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妒紅顏?才女謝道韞有多慘?晚年喪子,丈夫戰死,自己淪為戰俘

2023-05-22     雲夕客

原標題:天妒紅顏?才女謝道韞有多慘?晚年喪子,丈夫戰死,自己淪為戰俘

謝道韞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她出身的陽夏謝氏,乃東晉勢力最盛的兩大望族之一。豪門優越的物質條件並未將她塑造成養尊處優的「大小姐」,謝道韞自幼聰明伶俐,不僅精於文采,更因其父謝弈的薰陶而對兵家之事亦頗有興趣,習得一身好武藝。七歲時其叔父謝安曾召集家族小輩,賞雪作樂。時大雪紛飛,謝公即興發問:大雪紛紛何所似?

謝道韞的堂兄謝朗為出風頭,脫口而出:「撒鹽空中差可擬」。雪和鹽除了顏色外別無相似之處,白雪密度小於食鹽,自天上飄然而下,輕柔多姿;而「撒鹽空中」則毫無美感可言。謝安只是微笑,不置可否。少頃,忽聽得稚嫩的女童之聲不慌不忙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定睛一看,原來是謝道韞所作。柳絮不僅顏色與雪花同,二者隨風飄浮的姿態更是無二,此為「神似」,謝安大笑鼓勵之。

謝道韞也因此為後人所熟知。經典讀物《三字經》中僅有兩位才女被樹立為榜樣,其一便是謝道韞,另一位則是著《胡笳十八拍》傳世的亂世佳人蔡文姬。在重男輕女的古代,謝道韞尚且被歷代讀書人奉為楷模,其才質可見一斑。

才貌雙全的大家閨秀,本應與志趣相投、門當戶對之人結親秦晉之好,琴瑟和諧,白頭偕老。但在門閥士族把持一切的時代,士族貴公子一出生便含著金鑰匙,有句話說得好:「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高官厚祿、金銀珠寶對他們而言只需要憑藉出身即可輕鬆得到,根本不需要他們付出任何努力。因此,即便有一定數量的世家公子依舊對自己嚴格要求,文武雙修,如謝道韞的格格謝玄,但絕大多數都是些酒囊飯袋。他們身居高位卻無相配之才,尸位素餐,整日「放浪形骸」,醉生夢死,沉溺於虛幻的清談和修道中無法自拔。

不幸的是,謝道韞的丈夫正是這樣一位典型的「世家子弟」。作為謝氏的大小姐,在「門當戶對」原則幾乎被奉為絕對真理的時代,只有琅琊王氏的公子有資格與她聯姻。琅琊王氏,便是那個出了中興之臣王導、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東晉功勳家族。經過精心考察,老謝家的長輩最終選擇了王羲之的二兒子王凝之作為謝道韞的「如意郎君」。

這位王凝之的優缺點都相當明顯。有點有二:一則出身尊貴,與謝道韞恰好相配;二則作為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著名書法家王獻之的哥哥,王凝之的書法雖然不如父親和弟弟那般有名,然也能領一時風騷。至於說缺點,除了優點之外都是缺點。此人歷任文武要職,卻整日沉迷於修道,是「五斗米教」的忠實信徒,至於政務和軍務,則一竅不通。

謝道韞文武雙全,又有心氣,和這樣一位「禁慾系」的低能公子哥當然沒法產生情感共鳴,更不必說「琴瑟和諧」。世說新語記載,謝道韞婚後對王凝之相當厭惡,以至於在回家省親時依舊面帶慍色。謝安見侄女如此模樣,不解地問道:「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王凝之是王羲之之子,出身名門,人品也不錯,你為啥總是不給人家好臉色,如此厭惡他?謝道韞的回答可謂無比扎心:「「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未。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大意是,我謝家和他王家出了這麼多人才,結果這麼多人才中居然出了王凝之這樣的廢物。可見謝道韞對丈夫的苦大仇深,這樣的婚姻連平淡都談不上,何來幸福?

