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拿命拍來的紀錄片,不止震撼那麼簡單

2022-05-05     24樓影院

原標題:這部拿命拍來的紀錄片,不止震撼那麼簡單

2017年開播的《航拍中國》,第一次以絕美的視角帶我們俯瞰大半個中國,領略它隨四時流動的非凡美景。

雖然這個系列已更新到第四季,但仍有一些絕境美景攝製團隊至今未涉足,比如珠峰。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便彌補了這個遺憾——

《珠峰隊長》

它是中國首部在8470.2米以上最高海拔完成無人機起飛航拍的電影。

片子的每一幀畫面都來之不易,攝製組登上8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區,為我們還原了這一絕美雪山之巔的真實美景。光是想想成片的不易,就足以讓人心生敬畏。

其實,這些年,與珠峰有關的紀錄片不少,比如講述無腿(假肢)登頂珠峰中國第一人的《無盡攀登》,聚焦珠峰背後清理者的《珠峰清道夫》……

《珠峰隊長》的不同在於,它將鏡頭對準了一群不甘平凡的普通人,講述他們作為業餘登山者,如何勇攀珠峰,實現夢想的熱血故事。

他們中,有每天生活兩點一線的白領、賣掉自家小店的店主、背負沉重KPI的銷售、在成功與失敗間掙扎的創業者……

8個普通人,帶著各自的故事與夢想,在民間專業高山嚮導、隊長蘇拉王平的帶領下,踏上了憧憬已久的珠峰之旅。

他們在尼泊爾的珠峰南坡集結出發,穿越裂縫深不見底的恐怖冰川,攀上高達千米的藍色冰壁,爬過山體岩石斷面的「黃帶〞,朝著世界之巔一步步靠近。

這支中國民間登山隊,面對 「窗口期〞極短的惡劣天氣和可能發生的沖頂「大堵車〞,最終克服重重困難,成為2019年全球第一支登頂珠峰的團隊。

01

普通人的珠峰夢

普通人攀登珠峰到底有多難?紀錄片從開始就告知了我們完整攀登珠峰的不易。

首先是攀登的門檻。這些攀登者,雖然都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但基本都有爬山的經驗,在五千米、六千米的高峰試煉過,能適應高反後,才有資格挑戰最高峰。

光有經驗還不行,前期幾個月的體能訓練也不可或缺。沒有紮實的體力,有些攀登者在開始的階段便顯出了吃力。

萬事俱備,開始攀登後,真正的考驗才正式開始。

蘇拉王平帶領的登山團隊在尼泊爾境內短暫休整後踏上了前往珠峰大本營的路。在珠峰的攀登過程中,大本營是所有攀登者的中轉站。從開始攀登到登頂,要經過四五個營地,多次休息,調整,訓練,等天氣,才能真正到達頂峰。

在鏡頭下,星羅棋布的帳篷,讓我們看到了無數人對珠峰的執念。 每年,都有數千個來自海內外的登山愛好者在尼泊爾紮營,等待「窗口期」,開始攀登,但最終能成功登頂的只有幾百人。

在攀登的途中,他們曾經過一片墓園,這裡安葬著那些喪生在登頂路上的登山者。

死亡在這些攀登者面前變得具體而沉重。隊員們必須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葆有對攀登的卓絕信念,才能開始這趟漫長的旅程。

蘇拉王平作為隊長,肩負著全隊人的使命。在攀登過程中,他必須保障全隊人的安全。

在正式攀登前,他帶領團隊在山下完成兩次長途拉練,試攀了高達6000多米的羅布切峰,試走了被稱為「恐怖冰川」的危險地帶。

在行進中,他隨時關注著隊員們的攀登能力、技巧訓練和他們與夏爾巴(尼泊爾民間登山嚮導)之間的配合程度。單是拉練階段,珠峰攀登的難度就可見一二。

在航拍的鏡頭下,巨大的冰川裂縫和皚皚雪山襯得攀登者如此渺小。他們需要負重在冰岩上爬上爬下,有時還需藉助梯子度過深不見底的雪山裂縫。

高山攝影師更是不易,除了背足夠的氧氣外,他們還要額外背負幾十塊備用電池,冒著雙手被凍傷的風險操控無人機,幾乎是拿生命在拍攝。

大自然的壯美和人類的堅毅不屈,在這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中凝結成史詩一樣的信念感。

