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堅不可摧的水下鋼鐵長城 寫在海軍潛艇部隊成立70周年之際

2024-06-19     環球時報

本文轉自【法治日報-法治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廉穎婷

通訊員 孫飛 萬永康

盛夏黃昏,霞光滿天。某軍港內,一艘艘國產新型潛艇在碼頭等候出征的號角。見證了人民海軍潛艇部隊發展歷程的大連旅順港老虎尾,靜靜扼守在軍港入口處。

將目光投向萬裏海疆座座軍港,還有遠方未知的大洋深處,一條條現代化鋼鐵巨鯨伺機而動,隨時準備給對手致命一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70年前,1954年6月19日,中央軍委批准海軍成立獨立潛水艇大隊,人民海軍從此有了第一支潛艇部隊。

圖為潛艇升旗。徐文濤 攝

70年赤膽忠誠,70年碧海執戈。

70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潛艇人鐵心跟黨走、鐵血闖大洋,從白手起家到核常兼備,從近海防禦到遠海防衛,海軍潛艇部隊歷經驚濤駭浪、挺進深海大洋,湧現出「水下先鋒艇」、「鐵血艇長」蔡一清、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胡曉舟等一大批先進群體和英模人物,鑄造了堅不可摧的水下鋼鐵長城。

一支艇行萬里不迷航的忠誠部隊

這是一場穿越70多年的時空對話。

6月6日,海軍潛艇學院組織的2024年春季新兵入伍教育訓練結業典禮上,迎來兩位為中國海軍潛艇事業奮鬥一生的耄耋老人,他們是92歲的慕恩盛和91歲的劉作根。

73年前,近300名來自不同軍兵種、不同專業的優秀官兵,奔赴老虎尾,組建了海軍潛艇建設史上首支學習隊,慕恩盛、劉作根就在其中。當時,慕恩盛是二艇魚雷兵、劉作根是三艇電工班長。

如今,第一代潛艇老兵與最新一代潛艇新兵深情分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慕恩盛語重心長地告訴圍在身旁的新兵:「潛艇兵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

聽黨的話,是慕恩盛一生的堅守,也是每名潛艇官兵始終堅守的信仰。回望70年來潛艇部隊奮進歷程,每一道航跡里都鐫刻著潛艇官兵對黨的無限忠誠。

圖為潛艇奔赴大海執行任務。徐文濤 攝

初創時期,潛艇事業從零起步,步履維艱。面對外界對我的封鎖壟斷,毛主席發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偉大號召,一代代潛艇人堅守如磐初心、肩負如山使命,成功解開一個個難題、攻克一道道難關,推動潛艇事業破浪啟航。

潛艇深藏海底,是出招制勝的「殺手鐧」,是國家重要戰略力量,常態單艇闖大洋、千里走單騎。任務之中,交鋒之時,是上浮還是下潛?是前出還是後撤?駛向何方、打向哪裡?

特殊的武器裝備,特殊的使命任務,一舉一動牽動國家政治外交大局,註定了潛艇部隊必須在確保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上標準更高、要求更嚴,必須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指揮。潛艇部隊成立以來,始終錨定鑄牢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賡續傳承紅色基因,使戰鬥堡壘建在艇上更強在海上。

圖為潛艇航行。吳浩東 攝

一次,被中央軍委授予「水下先鋒艇」榮譽稱號的某艇奉命遠赴深海大洋執行重要任務。其間,突遇緊迫局面,上級命令只有簡短12個字。危急關頭,臨時黨委嚴格執行上級命令,在極度困難情況下出色完成任務,受到上級表揚。

某次水下裝備試驗,潛艇上一個蒸汽調壓閥失靈,整個艙室瞬間瀰漫滾燙的蒸汽,時任某艇員隊政委趙忠生第一時間衝到現場:「需要犧牲算我一個!」

在黨委和廣大黨員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激勵下,潛艇官兵始終做到「艇由我操縱、我聽黨指揮」,接連完成重大任務。

2014年,372潛艇執行戰備遠航任務時遭遇「水下斷崖」重大險情,海上臨時黨委帶領全艇官兵果斷應對,憑藉「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膽識和過硬技術成功處置險情,圓滿完成任務,創造了世界潛艇史上的奇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中央軍委授予該艇「踐行強軍目標模範艇」榮譽稱號。

