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7月1日國六a禁售限期還有30天,燃油車會不會開始漲價?
在消費需求乏力,疊加國六b標準即將全面實施的影響下,燃油車尤其是合資燃油車,成為了降價拋售、去庫存的主力軍。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4月,在價格戰的刺激下,傳統燃油車銷量小幅回暖。但在終端市場,有不少銷售人員表示:國六a去庫存壓力依舊巨大。畢竟在不久之前,就有消息指出,國內不符合國六b要求的車型,庫存(含已採購部件)超200萬輛。
更有合資品牌的經銷商,呼籲官方層面推遲國六b標準落地,好讓終端市場有充足的時間,清理國六a的庫存,以獲得喘息的機會。可惜的是,行業最終並沒有盼來國六b延遲落地的消息,取而代之的是國六a禁售將在今年7月1日,如期實行。
然而,就在在國六b落地公告出台之後,不少媒體都給出了相同的解讀:
「燃油車可能要漲價了! 」
那麼,這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好神奇,新公告出台之後,到店看車的人反而多了。 」
聊及最近幾天門店熱鬧的試車景象,江西贛州一家合資品牌4S店的銷售人員Lee感到很不可思議。
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實施汽車國六排放標準有關事宜的公告》給RDE實驗報告結果為「僅監測」的國六b車型,提供了半年的銷售過渡期,中信證券分析指出,這將緩解終端價格戰。
對此Lee表示,今年3月開始,無論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為了在國六a禁售前提振銷量、清理庫存,幾乎都採取大幅降價的措施。
然而不少消費者認為,越臨近7月1日國六a禁售限期,車型降價幅度越大,於是持幣觀望。因此,國六a車型大範圍、大幅度降價,對於傳統燃油車銷量的提振作用十分有限。
「現在禁售日期落地,同時也給非RDE標準的國六b車型,半年的銷售過渡期,對燃油車企、經銷商而言,都是一個喘息的機會,類似車型降價壓力也不算很大了。」Lee透露,除了國六a車型之外,行業內國六b標準的非RDE車型庫存也不少。
今年的一二季度,幾乎所有燃油車企、經銷商,都在賣力地去國六a車型的庫存。如果五部門的公告中,沒有給國六b標準的非RDE車型「鬆綁」,預留半年銷售過渡,車企、經銷商將面臨雙重庫存壓力。
換句話說,車企國六a庫存未清完,就得開始清國六b標準的非RDE車型庫存。Lee稱,目前,大部分燃油車企、經銷商手上的國六a車型庫存,已經清了七八成了,但國六b標準的非RDE車型還有很多。
「但現在有半年過渡期,車企、經銷商有足夠時間清庫存了,相比起國六a車型,國六b標準的非RDE車型,之前在北京、上海、廣東都有銷售,庫存量不算特別多,壓力稍微小一點。 」
更何況,五部門公告出台之後,不少媒體、行業機構也都分析指出:車企、經銷商有足夠時間,處理國六b標準的非RDE車型,燃油車價格或止跌回漲。
因此,Lee坦言,這回該輪到之前持幣觀望的消費者緊張了。
不少燃油車品牌銷售人員均表示,在國六b政策靴子落地之後,4S店看車的人反而多了起來,不少自以為精明的消費者,生怕就此錯過低價的末班車,不敢等臨近7月時再下手了。
「現在燃油車真的賣不動了。 」
從事汽車銷售工作已經將近十年的李娜(化名),先後經歷過2015年國四排放標準、2022年國五排放車型禁售的歷史時期。現如今,她即將見證國六a車型的禁售政策的實施落地。
李娜坦言,相比前兩次排放標準的更迭,國六a過渡的時間更短,清退國六a庫存燃油車的過程,也更「慘烈」一些。前幾次排放標準更迭、車型禁售,也不見有車企有什麼大規模、大幅度降價的過程。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4月,也就是「東風系」集體「掀桌子」後的一個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量達到163萬輛,同比增長55.5%。整體銷量看似向好,但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功不可沒。
