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官宣造車,到2024年第一款產品小米SU7發布,小米汽車進展神速。2024年5月23日,小米汽車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財報,並且召開了電話會議,透露了許多汽車方面的重磅消息。
當然,此次財報和電話會議的主角並不是第一季度末尾才發布的汽車,而是手機、IoT等業務。小米財報信息透露,第一季度智慧型手機、IoT與生活消費品、網際網路業務的營收分別為465億元、204億元、80億元,集團總營收755億元,同比增長27%,經調整凈利潤為65億元,同比增長100.8%。
儘管仍不是小米集團營收的主要來源,但結合本次財報小米集團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車業務營收很可能超越網際網路業務,成為小米集團的第三大業務。
小米汽車,向高峰衝擊
小米SU7於今年3月28日發布並同步上市,截至4月30日,短短一個月時間,該車大定就達到了88063台。在2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中,小米SU7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奇蹟。
5月9日,汽車達人孫少軍發微博透露,小米SU7大定已突破10萬輛。小米集團CEO雷軍曾表示,今年小米SU7的銷量目標就是10萬輛,沒想到僅僅一個多月時間,小米SU7訂單量就達到了年銷量目標,接下來的壓力只剩下交付。
為實現儘快交付,小米汽車加速推進產能爬坡,到5月15日上午10時,完成了第10000輛新車交付。同時,小米汽車還表示汽車工廠6月份將開啟雙班制度,全力提升產能,預計6月可實現交付超過10000輛。
在後續的電話會議上,盧偉冰表示6月計劃交付的10000輛車中,Max版本占比40%,全年規劃交付量為10萬輛,還要向交付12萬輛發起衝擊。
小米SU7共有三個版本,其中標準版售價21.59萬元,Pro版本售價24.59萬元,Max版本售價29.99萬元,按照盧偉冰口中6月交付產品中Max版本占比40%的說法,小米汽車的交付均價肯定在25萬元以上。
到5月15日小米SU7已交付10000輛,6月還要再交付10000輛,加上5月後半個月的交付量,預計第二季度累計交付量能達到25000輛以上。
這樣算來,第二季度僅小米SU7交付產生的營收,就能達到60億元以上,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營收,第二季度小米汽車業務總營收估計能夠追上網際網路業務。要知道,今年第一季度的凈利潤中,包含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的23億元。
不過小米汽車目前的訂單大多來自資深車媒和資深米粉,這一批人下完訂單之後,未來後勁還能有多少,就要看小米汽車本身的質量了。對此,小米汽車也拿出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智艙、智駕、服務全升級,小米還要砸錢
面對未來的競爭,小米集團率先給出了一個數字——1273億,這是截至2024年3月31日小米集團所擁有的現金儲備,也是小米接下來深度布局智能座艙、智駕、服務三大方面的底氣。
在我們眼中,智能座艙應該是小米汽車最大的優勢,畢竟小米長期從事手機系統研發,MIUI有口皆碑,後來還推出了升級版系統——澎湃OS。
事實也確實如此,小米汽車智能座艙同樣運行澎湃OS,實現了多端一體原生設計,國內能夠做到同等級別的大概只有吉利(魅族加持)、華為了。小愛同學出色的人工智慧表現,也將被引入汽車,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智能化體驗。
智駕方面,由於小米入局較晚,我們本以為會是小米汽車的弱勢項目,但小米卻表現得極為自信,早已宣布8月開通全國主要城市的NOA功能,2024年底進入行業第一梯隊。
為實現這一目標,小米汽車計劃今年將原本1000人的智駕團隊擴充到1500人,明年擴充到2000人。小米不打算與第三方企業合作,依然堅持全棧自研,智駕技術將基於道路大模型、超分占用網絡和變焦BEV等領先算法的先進架構,實現端到端大模型技術量產落地。
小米汽車智駕團隊規模並不算大,想要實現這一目標不可謂不難,尤其是在大模型智駕時代,拼的就是數據量。小米SU7雖然訂單很多,但需要慢慢交付,數據量恐怕很難與華為、小鵬等企業相比,能否在年底躋身行業第一梯隊,需要等待時間驗證。
最後是服務方面,小米汽車的計劃是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小米汽車銷售門店達到219家,覆蓋全國46座城市,服務中心達到143家,覆蓋國內86座城市。小米汽車希望通過「銷交服」體驗的提升,獲得更多消費者,尤其是非米粉的信任。
與手機不同,汽車價格昂貴,粉絲效應能夠起到的效果較為有限。按照公安部統計的數據,國內平均五口之家只有一輛汽車,普通人自然希望能夠買到質量和體驗更好的產品。
技術與服務的升級,是小米決勝未來的核心要素,但小米入局汽車行業畢竟太晚,行業既有比亞迪、長安、長城、吉利、奇瑞等老牌車企,也有蔚來、理想、小鵬、問界等造車新勢力,小米能否扭虧為盈,在汽車行業做強做大,目前仍是未知數。
決戰未來,小米勝算幾何?
結合現有數據來看,小米汽車在小米品牌和雷軍的人氣加持、粉絲效應下,初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破圈情況明顯。接下來小米的計劃是通過智艙、智駕、服務的升級,提升產品體驗和消費者認可度。
遺憾的是,本次財報和電話會議均未提到接下來其他車型的規劃。按照此前的爆料,小米可能會在今年年底推出一款SUV車型。國內汽車銷量數據顯示,20萬元以上價位,SUV市場份額領先轎車,尤其是在20萬元-30萬元和50萬元以上,SUV大約占60%市場份額。
小米SU7代表著操作感和速度極限,是雷軍自己對於汽車的追求,但為了提升銷量,SUV必不可少。許多米粉已經長大成人,甚至有了家室,更需要空間大的SUV車型,很可能面對小米SU7時沒有下單,小通猜測小米首款SUV的訂單量會比小米SU7更多。
小米SU7的發布會上,小米公布了許多電池、電機相關的技術,其實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這些配置很難拉開差距,智能化才是核心。手機、網際網路行業出身的小米,天然具有優勢,尤其是車機互聯功能,整個汽車行業也只有華為和吉利能夠與之相比。
首款產品表現出色的小米汽車,還有諸多優勢加持,只要產品質量可靠、價格合適,在全國龐大米粉群體的支持下,很有機會在兩三年內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