但真正的登山過程卻更為兇險和不確定。在啟程時做煨桑儀式後,遠處的冰山突然發生了雪崩。這讓一行人更加敬畏之後的登山旅程,因為即使做足了充分的準備,他們仍要面對來自大自然威力的考驗

登山是一場漫長的心理戰,與體能的消耗相比,每一步所面對的未知才是整個旅途最具魅力,也最艱難的部分。

比如在登頂過程中,突然遇到的惡劣天氣,在錯過最佳窗口期後,是否要冒著暴風雪繼續登頂,還是就此返程,成為困擾一行人的難題。

再比如,有的隊員在下山時才發現決定自己生命的氧氣筒丟失,在這一要命的意外下如何完成接下來的路程,讓人揪心。

好在隊員們在隊長蘇拉王平的帶領下和夏爾巴的幫助下,克服了重重阻礙,提前於當年的大部隊,完成了這一死亡之旅。

02

關於攀登的執念

很多人會好奇,如此危險,又如此枯燥的旅途,為什麼仍然有人前赴後繼的去自我折磨?

看過這部影片,便明白,所謂的攀登夢,不是非理性衝動,其實更多的是一種不可迴避的執念。

執念的力量在於,它讓人不斷去超越自我,磨礪心智,實現真正的內心平靜。

珠峰隊長蘇拉王平從事高山攀登近20年,他出生在四川阿壩黑水縣的雪山腳下,在這個只有8戶人家的山寨,是攀登給了他人生更多可能性的機會。

他從背山工做起,直到摸索出自己的技術系統,成立了一支50餘人的具有專業高山嚮導資質的藏族登山隊,帶領許多人實現了攀登雪山的夢想,也讓自己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2008年,他把攀登雀兒山的全程拍成紀錄片《雪山雄鷹》,並開始萌生了組建專業高山攝影團隊,將真實的攀登紀錄搬進電影院的夢想。

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這支高山攝影團隊已有10人左右。十年後,蘇拉王平終於帶領高山攝影團隊成功打破了高海拔無人機航拍的世界紀錄,實現了他一直以來的電影夢,也讓黑水縣的旗幟和歌聲飄揚在了珠峰。

在20年的攀登生涯中,這項冒險運動早已融入了血液,成為他克服現實阻礙的信心來源。

在影片中,關於攀登的執念也在普通人的眼中閃爍著。有人在日復一日的日常中渴望著攀登帶來的披荊斬棘面對生活的勇氣;有人則賣掉一座店,負債也要攀越心中的聖山。

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女生小溪,她在登頂後拿出小旗,吶喊出對已逝母親的思念,在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寄託這份哀思。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攀登理由,但毫無例外,他都是發自內心深處對自由和生命的熱愛,這執念都如烈火般灼熱,讓人感佩。

影片的最動人的地方也在於此,它用最粗糲、最真實的鏡頭讓人跟隨著攀登者的每一個腳步身臨其境地感受這趟非凡的旅途。

攀登者的一個喘息,每一步挪動,每一個瀕臨崩潰的時刻都被鏡頭同頻傳遞,讓我們一齊感受那雪山的冷峻殘酷。

同時,在專業的航拍鏡頭之下,我們又得以縱覽珠峰的巍峨磅礴,綿延壯美,體會到人類在其間的渺小和偉大。

紀錄片以最真實的紀錄讓我刷新了對攀登的認識:這不是一群不要命的瘋子,我在他們的純粹和真摯中產生共鳴。

面對未知的挑戰,面對死亡的恐懼,面對絕望的勇氣,不管成功與否,這趟旅程本身足以滌盪人心。

在影片的結尾,蘇拉王平說:一個人一輩子可以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大山。

這句話讓我想到了當下疫情時代,人類面對現實的種種不確定性和虛無感。這部影片的出現恰逢其時的提醒我們,如何靠尋找一座心中的大山,重新尋回內心的確定感。

對生命的熱愛,對夢想的執著,對身邊人的守望相助,都可以是這座大山,等著我們去全力以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ff5e5252c90774f9687c2673a5db9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