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瑰寶亮相清華大學!山東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來了

2023-10-25     好客山東

原標題:齊魯瑰寶亮相清華大學!山東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來了

2023年金秋之際,「禮運東方:山東古代文明精粹」特展,將於10月24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正式開幕。

「禮運東方:山東古代文明精粹」特展,共展出涵蓋全省十六市50餘家文博單位的440件精品文物,是我省首次在首都舉辦的全面反映山東古代文明發展史的大型綜合性展覽。

展覽通過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這一重要文化平台,向全國觀眾以及首都高校師生立體式呈現山東悠久的古代文明和古代智慧,突出彰顯山東作為「東方文明」的起源地在中華文明發展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向世界詮釋中國,弘揚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 特 展 —

禮運東方

山東古代文明精粹

指導單位

國家文物局 山東省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

清華大學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

承辦單位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山東博物館

孔子博物館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展覽時間與地點

2023年10月18日-2024年1月14日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12-14號展廳

2023年10月24日-2024年1月14日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8號展廳

開館時間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實行限流預約參觀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館),逢周一閉館。

參觀門票

清華師生:持校園卡可免普通門票和特展門票

社會觀眾:需購買普通門票或特展門票(含普展)

具體信息可關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山東省,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瀕臨渤海和黃海,是傳統認知上的「東方」,因西周時周公旦封於「魯」(今曲阜)、太公望封於「齊」(今臨淄),故山東又稱「齊魯之邦」,簡稱「魯」。山東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歷代名賢輩出,境內遺存了大量遠古以來的文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是中國大學中唯一的藝術類國家一級博物館,近年舉辦了關於中華文明起源和歷史進程方面的系列大型特展,獲得廣泛好評,產生了重要的社會影響力。

本次展覽位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8、12、13、14號展廳。 展覽共分「日出初光,飾節以禮」「海岱惟青,玉禮四方」「王禮在魯,天下久傳」「俾侯於魯,煒煒煌煌」「高山仰止,登泰觀海」「稱工北朝,東方微笑」「圖畫天地,碑傳千古」七個單元,從不同角度展示,始終一脈相承之中華文明的東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 (備註:出於需要,本展「禮」和「節」二字使用繁體的「禮」和「節」。)

第一單元

日出初光 飾節以禮

本單元主要展示新石器時代山東發達的文化和文明,及其對中華文明歷史進程的特殊貢獻,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常見的「竹節」裝飾陶器。

紅陶壺,北辛文化,約公元前5400-前4400年,滕州市博物館

斧鉞刻符灰陶尊,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莒州博物館

刻符灰陶尊,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莒州博物館

白陶高柄杯,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壽光市博物館

雙鋬白陶鬹,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莒州博物館

灰陶鏤孔器座,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山東博物館

彩陶盆,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山東博物館

紅陶錢紋壺,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聊城市文物事業服務中心

陶蓋鼎,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500-前2000年,臨朐縣博物館

黑陶罍,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500-前2000年,壽光市博物館

黑陶竹節紋豆,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500-前2000年,山東博物館

蛋殼黑陶杯,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500-前2000年,山東博物館

黑陶薄胎高柄杯,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500-前2000年,濰坊市博物館

第二單元

海岱惟青 玉禮四方

本單元主要展示新石器-戰國時期山東發達的玉器文明(包含骨、牙器、水晶、玻璃等)。

人面紋玉飾,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滕州市博物館

玉鏟,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莒州博物館

玉牙璧,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山東大學博物館

玉牙璧,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諸城市博物館

玉琮,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500-前2000年,莒州博物館

玉鉞,龍山文化,公元前2500-前2000年,安丘市博物館

龍山文化玉璋,約公元前2500-前2000年,海陽市博物館

牙璧,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500-前2000年,滕州市博物館

黃玉牙璧,商,約公元前1600-前1046年,青島市博物館

玉鳥,商,約公元前1600-前1046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玉神獸,西周,約公元前1046-前771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俏色玉魚鷹,西周,約公元前1046-前771年,濟南市濟陽區博物館

玉人形飾,西周,約公元前1046-前771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玉牌串飾,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玉組佩,戰國,公元前476-前221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黃玉馬,戰國,公元前476-前221年,孔子博物館

紫晶瑪瑙串飾,戰國,公元前476-前221年,孔子博物館

眼紋玻璃珠,戰國,公元前476-前221年,孔子博物館

玉璧、玉觽、玉圭組合,戰國,公元前476-前221年,煙台市博物館

第三單元

王禮在魯 天下久傳

本單元主要展示先秦時代的禮制文明中,山東發達的青銅(金屬,含個別陶器)文明。

銅刀,岳石文化,約公元前1900-前1600年,山東大學博物館

亞丑鉞,商,約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山東博物館

鈴首劍,商,約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滕州市博物館

滕侯銅簋,西周,約公元前1046-前771年,滕州市博物館

銅方彝,西周,約公元前1046-前771年,沂源縣博物館

龍紋盤,西周,約公元前1046-前771年,臨沂市博物館

銅鋪,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沂水縣博物館

公鑄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沂水縣博物館

青銅盂,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海陽市博物館

銅浴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棗莊市博物館

伏鳥罍形器,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棗莊市博物館

銅圓筒形器,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沂水縣博物館

書刻工具,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濟寧市博物館

錯金銀銅杖首,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孔子博物館

錯金銀猿形帶鉤,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孔子博物館

鴨形銅尊,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銅方豆,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齊文化博物院

