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冬季在劫難逃?教你3式絕學

2019-12-27   汽車探索網

【12月27日】電動汽車在冬季用車的問題已經成為了老生常談的事,為應對冬季危機,各大主機廠動作頻頻,一邊在做產品優化,比如比亞迪、小鵬汽車的電池包加熱技術,一邊在做冬季營銷,比如威馬用呼倫貝爾的溫度測試續航能力,但無論用什麼樣的方式,冬天的掉電速度依然很快,充電的時間也不會加速,為了讓電動車主駕馭自己車時抗拒焦慮,電動汽車駕駛攻略已經成為主機廠一種主流的傳播方式,以小鵬G3為例,官方發布的信息當中提及,冬季建議使用強能量回收模式、使用「經濟模式」、胎壓方面17寸輪胎建議2.3bar,19寸輪胎建議2.5bar,但這些都是針對產品本身所採取的措施,而駕駛人的駕駛習慣有時會對電量的使用起到決定性作用,這裡有三招絕學可以優化電動汽車的電量使用率。

招式一:死守一條道,習慣性「自我放空」選擇電動汽車,如果想省電就不可能像開燃油車一樣不斷超車,可以在高速路、快速路等路況使用「死守一條路」的方式,默默打開ACC功能,定速80脈左右,控制好方向盤不跑偏,可以最大化保持耗電量的勻速使用,另外在綜合路況時,可以不斷計算車輛前後左右的距離,在判斷前方有車輛減速時,可適當鬆開油門,不用緊急踩剎車,讓車輛採用平穩的「自我放空」式減速,既能省電又能動能回收,這兩個駕駛習慣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電量的合理使用。招式二:溫度更低些,不冷既是溫暖電動汽車不像燃油車一樣可以通過發動機為空調提供暖風,尤其是冬天的空調耗電量可以達到噩夢級,早起開車開空調後,行駛1公里掉電5公里的情況在任何一款電動汽車上都不少見,但有一招空調開啟策略可以轉變電動汽車的這個噩夢,至少能保障車內溫度的情況下耗電量不會那麼大,那就是將空調設置內循環模式,溫度定在20°,風量設置一級或者二級就可以,這樣空調設置在開始的時候電量會像往常一樣極具下降,但在車內溫度上來以後,耗電量會降低,保障了「身」與「心」的溫暖,如果在車輛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的座椅加熱功能,舒適程度並不會比燃油車差。招式三:策略性充電,抵抗焦慮「充電難,難於時間上青天」,這應該是大多數電動車主的心聲,尤其是在天冷的條件下,充電時電池包加熱的時間以及快滿電時涓流斷電的情況,都讓充電難上加難,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考慮更佳的充電策略,比如冬天逛街、朋友聚餐時儘量停在地下停車場,看見充電樁不要猶豫立刻充電,時刻保持電量充足,能夠時刻的抗拒電量焦慮,另外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盡可量採用慢充的方案,因為慢充的電流、電壓比較穩定,較少出現斷電情況,電量會更加充實,可續航的里程也會更多。

以上就是總結出電動汽車駕駛的三式絕學,雖然冬天很冷,電動汽車依然難熬,但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牆梯,每位車主也都應該汲取更多的過冬秘籍,畢竟熬過去就到春天了,而電池的技術還在不斷改進,相信電動汽車的續航問題終究會有更好的解決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