圖為海軍某潛艇組織出海訓練。時佳龍 攝

水下尖兵,忠誠無聲。

從第一艘國產常規潛艇、核潛艇下水入列,到各類新型國產潛艇加入人民海軍戰鬥序列,從首次試射新型飛彈,到一次次突破極限執行最大自給力考核、完成極限深潛等試驗任務,海軍潛艇部隊在一個個首次中不斷實現新的突破。

1985年,以90晝夜長航的輝煌壯舉,創造世界核潛艇長航時間新紀錄;1988年9月,水下成功發射運載火箭,使我國成為世界第5個擁有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能力的國家,標誌著我軍海基戰略防禦力量初步形成。

進入新時代,領袖的殷殷期許、諄諄囑託,始終激勵著潛艇官兵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砥礪奮進。

2018年,南海海域海上閱兵現場,如長鯨凌波,似利劍出鞘,潛艇部隊作為水下攻擊群主力光榮接受習主席檢閱。

一支捨生忘死闖大洋的英雄部隊

什麼是捨生忘死?對潛艇官兵來說,每一次出航都是一次無聲的告別,每一次下潛都是生與死的考驗。

去年,宋潤鵬從軍校畢業後分配到某潛艇部隊。第一次隨艇遠航出發前,一名老班長提醒他要給家人寫上幾句話,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好,把要辦的事交代好。

「老班長笑著說,這是潛艇艇員出海慣例。」宋潤鵬回憶,「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什麼是捨生忘死,對潛艇兵身份有了更深切的價值認同。」

艇動三分險,生死一瞬間。複雜的水下環境、看不見的敵人、突發的危機險情都會對潛艇造成巨大威脅。然而,在潛艇官兵心中,「怕死不當潛艇兵」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直面考驗時用行動作出的回答,是一茬茬官兵用生命續寫的生動實踐。

圖為潛艇大角度轉彎。宋浩 攝

「當時,一切都是未知數,回不回得來,誰也不知道。」回憶起30多年前核潛艇首次組織深潛試驗,「水下先鋒艇」首任航海長范喜德感慨萬千。

「危險不危險,肯定危險。但我們乾的是前無古人的事業,黨把核潛艇交給我們,就是豁出性命也要完成任務。」范喜德說。

極限深潛是潛艇不得不闖的「鬼門關」,一著不慎艇毀人亡。在艇體被壓得嘎嘎直響的驚悚時刻,全體艇員鎮定自若、精準操作,一米一米地穩健下潛,最終創造該型艇首次潛至極限深度的紀錄。

那次試驗獲得的寶貴數據,後來用於檢驗和改進我國核潛艇理論研究、科研生產、戰法應用等一系列實際問題,為今後發展積累經驗。這不僅是戰鬥力的比拼,更是大國實力的行動展示。海軍某潛艇支隊一級軍士長馬曉輝帶著全班在各自戰位上小心操作,憑著一股「捨生忘死、拚命一搏」的闖勁,最終所在艇員隊創造出深潛新紀錄。

圖為潛艦協同。宋浩 攝

每一次潛航,潛艇兵背負的不僅是海水壓強,更是國家和民族重託;突破的不僅是時間和空間坐標,更是戰爭與和平的認知——潛得越深,我們的人民心裡就越有底,對手的心裡越沒底;航得越遠,戰爭離我們越遠,和平離我們越近。

茫茫大洋註定是堅毅者的舞台,是勇敢者的競技場。

一次遠海任務中,反應堆艙內突發蒸汽泄漏故障,某核潛艇時任機電長孟昭旭搶在第一個進入輻射環境下作業。危急情況下,他毅然選擇把危險留給自己,一鼓作氣排除故障。

孟昭旭忘我工作透支身體,45歲那年,這位戰友們眼裡的「拚命三郎」永遠倒下了。他臨終前反覆說:「感謝黨組織培養,我選擇干核潛艇無怨無悔,死而無憾。」戰友們含淚追憶:他是在捨身「堵槍眼」!

如今,孟昭旭烈士雕像靜靜矗立在某潛艇基地廣場,激勵著一代代潛艇官兵繼續一往無前、無畏生死。

圖為宣誓儀式。宋浩 攝

「鐵血艇長」蔡一清、「深海鐵漢」李洪海……相仿的年齡、不同的時空,環境在變、時代在變,但潛艇兵肩負的使命和心中的熱血從未改變。

海軍某潛艇支隊軍史館內,數百件文物、上千幅老照片訴說著這支部隊的崢嶸歲月,展現出一代代潛艇官兵的鐵血豪情。30多年前,面對外軍挑釁,該支隊2艘潛艇挺進南海執行任務,出征前夕,官兵寫下「誓死保衛祖國海疆」的錚錚誓言,並咬破手指摁下血手印。