右冶尹銅罍,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山東博物館

錯金銀鑲綠松石銅鏡,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山東博物館

裂瓣紋銀盒,戰國-西漢早期,公元前475年-前2世紀,齊文化博物院

鐵權,秦,公元前221年,煙台市博物館

新莽銅詔版,新莽,公元9-23年,山東大學博物館

第四單元

俾侯於魯 煒煒煌煌

本單元主要展示歷代封地在山東的諸侯王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以及山東歷代精品文物。

矩形五鈕龍紋銅鏡,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淄博市博物館

鎏金龍形銅車飾,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山東博物館

玉枕,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濟南市長清區博物館

玉劍首,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巨野縣博物館

玉雕翼虎,漢,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東營歷史博物館

玉帶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博物館

三足支架,東漢,25-220年,沂南縣博物館

銅熏爐,東漢,25-220年,壽光市博物館

臥式水晶獸,東漢,25-220年,臨沂市博物館

隋代青釉八系蓮瓣罐,隋,581-618年,臨邑縣文化旅遊局

青釉胡人抱囊瓶,唐,618-907年,德州市陵城區文博苑

花形瑪瑙杯,唐,618-907年,莒州博物館

鈞窯鼓式瓷洗,宋,960-1279年,青島市博物館

景德鎮窯影青釉劃花葵口渣斗,宋,960-1279年,煙台市博物館

公道杯,元,1271-1368年,煙台市博物館

青花玉壺春瓶,元,1271-1368年,煙台市博物館

鈞釉盞托,元,1271-1368年,菏澤市博物館

磁州窯白地褐彩雙鳳紋罐,元,1271-1368年,菏澤市博物館

鈞窯瓷罐,元,1271-1368年,青島市博物館

青白釉雲龍紋蓋罐,明初,1368-1389年,山東博物館

描金雲龍紋白玉佩,明初,1368-1389年,山東博物館

第五單元

高山仰止 登泰觀海

本單元主要展示古代祭孔文化、祭祀泰山文化和蓬萊神仙文化。

商周十供之冊父乙卣,商,約公元前1600-前1046年,孔子博物館

商周十供之獸面紋觚,商,約公元前1600-前1046年,孔子博物館

商周十供之伯彝簋,西周,約公元前1046-前771年,孔子博物館

商周十供之饕餮紋甗,西周,約公元前1046-前771年,孔子博物館

商周十供之犧尊,西周,約公元前1046-前771年,孔子博物館

清乾隆花梨木「十供」供桌,清乾隆年間,1735-1795年,孔子博物館

大晟鍾,宋,徽宗崇寧三至四年,1104-1105年,孔子博物館

孔子、顏回、曾參三聖圖軸,明,1368-1644年,孔子博物館

孔子燕居像,明,1368-1644年,孔子博物館

綠地織金紗翔鳳紋短衫,明,1368-1644年,孔子博物館

清奉天誥命盒,清,1644-1912年,孔子博物館

纏枝寶相花掐絲琺琅鶴足爐,清,1644-1912年,孔子博物館

黃地彩繪纏枝牡丹紋銅胎畫琺琅香爐,清,雍正十年頒賜,1732年,孔子博物館

秦泰山刻石拓片,泰安市博物館

青玉仙人蓮舟,明,1368-1644年,濟南市博物館

佚名《蓬瀛仙館》,明,1368-1644年,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張路《八仙》四條屏之一,明,15-16世紀,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青花八仙圖瓷罐,明晚期,16-17世紀,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青花釉里紅八仙圖瓷溫酒壺(養和堂制款),清,1644-1912年,清華大學藝術博物

壽山石八仙,清,1644-1912年,山東博物館

第六單元

稱工北朝 東方微笑

本單元主要展示山東地區技術精湛的古代宗教藝術和相關文物,以及部分世俗造像。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北魏晚期,386-534年,青州博物館

彩繪石雕佛菩薩三尊像,北魏晚期-東魏,5世紀晚期-550年,青州博物館

背屏式石造像,東魏,534-550年,東營歷史博物館

白陶菩薩立像,北齊,550-577年,博興縣博物館

彩繪石雕菩薩頭像,北齊,550-577年,青州博物館

彩繪石雕思惟菩薩像,北齊,550-577年,青州博物館

貼金彩繪石雕佛立像,北齊,550-577年,青州博物館

貼金彩繪石雕佛坐像,北齊,550-577年,青州博物館

孔鉞造老子像,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博興縣博物館

立式背光蓮花座引路菩薩,北宋,960-1127年,汶上縣博物館

第七單元

圖畫天地 碑傳千古

本單元主要展示山東漢畫像石藝術和漢碑藝術。(註:本單元位於8號展廳,展期為2023年10月24日至2024年1月14日,敬請期待。)

特別聲明:因檔期等原因,部分展品中途或替換、調整,以實際展出為準。

來源:文旅山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df22e63a9089799752f00a92cb51b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