綠藻。

(4)黑水

黑水也是比較常見的不良水質情況,大多數情況下導致水色變黑是由於隱藻大量繁殖。引起的水黑處理方法是有條件換水的都儘量換水,加入新鮮水,然後用過硫酸氫鉀復合鹽成分的改底藥改底配合二氧化氯殺菌、殺藻。

(5)渾水

餌料不足時魚兒容易把水攪渾,這種情況的水渾要保持水質有一定的肥度,保持充足的溶氧,餌料也要充足。還有就是水體和魚體的寄生蟲多也易引起水渾,這種情況專蟲專殺,殺完後根據水質情況再進行肥水。總之長期水渾的池子裡,養殖魚類易發病,氨氮、亞硝酸鹽容易高,因此平時務必定期肥水,保持水中藻相平衡,溶氧充足,水質清爽。

以上就是常見的問題水色,當然水裡面生物組成千變萬化,不同的養殖種類對水質的要求也不同,所以養殖戶們在平時管理的過程中務必根據自己養殖的品種和池塘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水,切記養魚先養水。

四、水質好壞的判斷標準

漁業上水質優劣的標準是「肥、活、嫩、爽」,這四個字各有其確定的與藻類相關的生物學內容:

(1) 「肥」 指水色濃,藻類數量高;其定量指標是透明度25厘米~35 厘米和浮游植物20毫克/升~50毫克/升。

(2) 「活」指水色和透明度經常有變化,包括日變化和周期性變化。

日變化就是所謂的「早青晚綠」、「早紅晚綠」以及「半塘紅半塘綠」等。

周期性變化指這種水色的變化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和重複性。「活」意味著藻類種群處在不斷被利用和不斷增長,處於繁殖旺盛期;也就是說池中物質循環處於良性狀態

觀察表明,典型的「活水」是膝口藻水華,這種鞭毛藻類的遊動較快,有顯著的趨光性白天常隨光強的變化而產生垂直或水平遊動,清晨在上下水層中分布均勻,日出後逐漸向表層集中,中午前後大部分停留在表層,下午又逐漸下沉分散,9點和13點時的透明度可相差好幾厘米。當這種藻類群聚於水體的某一邊時,就出現所謂「半塘紅半塘綠」的情況; 「活水」是養殖的適宜水體

(3) 「嫩」指水色鮮嫩不衰,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多,大部分藻體細胞來老化,水肥而不老;所謂老水主要有兩個特徵:1水色發黃或發褐色。2水色發白。

水色發白或發褐色的情況是藻類細胞衰老死亡的宏觀表現,所謂的老茶水(黃褐色)和黃蠟水(枯黃帶綠)屬於此類。水色隱約發白,主要是微型藍藻滋生導致的,這種水的特點是pH很高(9~10以上)和透明度很低(通常25~20 厘米),白天隨著濁白程度的加強,鹼度迅速下降;水色發白是二氧化碳缺乏而使碳酸氫鹽不斷形成碳酸鹽的結果。與此同時,pH的升高有利於微型藍藻的增殖增長。

(4) 「爽」指水質清爽,水色不太濃,透明度不低於20厘米,藻類含量一般在100毫克/升以內。透明度很低的原因可能是浮游生物量極高,或藍藻占優勢(集中表層),或是泥沙和其它懸浮物過多。過大的生物量常常是天然餌料未被充分利用,水中物質循環不暢所致。

綜上所述,良好水色的生物學指標包括:透明度不低於20厘米,藻類濃度20~100 毫克/升;硅藻、隱藻等較多,藍藻較少;藻類種群處於生長期;浮游生物以外的其它懸浮物不多。當然由於地域環境的差異,不同地方的水色應該有不同的判斷標準,不可一概而論。

五、水色的調節和水質控制

不同水體對水色有不同的要求,養殖水體希望水色「肥、活、嫩、爽」,對於不同的水體需要採用不同的調節控制方法:

(1) 施肥

養殖水體大都要施肥,施肥可促使藻類繁殖,改善水色。

施化肥的池塘,其水色由開始時的黃褐色逐漸轉變為黃綠色,再轉為嫩綠色,最後呈現藍綠色。其原因是化肥的使用促進硅藻和綠藻的大量繁殖,使水體出現黃綠色;此後隨環境變化硅藻和綠藻的優勢地位讓位給鞭毛藻,出現嫩綠色;最後藍藻成為水體優勢種群,水色轉變為藍綠色。

施有機肥的水體,水色由黑褐轉為黃褐,再變為茶褐,最後呈現紅褐;最初水體硅藻占優勢,呈現黃褐色,當硅藻衰退,隱藻、硅藻、甲藻占優勢時,呈茶褐色,之後裸藻及原生動物出現,而硅藻銳減,水色便變為紅褐色。

同樣道理,施牛糞的,水色為淡褐色;施豬糞的呈醬紅色;施人糞的為深綠色;施雞糞的為黃綠色。

施肥改變水色的根本原因在於水體的肥力狀況決定了藻類的生長繁殖情況和水體的優勢種群,並對藻類種群的演替方向施加潛在的影響。

(2 )加水

添換新水可延緩和防止水質老化,養殖水體可以通過更換一定量的新水來調節水質和水色。但實質上換水只是將污染轉移到另外的地方,不能真正除去水體的多餘有機質

(3 )藻類接種

需要為水體營造某種水色時,可以定向接種某類或某些藻類,並添加一定的營養物質促使這些藻類大量快速生長,得到期望的水色。此外可以向水體接種適量的微生態製劑來調節水質,改變水體的營養狀況,從而得到藻類種類及其應有的水色。

(4)抑制有害藻類

利用生存競爭規律來抑制某些有害生物生長繁殖,比如有害藻類藍藻可以培育球藻等有益藻來抑制其暴發,也可通過種植水生植物使水體的水色得到較好控制。

(5)施藥殺滅

潑灑硫酸銅等殺藻藥劑以殺死藻類,效果很好,此外使用絮凝劑等化學物質使浮游藻類沉滅也是較好的手段。

(6 )工業處理

利用新興的水處理技術,如氧化塘、人工濕地等技術與水體配套,凈化水體的富餘營養物質,抑制藻類的生長,控制一定的水色。

一般情況下可以根據水色來對水質做出簡單判斷,通過觀察水色,可以知道水質的好壞,以便採取有效措施,比如排去老水、注入新水、施肥等方法來改善水質,以利於魚蝦健康、快速生長。

不論是養殖生產還是環境保護,水色都是水體理化性狀的一個綜合表征,是水質好壞的一面鏡子,對水色的科學合理判斷離不開對水體藻類的觀察分析。在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研究不同水色中藻類群落的發生髮展演替規律將有助於正確認識和處理水污染問題。

來源丨水花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uexDmwBmyVoG_1ZTA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