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 通訊員 鄧強 吳洋
「去年2月我們兩口子到福州去打工,剛開始一個月3000多元,手熟以後兩個人每月能拿到1萬元左右。」近日,岷縣寺溝鎮紙坊村村民包軍紅說,「廠里還對我們貧困戶有優惠政策,上班滿三個月補貼4500元,滿六個月補貼9000元,總共補貼了1.35萬元。」
去年一年,包軍紅和妻子在福州務工收入近10萬元,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的春風讓他們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2月20日,包軍紅兩口子再次同岷縣首批70名務工人員趕赴福州。「我們有信心,只要好好乾,一定能把貧困戶的帽子摘掉,把日子越過越好。」包軍紅說。
近年來,岷縣通過積極主動對接、緊盯重點群體、紮實宣傳動員、分類精準施策、提供優質服務、強化組織輸送等措施,全力為勞務輸出「搭橋鋪路」。
針對貧困群眾特點,岷縣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堅持省內外輸出與就近就地轉移相銜接,對各類就業困難人員及因家庭因素不能外出人員,通過鄉村公益性崗位、扶貧車間、縣內重大項目等方式安置其務工就業,確保貧困群眾收入穩定。
岷縣勞務、發改、住建等相關部門建立了重大建設項目用工協商機制,精選與全縣貧困勞動力就業需求相融合的用工信息,通過縣內新媒體平台及時進行推送、宣傳,引導供需精準對接。同時,積極探索政府採購、部門配合、鄉鎮組織的勞動力培訓新模式,實行「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主打「岷州工匠」「岷州巧女」「新岷商」等培訓品牌,每年深入開展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超過4000人,使勞務輸出由單純的體能型向技術型、特長型轉變,真正實現貧困群眾就業「留得下、穩得住、能掙錢」的目標。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岷縣還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資源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積極推行職業技能線上學習培訓,實現了廣大勞動力「不出門學習、不見面培訓」。目前,勞務輸出已成為岷縣增加農民收入的主渠道,為全縣脫貧摘帽提供了重要支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nGPzHEBfwtFQPkdL7J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