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如何區分感冒和病毒感染?提醒:3種情況應儘快就醫

2020-02-14   李藥師談健康

對於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家了解的信息已經很多了,但由於其起病並沒有特異性的症狀,有時候真的很難區分其與感冒症狀的區別,這也引起了很多朋友的擔心和恐慌,到底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症狀如何?又如何區分新型冠狀病毒與感冒?這些問題就成了很多朋友關心的問題。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到底會出現什麼症狀?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千差萬別,病毒感染人時的症狀也千差萬別,甚至近期還出現了多個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因此,對於這樣的問題,很難一概而論,到底會有什麼症狀,我們還是來看看科學的統計數據。

還是來看鐘南山院士領銜的包含了1099例病例的論文,在論文中,對於相關發病人員的相關症狀也進行了統計,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其最典型的症狀還是發熱,根據論文中的統計數據顯示,1099例病例中,在住院治療期間,出現發熱的人數高達966例,這個比例高達87.9%,可以說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最典型症狀了,這也是為什麼不管是復工,還是進小區,都要測量體溫的重要原因了,其實還有一點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寒冷的室外,用體溫槍測溫,並不一定那麼準確,大家覺得有身體不適,可能有發熱症狀的,最好在家裡自測下體溫,用水銀溫度計或靠譜的測溫槍測定,都是可以的。

除了發熱症狀以外,我們來看看論文中其他症狀的症狀統計,第二大症狀是咳嗽,在1099例統計病例中,有744人出現了咳嗽症狀,在接下來的症狀是乏力,出現乏力症狀的病例占38.1%(419例),還有33.4%的患者也伴有出現咳痰的症狀,因此此前在某些朋友圈裡流傳的,乾咳才是新冠病毒感染,有痰有鼻涕不是的說法,是完全不靠譜的,除此之外,在1099例統計病例中,還有204例病例出現了呼吸短促的症狀,還有部分患者出現頭痛、肌肉、關節疼痛,寒戰等症狀,相信這些症狀都與發熱症狀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最有可能出現的症狀還是發熱,咳嗽,另外還可能會伴有乏力、咳痰等症狀,但是不是出現這樣的症狀,就一定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呢?大家也不要自己嚇唬自己,有時候普通感冒或流感,同樣也會出現上述症狀的。

如果我們在家出現了上述症狀,建議首先應該考慮我們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如果所在地並非疫情重災區,甚至所處小區都沒有任何確診和疑似病例的情況下,基本生活也都在家,沒出過門,出現新型病毒感染的幾率還是很低的,這種情況下,不妨自己先吃兩天感冒藥,多多休息,多多喝水,觀察下情況,如果病情好轉,身體已經恢復,一般情況下就沒事,而如果屬於以下幾種情況,則建議儘快就醫診察——

1. 有明確的疫情地區人員接觸史,到過疫情地區,或者與確診、疑似病例接觸史的情況;

2. 自己無法明確判斷病情,也不能確認是否有疫情密切接觸的朋友;

3. 經過48小時以上,仍然反覆發熱,病情嚴重無法有效控制的情況。

對於這樣的一些狀況,就醫時儘量做好必要的防護,如果有陪同的家人同樣也要注意做好防護,通過醫生的全面檢查診斷來判斷是否屬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是最準確的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方法,如果經過檢查確實屬於新型病毒感染,也不要害怕,聽從醫生安排儘快治療就是了,如果判斷並非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回到家後也建議儘量與家人隔離,等病情徹底恢復後再恢復與家人的接觸。

總而言之,在目前的疫情形勢下,大家一定要理性的看待自身出現的一些相關不適症狀,既不要恐慌,也不要在家硬抗,結合實際情況,該休息休息,該隔離隔離,該就醫就醫,只有這樣,才能儘早的更好的控制好病情,避免因延誤治療而導致病情發展成危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