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有意思,魚的演化更有意思

2019-11-08     博物雜誌

大家都知道,《博物》編輯部的各位愛好廣泛,比如約稿、編稿和催稿……(大誤)除此之外,大家還喜歡養各種小動物,養的最多的還是魚。平時工作累了,大家都喜歡喂它們吃點東西。

其實,這些小可愛不僅給我們帶來樂趣,它們還在演化中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

編輯們心目中的小可愛,斑馬狗頭魚

攝影:唐志遠

硬骨魚和軟骨魚

硬骨魚,顧名思義,就是骨骼硬化的魚類。最常見的就是鯉形目魚類,它們是種類第二多的硬骨魚。此外,各種海馬海龍、比目魚和盲魚等外表奇特的種類,也都屬於硬骨魚家族。

鯉魚就是常見的硬骨魚

圖片來自:www.britannica.com

長相清奇的葉海龍

圖片來自:www.seahorse-world.com

鯊魚的骨骼由軟骨組成,屬於軟骨魚類。在胚胎時,人類的骨骼也是柔韌的軟骨,只不過後期隨著磷酸鈣等礦物質的沉積,大部分軟骨都硬化了。鯊魚則不同,除了牙齒以外,其他骨骼都不會發生這種改變。

姥鯊

圖片來自:www.shark-world.com

肺魚:與人類關係密切

肺魚用肺呼吸,所以得此名號。它們的肺看起來和人的很像,而且與人的肺同源。

肺魚屬於肉鰭魚類,也屬於硬骨魚。肉鰭魚的魚鰭是從一根根鰭柄上長出來的,鰭柄內部長有肌肉。仔細觀察它們胸鰭、腹鰭的骨骼就會發現,這些骨頭恰好與四足脊椎動物的前肢和後肢的骨骼相對應,暗示了它們與四足脊椎動物的關係。所以,不管是兩棲、爬行、鳥類還是哺乳類,共同的祖先都是肉鰭魚類。

肺魚

圖片來自:www.tropical-fish-keeping.com

我們最熟悉的魚類,居然在進化中有這麼重要的地位!其實,生命萬物之間,彼此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本期博物課堂,我們邀請到了北京大學生物學博士郭運波老師,他最近翻譯了一本叫《祖先的故事》的書,請他來為我們講講地球上的生命都是怎麼演化而來的,感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

主講人介紹

郭運波

生物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現從事教育工作。譯作《祖先的故事》等書。

有趣的演化

11月10日(周日) 19:30 - 20:30

博物課堂直播間

參與方式

或點擊本文結尾「閱讀原文

更多講座信息,請關注

【博物課堂】微信號:bowuketang

本期獎品

本次獎品是《祖先的故事》一書兩套!

【安利獎】

使用直播間「我的邀請卡」功能,將講座分享給感興趣的小夥伴,分享榜前10名的同學中,有一位將獲得獎品(講座開始前15分鐘抽取幸運聽眾)。

【認真聽課獎】

講座最後,主持人將發布一個與講座內容有關的問題,請在博物課堂公眾號回復答案,第一位答對的同學將獲得獎品。

Q

A

直播間服務商需要您的頭像和暱稱以方便與主講人互動,請放心授權,授權不會泄露頭像和暱稱以外的個人信息。

Q

如何才算報名成功?講座前會有提醒嗎?

A

點擊進入直播間,看到主持人發的消息,就說明您報名成功了~~ 進入後,點擊左上角「直播間」關注博物課堂直播間,即可在講座開始前15分鐘左右收到提醒。

Q

自然圈是什麼?為什麼關注了直播間還要讓我關注它?

A

「自然圈」服務號為博物課堂微信講座提供技術支持,所有的講座提醒都將在這個服務號發布,如您想在講座開始前15分鐘收到提醒,就一定要關注;不關注也可以聽講座,需要您自己記住時間和地址,到時直接來聽。

Q

錯過了講座怎麼辦?

A

微信群講座不同,直播間的講座消息是一直保留的,講座結束後,您可以隨時進入直播間收聽回放,只是不能和主講人互動了。

《博物》官方 | 編輯作者親自開講 | 每周日晚七點半直播

在哪裡可以聽到博物課堂在線講座?

微信公眾號 博物課堂每周更新:

(也可在公眾號底部菜單查看)

最新講座預告

在線直播互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npQUG4BMH2_cNUg7g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