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是經濟穩增長的基石,是利長遠、增後勁的中樞保障。今年以來,寶雞市渭濱區全面落實省市委全會工作部署,緊扣建設西部高質量發展先行示範區目標,深入實施「西優」戰略,用心謀項目、精準引項目、全力推項目,項目建設呈現出大幹快上、熱火朝天的良好態勢,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科學謀劃 提升區域能級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進入發展新階段。只有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才能更好把握經濟恢復的窗口期、機遇期,加快推動渭濱區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項目謀劃,亮在提升區域能級。今年以來,渭濱區科學謀劃項目,更加注重投資結構和產業占比,圍繞構建高能級工業體系、推動高層次農旅商體融合、促進高水平鄉村振興、建設高品質中心城區、增進高標準民生福祉等重點領域,持續「謀深、謀實、謀細」項目儲備庫,為項目接替有序、持續發力傳好「第一棒」。2023年年度項目總投資和年度計劃投資較上年分別增長19.8%和22.7%。
項目爭取,強在擲地有聲。積極引導全區各部門,常態化開展赴省集中對接活動,對中省市投資動向和政策支持方向全面進行梳理,堅持「周赴市級、月赴省級」部門對接機制,全力做到「人有我有、人優我特」。今年共申報各類中央預算內資金項目21個,總投資4.88億元,爭取到位資金2.385億元,爭取專項債券10.5億元。
項目推進,重在躬身前行。今年以來,由區委書記、區長牽頭,緊盯重大項目開工投產,通過「區級領導+責任部門+工作專班」保障項目機制,加快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處置,高效盤活有限土地資源,超前做實項目前期工作,累計開展現場調度20餘次。
項目服務,貴在貼心務實。深化「放管服」改革,擴大「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推動政務服務「就近辦」「智慧辦」「免證辦」「承諾辦」。截至12月1日,渭濱區「一件事一次辦」業務辦件量為1701件,排名全市第一。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推行「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實現區屬國有企業統一管理,支持渭濱發展投資公司做大做優做強。
項目保障,強在要素供給。全力推進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消化處置工作,其中6宗土地已完成了土地招拍掛或土地劃撥,面積244.189畝,7宗土地729.64畝等待土地招拍掛;做好閒置土地消化處置工作,目前已處置閒置土地20宗,涉及803.841畝,保障好項目及時落地。
區發改局項目建設負責人介紹,渭濱的項目建設著眼經濟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為主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轉變,經濟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
截至目前,全區共謀劃儲備重點項目243個,總投資1101.5億元。1—11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1.83億元。
狠抓落實 渭濱成為投資者眼中的「矽谷」
新常態,新坐標,就要擁有跨越發展的豪氣與作為。走進渭濱區姜譚西路,只見一座座現代化產業園區正在加緊建設。占全市傳感器產業鏈製造份額80%以上的渭濱區,不斷突破舊有機制,調整生產關係,讓傳感器產業駛上快車道。
以前產業發展「碎片式」,如今實現「集群式」。渭濱區在姜譚經開區規劃用地2000畝,打造集創新孵化、產業集聚、國際合作、物流貿易、智慧應用、生活配套為一體的高能級現代化產業生態區,吸引了智能傳感器、半導體集成電路、微電子等產業鏈上下游項目紛至沓來,帶動高端製造、設計研發、應用測試、孵化培育、人才培養等多個生產要素齊發力。
姜譚經開區項目負責人介紹:「我們運用『投行思維』,站在企業的角度,考慮園區項目資源的配置,通過切實的孵化舉措,給企業入駐打造適配的環境。」據了解,該園區已與暾瀾資本、龍鼎投資等國內頂尖招商運營團隊達成合作意向,洽談儲備入園項目8個,計劃總投資20億元,確保實現「竣工即交付、交付即投產」,實現凝鏈聚鏈。目前產業園一期已建成5.6萬平方米精密電子廠房,中芯富晟、中創精密等一批重大項目入駐投產;今年9月,產業園二期建成4.4萬平方米精密電子廠房;今年底建成三期電子新材料產業園;四期傳感器配套產業園已進入征地拆遷階段。中芯富晟負責人說:「在渭濱投資,能享受到三年廠房免費租用、固定資產投資貸款扶持等政策,這裡是一片投資沃土。」
渭濱區是老工業基地,篤實強基是本色,項目建設著眼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在位於市區寶光路的陝西航天導航設備有限公司的舊址上,記者見到,大國企雖「騰籠」,但與之關聯的中小企業,卻嗅到產業鏈商機,聚到這裡來做精密加工生產等。寶雞權冠精密機電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我們給陝西航天導航設備有限公司做精密加工配套13年了,以前在西安,現在搬到這裡,一是因為物流方便,二是因為寶雞技術工人好招,加上渭濱區相關部門幫我們接洽貸款等,解決企業現金流問題,所以我們投資落地步伐加快,僅用一年半時間就完成了三年的投資計劃。」不僅是權冠精密項目,目前已有5個項目在此落戶,投資金額達到1.1億元。
