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黃金國際市場發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事情。金條斷貨、精鍊廠停業、黃金期現貨價差巨大等一系列事件都擁擠地集中在了一周內。
受疫情影響,眾多大型黃金精鍊廠紛紛停業,對黃金的現貨期貨市場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此陝西黃金集團西安秦金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中璽接受了《中國黃金報》記者採訪。
在嚴格疫情防控之下,國內眾多黃金精鍊、冶煉廠已經陸續恢復生產,甚至部分受影響較小的精鍊廠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滿負荷生產,但是國外疫情的恐慌情緒仍在蔓延,這些受影響國家的精鍊廠,不得不停止生產。
「2013年時金價下跌,大媽們甚至將金店裡的黃金搶購一空,人們對實物黃金特別是金條充滿了信心,使得國內的現貨黃金價格一度比期金價格高出近10元,而今天的情況恰恰發生了逆轉。」李中璽說。
顯而易見,疫情的發生封鎖了人們的線下零售渠道,導致了人們對黃金金條、首飾等物品的消費減少,實物黃金產品的銷量大幅下滑。
「客戶要求我們將已經打造成金飾的產品,重新加工成標準金錠。」李中璽表示,受疫情影響,在礦山企業的原材料供貨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精鍊廠收到了大量的黃金「回爐」訂單,這使得陝西黃金集團西安秦金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精鍊廠在2020年第一季度生產量與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
李中璽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市場資本的流動性不足,「客戶將過量庫存及賣不出去的黃金飾品重新加工成變現能力強的標準金錠進行出售,以換取流動性資金應對經濟危機,同時,近期黃金價格表現良好也促使著這部分客戶這樣做。」
除因美國的貨幣寬鬆政策導致的流動性緊張之外,疫情下的黃金現貨也受到了客觀現實因素的影響而難以流通,因此,在國內有著相當一部分的投資者願意把黃金實物換成流動性更好的期貨黃金。
本文來源於:中國黃金網,未獲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