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副對仗奇絕的極品對聯,看似不對仗,實則對仗精妙,太有才了

2023-07-18     真游泳的貓

原標題:1副對仗奇絕的極品對聯,看似不對仗,實則對仗精妙,太有才了

對聯講究平仄,講究對仗,這是初學者都知道的事情。對聯如果不對仗,也就不成其為對聯了。

不過,真正考究對聯,我們會發現許多對聯的對仗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簡單。

這原因我之前已經專門寫文章分析過了,因為對聯的來源不僅僅是律詩,而是來自於經史子集,有著更廣闊的實際運用。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對聯達人。喜歡對聯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哦。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1副對仗奇絕的極品對聯,看似不對仗,實則對仗精妙,太有才了。

此湖此水不深淺;放鶴招鶴成古今。

如果是初學者,一看這個對聯就會感嘆對聯根本沒有對仗,根本沒有資格叫對聯。

因為「此湖」與「放鶴」不管從詞性還是平仄來說,都是沒有對仗的。

殊不知,此聯乃是清代詩人宋湘為惠州元妙觀題寫的對聯。

宋湘是解元郎出身的進士,更是清代著名詩人,被嘉慶帝譽為「嶺南第一才子」。

如果說,宋湘不懂得對聯的規律,創作出了狗屁不通的對聯,這可能嗎?你肯信,我反正不信。

那麼這副對聯該如何解釋對仗的問題呢?

其實此聯採用的是自對的手法,而且是結構自對的手法。

首先來說自對,所謂自對就是上聯的內容與內容自成對仗,下聯的內容也自成對仗,於是乎上聯的相應部分就不用再去考慮與下聯的部分是不是平仄協調,是不是對仗妥帖。

如本聯的「深淺」,本身「深」與「淺」就成為對仗了,就不用去管下聯同樣部位的「古今」了。因為「古今」本身也自對了。

注意,有時候這種自對並不嚴格遵循聲律上的平仄相對,如「英雄」兩字是「平平」,卻是可以自對的。原因在於,這種自對來自於古人的文章而非詩詞。

再來看結構自對,所謂結構自對,指的是用以自對的內容並不嚴格保持對仗,而只是在結構上保持一致,與我們熟悉的排比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種結構自對,往往會利用相同字眼保持結構的平穩。

對聯的「此湖此水」就是結構自對,也就是說,「此湖」與「此水」通過「此」字在結構上保持平衡,因而得以自對。

而「放鶴」與「招鶴」也是藉助相同的「鶴」字得以自對的。

也請注意,結構自對並不一定是字數相同的。

舉個我之前分享過的對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捲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

「夏日清風冬日」的結構其實是「夏日的某某,冬日的某某」,於是乎「夏日清風冬日日」在自對上就會顯示前後不一的字數差。

那如何解決字數差的問題呢?

這就有賴於下聯字數與上聯字數保持一致,如此一來,上聯和下聯在字數上相同,內容上自對,就保證了對聯的「對仗」。

再舉個例子,「上馬殺賊,下馬作露布;左手持螯,右手持酒杯。」

「上馬殺賊」是與「下馬作露布」結構自對的,因為兩者的結構靠著「馬」這個字變成了「上馬做什麼,下馬做什麼」,保持了一致性。

再舉個例子,「見州縣則吐氣,見道台則低眉,見督撫大人茶話須臾,只解道說幾個是是是;有差役為爪牙,有書吏為羽翼,有地方紳董袖金贈賄,不覺得笑一聲哈哈哈。」

這幾個「見什麼,見什麼,見什麼」,雖然字數不同,但是結構上是一致的,因而可以自對。

解釋了自對和結構自對的規則後,我們再來看宋湘的這副對聯:「此湖此水不深淺;放鶴招鶴成古今。

現在來看這副對聯,是不是對仗工整了?這種自對的運用,顯示的是作者對於對聯對仗規則的熟練運用,並不是大家眼中的「一竅不通」,千萬不要誤會了。

惠州元妙觀是惠州著名道觀,創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

因為是道觀,所以宋湘巧妙選擇了「水」和「鶴」這兩種代表道家文化的內容,精心選擇之下,簡單中蘊含哲思,讓人感悟不盡。

上聯的「水」顯然與《道德經》所謂「上善若水」息息相關。「不深淺」,既不深,也不淺,高深莫測,含義無窮,正如人們對於道的追求,各有感悟,無窮無盡,有時有得,有時又會困惑,深淺之間正是道的縹緲與可求的對立統一。

下聯的「鶴」,則是道家文化的象徵之一,唐朝道教以鶴為傳教仙獸,道士們自稱為「羽客」或「羽士」。

同時,「放鶴招鶴」又與蘇東坡有關係。

蘇東坡曾經有《放鶴亭記》的名篇,文中有「放鶴、招鶴之歌」,文中還提到「南面之君,雖清遠閒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為什麼專門說到放鶴與招鶴呢,因為當時宋湘題寫這副對聯,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惠州知府伊墨卿歌功頌德。

顯然,這裡宋湘是把伊秉綬比喻為蘇東坡,借用「放鶴」與「招鶴」的典故拍馬屁說伊秉綬既有文采又有政績,既能注意百姓民生,又能兼顧個人風流。

此聯說的「古今」,古指的就是蘇東坡,今指的就是伊秉綬。

而此聯之所以提到蘇東坡,是因為元妙觀乃是惠州的道觀,而蘇東坡也曾經被貶官到惠州。

蘇東坡在惠州時,與元妙觀道士常有往來,飲酒賦詩,寫下不少詩詞。

所以把蘇東坡拿過來作為典故,是十分貼切,並不生硬的。

所以說,「此湖此水不深淺;放鶴招鶴成古今」看上去很簡單的一個對聯,其實奧妙無窮,既在場內切合了元妙觀的道家氛圍,歌頌了道家文化,又在場外完成了宋湘對知府伊秉綬的拍馬屁。

伊秉綬之所以大力提攜宋湘,也是因為宋湘這個真的有才,真的上道。

這樣的一副對聯,細細品味,既可以見到文采,也可以感悟情商,真是不錯啊。

最後分享網友「曲陽生」的一首詩:風吟山路霧月沉,窪地成池似寶盆。小暑三伏水不幹,梅雨連夏荷聚塘。北望海樓南眺江,煙鎖半城葛村訪。秋臨闌干霞亭應,楚里好運是吾鄉。

失業在家,寫文餬口,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請讚賞、收藏和轉發!1塊錢是情,2塊錢是愛,再次感謝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eb1c310ac0242199f943c174df336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