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糖尿病眼底病變 青島眼科醫院專家提醒需了解風險定期篩查

2023-11-14     信網

原標題:關注糖尿病眼底病變 青島眼科醫院專家提醒需了解風險定期篩查

陳楠工作照。(來源:青島眼科醫院)

信網11月14日訊(記者 陸彥蓉)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白內障、看東西模糊……這些常見的眼疾,追根溯源,很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2023年11月14日是第17個聯合國糖尿病日,又稱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題是:「了解風險,了解應對」,隨著糖尿病引起眼部疾病的人數逐步增多,如何控制和預防成為了不少患者關心的問題。在世界糖尿病日到來之際,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眼底病科陳楠主任醫師,針對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疾病相關問題進行解答科普。

近年來,糖尿病已成為現代疾病中的第二「殺手」,對人體的危害僅次於癌症,此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糖尿病列為三大疑難病之一,糖尿病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還給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隨著糖尿病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導致心、腦、腎、眼睛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及損傷。而糖尿病對於眼部的影響更是不可輕視,情況嚴重可引起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等,甚至是失明。

陳楠醫生介紹,糖尿病引起的視功能損傷最為嚴重的則是眼底病變,最常見的就是視網膜病變,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視網膜病變出現的幾率也會隨著提高。在糖尿病新發的5年內,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為6%;糖尿病病程在15年至20年時,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將提高至50%以上;糖尿病病程在30年以上時,視網膜病變發病率最高可達60%以上。

陳楠工作照。(來源:青島眼科醫院)

採訪中,陳楠醫生提到,根據研究結果來看,每3個糖尿病病人里就會有1人出現眼底病變,在青島眼科醫院的北部院區日常門診中,就經常會見到由於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變患者,但患病人群的年齡正在逐步降低,「中國的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變高發期是在50歲至60歲,而近年來就診的許多患者年齡只有30歲左右,甚至有些患者已經在影響視功能或者失明的情況下,才選擇到醫院就診。」不少年輕人,由於生活起居不科學,長期抽煙、飲酒,對於血糖值並不在意,又或者明知血糖高卻不定時監測,這類情況都會引起慢性病變的發生,最終導致視功能損害。

正因為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造成的視功能損害是不可逆的,所以糖尿病病人定期進行眼底篩查是必不可少的。常見的糖尿病為2型糖尿病,一旦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就應該開始定期眼底檢查。針對糖尿病眼底病變的程度不同,檢查的周期也有所不同,若開始檢查沒發現眼底病變,後期可以1至2年檢查一次;若已經發現有輕度眼底病變,則需要3至6月檢查一次;若發現時已經是增生病變較為嚴重時,就應每月定期檢查。

除了前面提到的糖尿病眼底病變,糖尿病還可能引起眼表問題,常見的疾病就是乾眼症,由於糖尿病病人的淚液分泌以及眼表環境異常,所以會導致眼表角膜十分脆弱。「在某種輕微的損傷下糖尿病病人就會出現角膜病變。」同時,糖尿病還會引起眼肌麻痹,兩隻眼睛肌肉運動不平衡,導致患者看東西時失去立體視,在生活中將會影響正常行走。

「了解風險,了解應對」。青島眼科醫院陳楠醫生提醒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嚴重危害視功能的一種疾病,糖尿病病人應高度重視,科學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定期檢查眼底,發現病變情況後及時採取相關治療措施,視網膜病變是可防可控的,視功能也可以得到有效保存。

專家簡介

陳楠工作照。(來源:青島眼科醫院)

陳楠,眼科學博士,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眼底病科主任、主任醫師。海峽兩岸醫藥交流協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小兒視網膜學組委員,山東省老年醫學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眼底病學組委員,中國女醫師協會眼科專業委員會玻璃體視網膜學組委員。從事眼科專業20餘年,擅長玻璃體手術、治療黃斑疾病、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堵塞等)、眼外傷、玻璃體混濁等治療,在複雜眼外傷、眼前後節聯合手術、手術併發症處理方面具有豐富的手術經驗。同時擅長兒童眼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在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篩查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先後發表SCI及國內核心期刊論文20餘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f0cdea7103e7221700157332d1554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