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犀牛娛樂
文|胖部
一系列懸疑和諜戰劇,正在這個春季密集上線。
正如犀牛君曾分析的,長視頻平台在每年春季這個淡季,會推出偏類型化的圈層內容,近年來熱度提升的懸疑劇也在這一範疇,去年3月就出現了破圈熱門《獵罪圖鑑》。
而在今年,懸疑大類除了愛奇藝「迷霧劇場」的《平原上的摩西》《迴響》《塵封十三載》,優酷方面拿出了「半部佳作」《他是誰》和喜劇+懸疑的《立功·東北舊事》,從2020年開始發力懸疑的兩大平台,近年再度於這片老戰場短兵相接。
早在去年各平台分別拿出2023年片單的時候,行業就有過今年是「懸疑諜戰劇大年」的判斷,一方面,騰訊視頻作為國劇大玩家,首次正式下場並官宣了《繁城之下》《黑土無言》等多部懸疑劇。
另一方面,作為懸疑大類下的諜戰劇,在今年迎來了全面開花式的平台發力。
目前已經上線的,有騰訊視頻的《無間》和芒果TV的《薄冰》。後續作品包括愛奇藝的《孤舟》、騰訊視頻的《潛伏者》《梅花紅桃》和芒果TV的《驚弦》,還有或在多平台上線的《沒有硝煙的戰線》,諜戰劇無論頭部作品數量還是體量,都是2010年代後少見的。
但無論懸疑劇還是細分領域的諜戰劇,似乎今年的頭部陣容離爆款的預期還有差距。
《無間》《薄冰》憑藉陣容吸引的前期熱度,目前看似乎很難更進一步;懸疑劇方面,《他是誰》豆瓣評分從8.2分降至6分,另一部《塵封十三載》是今年迷霧劇場表現最好的,豆瓣開分8.1,但播出數據只能說差強人意,站內熱度至今未破9000。
在2023年迎來一個懸疑、諜戰劇的發力潮,應該說各平台的考量還是有跡可循的,但是實際操作中的不及預期,應該看到還是有動作變形、市場預期偏差等各方面問題。在爆款頻率快速提升的近兩年,懸疑諜戰劇會等到機會嗎?
為何認為
2023年和懸疑諜戰特別搭?
如前文所言,懸疑、諜戰劇,在今年獲得的扶持力度都相當驚人。
從目前已經上線的兩部諜戰劇,分別匹配的陣容也能看出製作體量,《無間》除了有拉動收視的靳東+王麗坤,還有王志文+張志堅的戲骨班底;《薄冰》更是打造了富大龍+王勁松+吳越以及諸多戲骨的黃金配角陣容。從製作水準看,也達到了同類作品前列。
懸疑大類也不乏大製作體量的內容,比如《他是誰》,前期口碑出圈就是得益於質感出色,張譯領銜,丁勇岱、趙陽、石涼及多個女性角色都可圈可點;迷霧劇場《平原上的摩西》和《迴響》的導演張大磊、馮小剛都是電影出身,還匹配了不錯的陣容。
這或許是想以好製作在春季拉開競爭優勢,但結合各平台已經公開的片單可以看到,後續作品的體量並不差。
為什麼各平台突然開始發力懸疑,並以如此高的成本進行投入?此前犀牛君曾經分析過長視頻的「後2020」情結,面對已經表現出跨圈層影響力和市場熱情的懸疑題材,長視頻試圖找回狀態是理所當然的。
另外從執行層面來說,按照劇集的生產周期,如果在2020年的行業風口期決定入局,三年也應該是一個懸疑大潮,而且這批作品理應比2021年趕製出來的那些懸疑內容更容易出口碑。所以還是值得期待的。
再說說懸疑細分出來的諜戰劇,這個從2010年前後因被傳出限制令熱度驟降的類別,其實近幾年一直沒有停止嘗試,也出現了《偽裝者》《隱秘而偉大》《叛逆者》等口碑熱度不錯的內容,但如今年這樣頭部作品的輸出頻率實屬少見。
原因也很簡單,一是多方面的有利因素,諜戰劇自帶的主旋律屬性、懸疑屬性在近年來都進入了市場主流,這意味著這個傳統的台播劇類目,是有打通線上話題討論的可能性的,這就讓諜戰劇進入了在線平台的視野。
二是成功作品的驗證,從2016年的《麻雀》到2021年的《叛逆者》,以流量演員+戲骨班底的製作思路,證明了其在市場上的可行性和對年輕主流受眾的價值。目前的諜戰劇,看陣容也基本延續著這一思路
而懸疑、諜戰這些平台希望突破的類型,在「增效」思路下,也存在平台有意通過打造「白馬」項目提升確定性的策略,所以目前可見的項目都有著相當不錯的班底和製作體量,在某種程度上,這種「白馬」效應已經在近兩年、包括《狂飆》在內的一系列爆款劇上有所體現。
但對於懸疑、諜戰劇,這一思路似乎失靈了,為什麼?
