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一(文釋然)

2023-03-17     娛樂寂寞淚

原標題:爆米花一(文釋然)

臘月十六,接近年關,我來到鄭口運河大橋市場,這裡人山人海,車水馬龍,賣年貨的商戶一家挨著一家,種類繁多的年貨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充滿了足足的年味兒,那些紅紅的燈籠、春聯和紅紅綠綠的鮮花充滿節日的喜慶。我夾在涌動的人潮中前行。忽然從前面傳來「砰"的一聲巨響,隨著一股白色煙浪沖向半空,並向四面八方瀰漫,散發出濃濃的爆米花香味道。啊,好多年沒有見過崩爆米花的了,我深深地吸了口氣,細細、品味著香噴噴的爆米花味,腳步隨著人群向那邊移動了過去。只見一個50多歲的中年男子,戴著套袖,扎一條圍裙,手套都磨破露出了手指頭,臉上裝點著幾道擦汗留下的灰跡。正嫻熟的操作著各道工序。周邊圍滿了購買爆米花和看熱鬧的人群,這一景象,勾起我童年的一些記憶。

爆米花,在冀東南大運河的北部一帶,歷史悠久,是古老的美食小吃之一,俗稱棒子花。因為我們這裡管玉米叫棒子,把玉米地叫棒子地,把收玉米叫掰棒子,把玉米粒兒叫棒子粒兒,所以把爆爆米花叫崩棒子花兒。

提起棒子花,在70年代以前經濟並不富裕的農村,以其香脆可口,取材方便,外形美觀,經濟實惠的特點,與炒花生、炒瓜子、大棗等一同作為逢年過節招待賓朋和哄弄孩子們的美食。

那個時候,我們老家,不像現在這樣物質豐富,應有盡有,而是生活物資十分匱乏,像現在市場隨處可買的蘋果、香蕉、橘子、核桃、元棗、松子、開心果、蜜餞這些食品都算是稀有的奢侈生活消費品,一般人家過年也是買不起的。相比之下,棒子花卻是年上節上必不可少美食零嘴。對農民來說,崩棒子花就是從家裡拿點兒干棒子粒兒,花幾毛錢,讓崩棒子花的裝入鑄鐵長葫蘆型的崩鍋(現在也有不鏽鋼製做的),又叫爆米花機,學名稱食品膨化器,通過火爐加溫,提高棒子粒內部壓力,使其與外部產生巨大壓力差,由內向外爆開的膨化食品

。因為棒子花兒做為一種酥香美味食品深受大人孩子們的喜歡,所以崩棒子花兒也成了當時的一門賺錢生意。每到春冬兩閒,年前節後,那些崩棒子花兒的生意人就會騎著大水管兒自行車,馱上崩鍋兒、爐具、風箱、煤塊兒和開鍋爆花用的鋼絲網地籠等設備走村串巷,營生賺錢。

這些崩棒子花的大多是在下半過晌到村裡來,因為那個時候大人們在生產隊幹活就快收工了,孩子們也即將放學,人好集中,干起活來連續性強,不浪費燒爐子用的炸子,人圍攏的多了,也顯得生意紅火。這些崩棒子花的常來我們村,也給自己尋找到了人們愛扎堆的固定營生場所。前街在代銷點門前,后街在三隊的牲口棚門前擺攤。人們只要聽到這兩地有"砰砰″的聲音,就知道崩棒子花的來了,便用茶缸子、木升或提著竹籃子帶著棒子粒前去挨個兒,去崩棒子花的大部分是孩子,也不乏會有大人摻和其中,不大工夫就會排起長隊,也有年長的老人們在四周圍觀。

崩棒子花,看起來是個粗活,也不需要有多高的學歷和文化,可是做起來也算得上是技術性很強的工種。老式爆米花機主要由爆鍋、鍋蓋、頂絲、壓力表、大彎弓、小彎弓構成,裝好棒子粒,要認真檢查鍋蓋頂絲是否壓緊,膠圈是否密封,以防漏氣。還要查一下大彎弓與小彎弓是否咬合好,確定安全無誤後,方架到支架上,爆鍋下方置放一煤炭火爐,左邊連通風箱,爐火的大小由風箱給風掌控,爆鍋得通過手柄不停的搖轉,使鍋中的棒子粒均勻受熱,否則火力大了爆鍋中的棒子粒會出現焦糊,火力小了,棒子粒會爆不開,膨化的瘦小無花,並且要隨時觀察壓力表,以免壓力過大出現爆炸的危險。

作者簡介:

王彥來,字敬之,筆名釋然,正文齋主人,河北故城縣人。喜愛文學創作、書法、攝影,現為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衡水市作家協會會員,衡水市書法家協會理事,衡水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衡水市攝影家協會會員,故城縣作家協會副主席,故城縣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故城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文學作品及書法、攝影作品在國內外報刊、雜誌、內刊、公眾號發表700餘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f545fc0a624b340fb3d5b60e6ba1d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