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雙農民的「手」

2019-12-01     扶風同城

原標題《手》

文/邊麗萍

網絡圖

這是一雙老農的手,他的粗糙我無法用文字形容,他所經歷的滄桑我也不能準確描述,但就是這雙手讓我的靈魂顫抖。

在建國初期,我國工業非常落後,為了振興工業,黨和國家實行工業,農業剪刀差的政策,把農產品價格壓低,降低農民收入,把農業的這一部分利潤讓出來增加國家儲蓄,從而支持工業發展。為了響應黨的號召,這雙手在自己孩子餓地哇哇大哭的情況下,咬緊牙關,勒緊腰帶,把糧食,生豬,棉花,油料如數地交給國家。為了填飽一家人的肚子,這雙手挖過野菜,捊過樹葉,儘管這樣可他篤信,只要跟著共產黨,他一定會過上幸福日子,他明白,這個困難只是暫時的。

後來聯產到戶,這雙手終於讓全家人吃飽肚子了,當他拿著白面做的饃饃時,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對交公糧更加積極。隨著改革的開放,這雙手漸漸跟不上前進的腳步。儘管這雙手使出了比常人幾倍的力氣,但糧食所賣的錢還是無力支付老人看病,孩子上學和一家人的生活開支。為了改變這種窘境。他扛起背包,離開家鄉,進城打工,城裡人洋氣地叫他農民工。這雙手挖過煤,背過水泥,提過磚頭,扎過鋼筋,修過路,開過山。這雙手握不住筆,不會觸摸電腦,腦力活與他沾不上邊。但這雙手有的是力氣,什麼活苦幹什麼,什麼活累幹什麼。在改革的這幾十年里,就是成億的這雙手為國家提供了優越的人口紅利,這讓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已開發國家羨慕萬分。但這雙手所得的回報是否與他們的付出成正比呢?我敢斷言,歷史將會做出公平的評判。為這雙手正確地定義。

所幸孩子們都大了,也都有了好的歸宿,這雙手老了,也沒有力氣了,在城裡他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於是他回到家裡,他希望種好自己的地,吃上白面饃饃,再在地頭種上小菜,偶爾的頭疼腦熱,所幸還有國家所發的七十元養老錢,這種平靜的生活足以讓他滿意。但妻子告訴他,他們的土地將流轉,這無意于晴天霹靂將他震碎,。他彷徨.失落.無助。他不知道土地流轉的那幾百百塊錢和養老的七十元能夠支撐多久,他無法預判下面他該怎麼辦,站在冷風中,這雙手已經感覺不到裂痕的疼痛,他久久凝視遠方像一尊石像。他不知道路在哪裡……

結束語,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根本,一切生產之首要條件。農業是確保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農業很好的做保障,那麼發展將成為一個空的願望。

來源:扶風百姓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i1Twm4BMH2_cNUgFq5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