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系列發布研究九江的文史類文章。除修訂個別標點,適當調整排版並補充圖片外,編者不對原文做更多修改。為尊重原作者,本系列在「潯陽敘話」公眾號上首發,再由編者「馮曉暉」公眾號轉發,並在國內主流自媒體網站(今日頭條、百度、搜狐、新浪、網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轉載。
一件清初的奏摺,為江西巡按監察御史王志佐所寫,於順治五年(1648年,後略公元年)十月六日向皇帝報告江西金聲桓叛反時的情況。轉發此奏摺,給大家賞識下這不多見的奏摺式樣,送皇帝看的文牘書寫工整端莊,清晣整潔。但主要的是奏摺的內容,反映了有關九江地方志乘所未載的一些信息。
金聲桓原本是明左良玉的部下,隨左的兒子一同降清,為清立下戰功,被清廷任江西總兵。後因不滿朝廷及江西巡撫章於天、巡按董學成的脅迫,金聲桓與部將王得仁於順治五年二月九日在南昌反清復明,殺江西巡撫、巡按等人。九江的鎮守冷允登丶知府吳士奇及南康丶饒州府等都附從造反。清廷忙於鎮壓,三月十五日命固山額真譚泰為征南大將軍,調集各路大軍進行會剿。
寫奏摺的王志佐是遼東人,貢士出身,順治五年六月任命為江西巡按,他到任去不了南昌,六月二十日經江寧到江西北部一些地方巡視,此時兩軍相鬥,形勢嚴峻,很多官員都逃避不到任。王在另一奏摺中向皇帝報告,他自入境,一些官員只有九江府知府周璜(新任)丶彭澤知縣張夙成丶典史張文耀而已。其他如省右布政司張毓泰去冬去京,事峻已回不見赴任;又如饒九守道吳嵩胤,催其於五月二十日赴任,仍在江寧。及嚴督催,又答於七月初七登舟,但三個月過去了仍杳無蹤影,請聖明嚴加處分。
他到任時饒州九江已收復,九江是五月初一攻下的,參與攻城的有兩廣援剿的副將楊捷,破城後楊捷的官兵駐守在九江。王志佐寫折向皇帝表明九江位置的重要,說:「九江一帶,西御楚冦,東防閩孽,又值鄱賊,時驚出沒叵測,萬一此將南發,無論全省遼闊,無兵彈壓。即九江門戶,亦無兵彈壓矣。」 請求將楊捷就地正式任命。
這時雖九江饒州及後來的南康府都收復,但都昌的余應桂仍在和清廷作戰,在九江被攻下後,余應桂還堅持了七個月之久,直到「十二月壬子(22日),楊捷等復都昌,獲故明兵部尚書余應桂,斬之。」(《清史稿·卷四》)筆者曾去過余應桂的家鄉都昌縣春橋鄉官橋村,其故居門前有一座門樓,上題有「司馬世家」四字,當時認為這個題額不精確,余在崇禎時任過兵部侍郎職,只是位「少司馬」,可後資料表明,南明小朝廷,還封過他為兵部尚書,雖時間短,是虛職,因並沒有多少兵馬由其指揮,但畢竟有此經歷,稱「司馬世家」也無可非議。
這個被王志佐向皇帝推薦的楊捷,遼東人。破都昌後,順治六年,由副將升任鎮守九江總兵官署都督僉事,在九江待了十年。期間,順治七年重建了大校場的演武廳及北面的關帝廟。順治八年,又修了總鎮府前的儀門丶鼓吹二亭丶後堂樓二棟,屹為壯麗。直到順治十六年,升任江南省左都督。
都昌攻破後,江西反清復明最後的堡壘南昌過了一個月,於順治六年正月十九日也被清兵攻破,前後圍城達半年之久。首領金聲桓身中二矢,見大勢已去,殺妻後投水而死。消息報到南明小朝廷的肇慶,永曆帝贈金聲桓為榆林王,諡忠烈。時間先後有一年,席捲大半個江西的反清復明活動以此了結。
附記:清初一件奏摺,從江西直達北京,驛道上要走多少時間?從奏摺的收發日期可看到,發出時為順治五年十月初六日,而簽收時為十一月初五日,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如是緊急軍事奏報,那就完蛋了。其中的情況,一是非和平時期;二是省城尚未收復,應是從贛北發出。
陳新代(作者像)
【讀後記】陳老師做的是扎紮實實的文史資料收集、調查、整理與研究工作,不跟風,不重複,不誇張,因此他總能拿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有些可能冷僻些,但更具文史價值。本篇與之前一篇有關,見《陳新代 | 九江文史——一代廉吏余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