「大年」前三分之一靜音
有情可原
究其根本,懸疑、諜戰劇在內容上的失利,其實表現出了長期以來國內製作行業的一些「壞習慣」,這些習慣帶來的動作變形,導致了市場預期的失效,畢竟內容才是根本。
這些問題在諜戰劇上的表現是最明顯的。因為從2010年代至今,諜戰劇的停滯造成了該品類與當代敘事元素融合的障礙,這十餘年裡唯一的改造可能是引入了流量;如今的一些諜戰劇,還多少能看到當年一些「行活」的影子。
從精品化的角度看,《無間》和《薄冰》無疑融合了不少內容升級的平台經驗,比如以老戲骨提升品質,無論《無間》里張志堅和王志文的對手戲,還是《薄冰》里吳越對男主的訊問,都得到了不少讚譽;全劇對民國元素的復原,也還是達到了平均水平以上。
但具體的問題,首先是套路化,目前的國內諜戰題材似乎仍未走出「潛伏」的陰影,走劇情基本是男主角身在軍統、對抗日偽,屢立奇功卻對系統的腐敗黑暗絕望,最終投向光明一方。這條路徑的成型,顯然有過審方面的考量,另外軍統情節也允許更商業化的刻畫。
即使是套路化未必講不出好故事,但大部分劇集的完成度都比較有限,主要是違背了長視頻的基本吸引力:故事邏輯和人物魅力。
一方面,近期有些劇集的故事邏輯存在很多問題,而觀眾對諜戰劇的邏輯性天然有更高的預期,顯然存在預期違背;另一方面,《叛逆者》在諜戰劇中脫穎而出,就在於刻畫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主角,但不少劇集這方面都存在短板,似乎更沉湎於男主的英雄主義浪漫敘事。
《叛逆者》
這些問題放在懸疑大類,基本都同樣適用。目前懸疑發力的重點,一是犯罪題材,二是刑偵劇。
前者更接近傳統懸疑的類型敘事,即通過設置精密的謎局吸引受眾,進而展示解謎過程,《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開端》都屬於這類內容;刑偵劇則是將懸疑元素融入探案,與主旋律敘事相結合,打造了《獵罪圖鑑》《誰是兇手》等佳作,也包括近期的《迴響》《塵封十三載》。
懸疑劇屬於新類型的探索期,但近兩年行業遲遲拿不出新爆款的原因,就在於少見好的謎局,也缺乏如2020年兩部作品中震撼人心的角色;而《塵封十三載》已經是刑偵劇中不錯的作品,但新老警察聯手破舊案的模式,或許已經很難吸引當下的觀眾。
究其根本,懸疑、諜戰類型劇都對內容有著極高的要求,能夠破圈的關鍵往往就是口碑,在這個品類上,流量演員的拉動和製作的加碼,能夠起到的作用不大;類型融合也決不能影響懸疑的主體位置,比如家庭元素占比過高的《八角亭迷霧》《迴響》等作品都面對爭議。
行業正在嘗試為懸疑帶來更多可能性,比如愛奇藝嘗試科幻+懸疑的《仿生人間》、愛情懸疑的《雙食記》,騰訊視頻開發了更多懸疑探險題材,此外芒果TV的古裝懸疑劇《大宋少年志2》、優酷電競主題的《玩家》等劇,都有可能帶來新的可能性。
雖然今年前三分之一還沒有超出預期的爆款,但暫時不必著急,隨著暑期到來,或許會有更多頭部項目進入排播序列,給懸疑、諜戰類型帶來更多可能性,比如《叛逆者》團隊打造的《潛伏者》可能會在暑期同期上線;一些IP續作如《南海歸墟》《大宋少年志2》《重生之路》也有望拿到不錯的表現。
長期來看,平台側關於內容升級會成為懸疑、諜戰劇增長點的判斷,仍然有可操作性空間,不管是諜戰還是刑偵,在懸疑劇熱度走入第三年的當下,行業和觀眾也會期待一部新爆款的產生,2020年以來,確實等了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