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國資委:突破與創新——國企股權基金業務發展探討與挑戰應對

2024-01-08   新聞晨報

原標題:區國資委:突破與創新——國企股權基金業務發展探討與挑戰應對

區國資委:突破與創新——國企股權基金業務發展探討與挑戰應對

【編者按】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松江各級黨員幹部牢記初心使命,站穩人民立場,深入一線傾聽群眾呼聲,撲下身子摸實情、辦實事。

「上海松江」推出「調研手記」欄目,全方位、立體式呈現調研成果,在高標準、高品質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嚮往、推進「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新松江發展建設的火熱實踐中,紮實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本期關注區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沈建明的調研手記。

突破與創新——國企股權基金業務發展探討與挑戰應對

區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沈建明

基金是資本聯繫產業的重要紐帶之一,基金通過對產業進行前瞻性投資,能夠助推科技創新、實體企業轉型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逐漸成為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併購融資的工具,是市場化創新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們立足區級投資平台定位,大力發展股權基金投資業務,但在基金業務發展中,容易出現偏離主業發展目標、管理制度缺失,對二三級以下企業投資資金管理失控、風險意識淡薄等問題。為了更好應對此類風險,我帶隊前往國投集團開展了實地調研。

截至2023年6月,國投集團股權投資累計投資57個項目及基金,其中自營基金及項目23個,參投基金34個,累計投資項目341個,累計完成出資29.79億元。吸引合作資本共同成立基金總規模242.09億,通過基金投資撬動社會資本999.75億元,其中投資松江406.71億元。主要投資方向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特別是松江區域內優質企業,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6+X」戰略性新興產業,切實發揮基金投資對松江社會資本的引導帶動作用,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抓管控,在基金業務集中管控方面下功夫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國有企業在基金業務投資領域,存在著集中管控不足的情況。這種不足主要體現在投資決策、風險管理、項目選擇等方面。投資決策缺乏明確的流程和專業團隊,往往容易導致投資決策的不透明性和隨意性;風險管理體系不夠健全,導致潛在風險難以及時識別和應對;項目選擇缺乏嚴格的評估和篩選機制,可能導致投資項目與企業核心發展目標不匹配,影響資金的有效配置。這些情況的存在會導致企業面臨風險增加、資源浪費等問題,並且影響基金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針對這些情況,我們發揮區級投資平台定位優勢,加強國有企業對基金業務的集中管控。

一是提供企業政策信息,幫助企業優化投資決策。作為政企溝通的橋樑,我們充分引導發揮政策優勢,加強對國有企業的政策宣傳及信息互通,幫助國有企業規範投資決策流程。同時指導企業建立投資、財務和產業方面的專家團隊,確保決策的多維度考慮。下一步,我們將指導國有企業在投資決策流程中,引入預案評估和風險模擬機制,幫助其在最終決策之前對不同方案進行全面比較和風險評估。二是強化風險管理,規範國企項目選擇。國有企業應建立完善涵蓋風險識別、評估、監控和應對等環節的風險管理體系。可以引入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來識別和評估各類風險,全面考慮潛在風險。目前,投資項目品質良莠不齊,規範項目風險預警機制,可以幫助企業及時監測運行中的風險。我們督促下屬國有企業引入專業團隊,加強對風險的管控工作,同時我們著手研究制定國有企業項目選擇準則,從企業戰略目標匹配、項目戰略定位等幾方面評定項目與企業適配性。

二、抓市場,在市場化運作機制方面下功夫

由於國有企業在基金投資方面起步和發展時間較為短暫,資本市場成熟度不夠,優質投資項目數量較少,培育定位不明確。因此,在調研過程中我著重完善基金投資運作與市場匹配機制,提升基金投資業務運營與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高效性,保障國有資本安全。

一是加強國有企業基金管理團隊建設。目前國有企業的基金管理團隊主要分為基金投資團隊、基金風控團隊和投資人服務中心團隊。為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基金團隊的積極性,我們督促國有企業進一步加強團隊考核評價和激勵制度,如靈活運用核心管理團隊持股、跟投、超額收益分成等工具,有效調動基金管理團隊能動性。二是加強基金團隊投資能力水平培訓。我們下屬國有企業基金團隊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小課堂,不斷強化專業投資理念和投資策略,並聘請專家深入研究金融市場、行業動態以及國內外宏觀經濟狀況,加強團隊最新市場研判能力。三是加強投後管理,完善退出機制。投後管理的全面執行和退出機制的優化是確保基金投資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調研中,我們關注到投後管理應該貫穿整個投資周期,且退出機制的完善對於資金的回籠和資產的有效配置至關重要。因此後期我們將著重規劃基金退出策略,研究合理退出機制,分析出售、併購或股權轉讓案例,分析團隊與市場實踐數據,最大程度地保障投資回報。

三、抓監管,在探索完善的基金監管體系方面下功夫

調研發現,國有企業在股權投資基金方面的運作機制較為低效,並且由於國有企業的管理層有不同的行政級別,在評價管理層的政績和收益時,通常是通過管理層對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行為產生的影響來評判的,這種評價方式不利於某些具備長期收益的投資項目,容易使企業錯失投資機會,間接損害了國家的利益。因此,探索優化符合行業特性的國資監管體系尤其重要。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我們進一步完善基金管理制度,通過明確具體監管要求,探索股權投資基金行為的容錯機制,準確區分容錯機制的行為,為國有企業大膽投資做好充實保障。二是落實監管機制。我們通過推進有限合夥企業國有權益登記管理,強化對基金投資企業開展基金業務的動態跟蹤監測,後期,我們將探索基金投資企業的審計和檢查工作,加強對基金業務加強審計監督。三是提升服務能級。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指導國有企業加強資源對接,引導創業資本與創新資源有機結合,如我們幫助國有企業對接投資集成電路大矽片、光刻膠、薄膜沉積設備、航空發動機、ALD工業母機、自動駕駛陀螺儀等區重點產業企業。同時我們推動國有企業開展基金業務的討論交流活動,分享成功經驗,提高整體管理水平。

隨著國有資產監管從「管資產」到「管資本」的轉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將繼續幫助松江國有企業進一步預判股權投資基金運營與管理風險,深化改革,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私募股權基金的順利發展,擴大自身的發展規模,提升自身的發展水平,並且提高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

來源: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