聚焦文旅商體融合發展,渭濱區項目建設著眼於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永盛家電城、西部呼叫產業園等商貿項目建成運營,永盛家電城當年完成入庫納統,正籌劃增開分店,進一步拓展業務;西部呼叫產業園入駐9家企業,6家企業已對外開展業務;恆太城商業綜合體項目完成建設,正加快推進消防驗收,一個生機勃勃的嶄新疊代商圈,呼之欲出。
樓宇經濟發力,助力商貿經濟提質增效。圍繞培育2棟稅收超千萬樓宇、8棟稅收超百萬樓宇目標,建立一樓一策、一企一策、一樓一專班工作機制,樓宇新入駐企業預計可達206戶,盤活閒置樓宇面積6.88萬平方米,樓宇閒置率下降5.7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渭濱區策劃包裝了一批高質量、具有吸引力、涵蓋多個領域的招商項目。截至今年11月,共引進項目6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8個,完成到位資金148.8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3.33%,省際到位資金137.65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3.5%,居全市首位,實現了市場開放度在數量和質量上的全面提升。
利於長遠 綻放區域宜居宜業新魅力
項目建設讓渭濱區發展筋骨更硬朗,「魅力曲線」更上揚,生活環境更宜居,城市風範、神韻、魅力、品質等「軟實力」次第顯現。
承載寶雞人記憶的南關路片區舊城改造項目,自2022年10月開始征遷以來,市、區主要領導參與調度,市區專班攻堅克難,項目開發建設單位倒排工期、全力推進,居民安置樓主體建設已過半,春節前可實現全面封頂,計劃明年實現返遷。該項目城市更新建設有溫度、有速度、有力度,同步謀劃了片區教育、商業、休閒等公共服務配套,屆時將成為渭濱區靚麗、宜居、和美的新天地!
建設模式創新,打造便民生活圈。人民商場首家聚集式便民生活圈社區商業中心基本建成,整合經二路片區、金陵片區商業資源,實施「1+9+N」便民服務商圈建設,建成10大類38項免費服務,完善基礎性業態13項,提升品質生活類業態7項,提升了一店多能、「一老一小」服務能力,正創建國家級便民生活圈。
長嶺社區優化「一店一早、一補一修」服務特色和服務品質,完善各類業態16項,打造全市第一個街坊式便民生活圈;全市第一個分散式便民生活圈姜譚社區商業中心初見「煙火氣」,依託潤家聯華超市和周邊酒店、餐飲、藥店等輻射姜譚路東西區域商業資源,聯動打造「線上+線下」消費新場景及便捷實惠、趣味新穎消費體驗,帶動居民「樂享生活」。經二路片區、姜譚片區、長嶺片區便民生活商圈實現「一刻鐘」全覆蓋,「圈」出居民美好生活,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
冬日暖陽下,茵香小鎮的遊人絡繹不絕。作為北接中華石鼓文脈、南承天台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茵香小鎮,今年以來繼續打造西北地區唯一度假山水文旅小鎮,在餐飲、娛樂、購物、野外露營、民宿等多種商業形態上「著筆墨」,28000平方米的商業建築面積,招商已完成50%,二期建設即將進入收尾階段。石鼓山、茵香河、天台山「一線三心」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已現美好形態。
強力推進產業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渭濱區加快秦嶺北麓「一軸四點」主導特色產業培育壯大,大力推進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石鼓鎮李家槽現代玫瑰產業園項目,目前正在打造遊客服務中心,集觀賞、科普、娛樂於一體,將成為該區精品農業、科技農業、休閒觀光農旅融合典範。
教育項目抓住百姓心頭大事,高水平建設渭濱區第一初級中學,積極推進經二路小學、新建路中學改擴建項目。全年實施教育項目7個,總投資6.04億元,年度投資3.28億元。其中渭濱區第一初級中學位於姜譚路片區,提供2040個學位。目前主體建築已封頂,正在進行給排水等配套設施安裝,計劃明年九月份招生。
拆除煤棚、鋪設路面、修整管道、栽種花草……在貨場路片區的奎星樓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現場,居民吳桂梅說:「環境變好了,住得舒適了,人的心情也跟著好了。」這是渭濱區今年實施的7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一個縮影。
渭濱區實施寶光路城市綜合體建設和姜譚路西片區提升項目,持續用力解決好拆遷改造遺留問題,讓停滯項目全面復活,扮靚城市形象。下大氣力提升城市基礎設施,依託310國道改擴建、連霍高速市政化改造等項目,優化提升城市出入口交通路網,深入抓好東五路等一批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全力以赴打通斷頭路,促進路網內接外聯。積極推進城區道路雨污分流改造、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實施公廁改建、燃氣管道更新、綜合市場提升等項目,創建省級垃圾分類示範區。加力推進「三邊一口」整治,建設「口袋公園」3個,綠化面積19256平方米,努力讓老城區舊貌換新顏。
歷史長河不息,時代考卷常新。美好的未來,取決於每一個當下的努力。正青春的渭濱區,穩字當頭、新字為要、實字為本,創新發展正激盪出澎湃新動力,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美好圖景徐徐展開……(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