如今,血性膽氣依然刻在該支隊官兵骨子裡。近日,他們在深海組織實戰化訓練。訓練中「突發險情」,「失事」艙艇員迅速封閉水密門,奔赴破損管路點位堵漏,短時間內完成數百個操作動作,最終化險為夷。

類似這樣的特情演練不只在該支隊,所有海軍潛艇部隊都會常態組織,目的就是通過成千上萬次訓練形成肌肉記憶,錘鍊官兵勇於攻堅、克敵制勝的實戰能力和臨危不懼、逢敵亮劍的血性膽氣。

一支勇挑重擔當先鋒的拳頭部隊

這是海軍某潛艇基地某艇員隊官兵的高光時刻。

2013年4月,習主席看望慰問該艇員隊官兵,同他們共進午餐、深入交流。

牢記統帥囑託,該艇員隊忠誠履職盡責、苦練勝戰本領,圓滿完成戰備遠航、試驗演訓等多項重大任務,中央軍委先後兩次為他們記集體一等功。

去年,該艇員隊全體官兵滿懷深情給習主席寫信,彙報10年間的戰鬥力建設情況。習主席回信勉勵他們努力鍛造全面過硬的水下尖兵,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圖為官兵在戰位交流經驗。時佳龍 攝

全面過硬的水下尖兵,必須人人都過硬、個個是尖兵。

潛艇攻擊力強但視距範圍有限,海軍某潛艇支隊張洪星帶領部隊積極探索與水面艦艇、航空兵協同作戰,提高潛艇快速識別目標、穩定跟蹤效率。幾個月前的一次演習中,面對「敵」嚴密反潛兵力部署,張洪星指揮潛艇時而下潛、時而變向,成功突破封鎖區。

某新型潛艇列裝海軍某潛艇支隊後,面對裝備代差,以二級軍士長范傑為代表的首艇艇員不信邪、不服軟,白天爬艙室、摸管路,晚上學專業、做筆記,1年後幾乎能蒙著眼從艇艏摸到艇艉,被稱為「潛艇的活管路」,他提出78項整改建議被科研單位和廠家採納。

被習主席點贊的好水兵蔣金良,前不久從軍校畢業後被選入海軍某潛艇基地水聲專業創新團隊,參與完成多項重大科研課題。

如今,以張洪星、范傑、蔣金良為代表的軍官、軍士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海軍潛艇人才方陣踏浪而來。

在向海圖強的偉大征程中,潛艇部隊作為人民海軍的急先鋒和鐵拳頭,一直奮力求索、鼎新發展,一代代官兵接力鑄「長城」、走「長征」,眾志成城勾勒出從無到有、從常到核、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壯美航跡。

圖為潛艇馭浪前行。吳浩東 攝

「鐵鯊」潛行,制勝突擊。某海域,一艘完成任務的潛艇正要踏上歸程,突然收到情況通報。艇員隊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立即利用有限信息分析研判,各戰位迅速進入作戰狀態。

逼仄艙室內,肖海生緊盯著螢幕,按照指令完成一系列複雜操作,潛艇與「敵」快速戰術周旋,最終一擊制勝。

戰爭是力量的對抗,也是科技的較量。AIP,意思是「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隨著AIP普及列裝,潛艇馳騁大洋機動性更強、水下續航能力更強,帶來的是更多的戰術選擇和變化。

如AIP潛艇一樣,近年來,海軍自主建造的各類新型潛艇,以及自主研製的水聲目標識別設備等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相繼入列並實踐運用,推動水下攻防作戰樣式加速轉型,潛艇部隊水下攻防綜合作戰能力大幅提升。

圖為潛艇返航期間機動規避。徐文濤 攝

隨著力量規模不斷發展壯大,戰訓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潛艇部隊已成為應急應戰中堅力量,在戰訓實踐中形成一大批戰法創新成果。

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海軍潛艇部隊常態參與中俄、中巴、中泰等雙多邊海上聯演,遠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出訪等國際軍事活動,與各國海軍合作持續深化,航跡不斷延伸,既彰顯大國力量,又向世界傳達出中國海軍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定決心。

闊步新時代,一條代表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快速發展的躍升曲線,隨著一艘艘新型潛艇列裝和一個個首次、一項項紀錄不斷向上延伸,潛艇官兵在奮楫深藍的強軍實踐中不斷書寫新的榮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e1a75a844523d2bd8e510b7b71ac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