4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52.7萬輛,同比增長85.6%,滲透率達到了32.3%。換句話說,如今每賣出三台車,就有一台是新能源汽車。而在去年同期,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有25% 左右,每賣四台車只有一台是新能源汽車。
「去年(下半年)不是有燃油車購置稅減半嗎,有購車需求的人都在去年買車。」李娜坦言,購置稅減半導致消費者購車的需求前置,也會是加劇傳統燃油車銷量頹態、非國六b排放標準車型去庫存困難的關鍵原因之一。
只不過,儘管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高達32.3%,但每賣出三台車,還有兩台是傳統燃油車,怎麼就賣不動了呢?有相關行業人士指出,若將特斯拉拿掉,新能源汽車領域可以說是自主品牌之間的「戰爭」。
但在傳統燃油車領域,是進口、合資、自主品牌的「大混戰」。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增加,燃油車市場將進一步被壓縮,車企、經銷商之間的競爭也顯得比新能源領域激烈得多,而銷售終端最為直觀的感受,自然就是燃油車賣不動了。
事實上,在這一場燃油車庫存大戰中,合資品牌的壓力,要比自主品牌大得多。畢竟,對於自家燃油車技術「自信」十足的合資品牌,在研發新能源汽車產品時,不敢太大刀闊斧,生怕自家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力,壓倒了「賴以為生」的燃油車產品。
但自主品牌可沒有這樣的「包袱」。由於國內汽車工業起步慢,大部分自主品牌對自家的燃油車技術,顯然也沒有太多的「自信」。因此,在汽車電動化的革新上,要比合資品牌大膽得多,反正就是背水一戰。
經過幾年發展,自主品牌可以說是燃油、新能源汽車兩手抓,有的品牌甚至All in新能源。隨著國六a排放車型禁售期限臨近,待售庫存車的壓力,自然也要比合資品牌低得多。
而這也說明了為何「掀桌子」大降價的,多是合資汽車品牌。
網絡上曾有觀點認為,既然國六a車型禁售在即,車企為何不考慮將國六a庫存車型出口至國外,分散壓力。畢竟,國內即將實行的國六b排放標準,已經是全球最嚴格的。
事實上,有知情人士表示:將國六a車型出口到其它國家的確是分散車企庫存壓力的辦法之一,也有車企這麼做。但目前,國內出口海外的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也已高達三成以上。通過出口去燃油車的庫存,效果有限。
於是乎,大量的國六a、國六b非RDE庫存車,最終還是被車企壓到經銷商網絡中。不久前,乘聯會秘書長崔樹東表示,目前,國六b非RDE車型庫存還有約100萬,庫存壓力不大。
「半年過渡期,是能喘口氣。但一台一台零售,這麼多庫存車要賣到什麼時候?」福州一家合資品牌4S店的銷售負責人劉經理坦言,由於車企將大量庫存壓給經銷商,目前終端去庫存的壓力仍舊不小。
以前,每逢年底,車企為了達成年度銷量目標,也都會將新車壓到經銷商網絡中,而經銷商為了多賣車,拿到銷售返利,也都會使出「殺手鐧」——將車提前登記商品,然後銷往二手車網絡,當準新車銷售。
由於價格通常是全新車的八九折,因此,類似的准新車在二手市場上也十分搶手,「一開始去國六a庫存,包括我們的店在內,有很多經銷商也都如法炮製,給車上牌,然後再出售給二手車商,轉嫁門店庫存壓力。」
但劉經理坦言,由於國六a車型庫存量實在太大,再加上新能源汽車的「攪局」,燃油車不好賣,二手車商能夠消化的「准新車」也相當有限。而在「東風系」掀桌子,合資車集體降價後,二手車商更是因為怕保值率下滑,不敢大批收購合資車。
「雖說國六b非RDE的車還能賣到年底,但二手車商手上的國六a都還沒賣完,即便價格再低,也不可能再吃下一批新的庫存,所以(合資)經銷商都不敢太放鬆。」劉經理透露稱,很多門店都盼著下半年再出購置稅減半福利,以便清理庫存車。
【結束語】
不難看出,非RDE庫存車已然成了合資品牌車企、經銷商的心中的大石。儘管國六b靴子落地,給了部分非RDE車型半年銷售過渡期,輿論的「節奏」也時刻提醒著持幣觀望的消費者「見好就收」及時下手,不要錯過最佳的時機。
但在新能源汽車的擠壓下,燃油車已不再是消費者購車的唯一選擇,曾經「高高在上」的合資燃油車品牌,如今更是一刻都不敢放鬆。下半年,隨著鋰礦價格下降,新能源汽車還有降價的空間,合資燃油車能否順利「清倉」還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