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師喆 通訊員 張祺瑞)12月25日,河南省科學院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成立,一個由29位院士專家組成的高端「智囊團」,將聚焦時代之問,服務「國之大者」。
按照《河南省科學院章程》《河南省科學院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章程》有關要求,經河南省科學院化學化工學部、數學物理學部、材料冶金學部、信息技術學部、生物醫學學部、資源環境學部推薦,河南省科學院第一屆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由29位委員組成。經審議,聘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為河南省科學院第一屆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王超、楊寶峰、何季麟、龔健雅等院士專家擔任諮詢委員會委員。
「作為河南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一號工程』,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既要從自身做起,成為培育高端人才、研發重大成果的科研實體,又要把平台做大,成為緊密結合產業、服務社會發展的孵化器,還要把體系做優,成為創新體系集聚、探索有組織科研的加速器。近年來,我數次來到河南,很高興看到省科學院正在這條道路上勇於前進且卓有成效。」陳十一表示,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將充分發揮院士專家的力量,聚焦重大科技創新問題,積極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戰略決策。
「省科學院重建重振以來,在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高能級平台建設、高層次人才引育、高質量成果轉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河南省科學院院長徐紅星在「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發展戰略報告」中,用一連串亮眼數字,展現了省科學院重建重振的斐然成績:
註冊集成電路、量子材料與物理、雷射製造、智慧創製等新型研發機構,牽頭建設墨子實驗室、黃淮實驗室等5家省實驗室,研發實體達到41家,總數居全國省級科學院首位;引進80餘位高層次人才擔任首席科學家、特聘研究員,新招引博士、博士後400餘人,人才總量躍居全國省級科學院第一方陣;與地方政府共建省科學院鶴壁分院、洛陽科創園、沁陽科創園等10餘家研發機構和產業轉化基地,成為各地「不走的科學院」……隨著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建設持續提速,河南省科學院正成為我省打造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領頭羊」「強磁場」。
會上,圍繞「對接國家戰略,服務河南需求」主題,各位委員進行了深度交流和研討,為省科學院重建重振和我省創新高地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意新增了商業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表述,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我注意到省科學院成立了空天信息研究所,這是一個很好的起步。」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表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空天信息產業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涉及衛星、載荷、通信、信息處理等一系列產業鏈,有望成為河南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作為省級科學院,我認為最關鍵的是要解決應用中的『卡脖子』難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超建議,河南省科學院除了要在關鍵技術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更要考慮如何進行落地轉化,更好服務省內各類企業,攻克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難點,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