其實謝道韞還真說錯了,王家的子弟基本上都一個德性。王獻之雖說是個書法大家,除了毛筆字之外再也無其他技能拿得出手,但即便如此這哥們還是把所有高級職位擔任了個遍。

至於王家老四王徽之則更離譜。這哥們兒曾經在桓沖手下擔任騎曹參軍,掌管軍隊中戰馬的檔案以及飼養相關事宜。有一天桓沖問王徽之:「先生您知道您是啥官嗎?」王徽之的回答令人震驚,他說:「這我還真不知道。但我看上班的地方不斷有人牽著馬,那可能不是騎曹,就是馬曹吧!」桓沖又問:「既然如此,那你知道現在我這裡馬的數量嗎?」王徽之的回答繼續高能:「那你去問我手底下的人啊,我哪裡知道?」桓沖快氣炸了,但他還是忍住憤怒問道:「聽說最近鬧病,死了不少馬,你知道死了多少嗎?」王徽之也不耐煩了,回道:「我都說了,我連活著的馬有多少都不知道,怎麼會知道死了多少?」桓沖徹底看明白了,這傢伙就是個徹徹底底的飯桶,也懶得繼續糾纏,白了一眼便離開了。

王家子弟的素質可見一斑。可想而知,在那個年代謝道韞無論是嫁給誰都註定不會幸福。但嫁給其他人,謝道韞興許能夠安享晚年,也不至於落得一個無比屈辱的結局。

王凝之無能也就罷了,但他並不覺得自己無能,而且還相當自負。孫恩叛亂時,王凝之擔任會稽太守。孫恩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會稽城,手下將領紛紛提出自己認為正確的布防計劃。結果王凝之統統不用,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帶著居高臨下,俯視智障的口吻教訓將領們道:

「我已請大道,借鬼兵守諸津要,各數萬,賊不足憂也。」

你們懂什麼!我已經請示了大羅金仙,接到了數十萬「鬼兵」,駐守在各個要塞,賊人們根本過不來!

一千年後,一個名叫趙桓的皇帝面對來犯之敵採取了和王凝之同樣的措施,結果直接成為了異族的俘虜。

王凝之請來的「鬼兵」沒能幫助他擋住孫恩。沒過多久叛軍便打到了會稽城下,由於王凝之之前對「大羅金仙」十分信任,所以沒有絲毫準備,一時兵敗如山倒。眼看城池守不住了,部下紛紛勸王凝之離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結果王凝之又開始整活兒,他生氣地對將領們說:

你們懂什麼!?賊人的頭目孫恩也是「一斗米教」的教徒,和我是道友。他絕對不會拿我怎麼樣!要走你們走!

叛軍轉瞬之間攻入城池。就在王凝之幻想著和自己的道友「談玄論道」時,叛軍一刀結果了王凝之的性命。可憐一代書法家,以這種極其白痴的方式結束了自己滑稽的一生。與他共赴黃泉的,還有他和謝道韞的幾個孩子。與王凝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謝道韞。謝小姐雖是女流之輩,且已年過五旬,但看到叛軍沖入城中後,毅然披甲提刀沖入敵陣,連斬敵軍數十人,但終因體力不支而被俘虜。

至於謝道韞的結局如何,史書記載不一。較為可信的說法是,孫恩素聞謝道韞才名,如今又見識到謝道韞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氣,更是對她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孫恩當即下令釋放謝道韞,同時看在她的面子上留下了王凝之的幾個孫子,延續這一支的血脈。此後,謝道韞一直寡居,最後鬱鬱而終。

縱觀謝道韞的一生,可以用一個詞概括,高開低走。她少年成名,文武雙全,本來應該有光明的未來。但無奈攤上了王凝之這樣的廢物老公,不僅婚姻不幸福,晚年更是尊嚴全無淪為戰俘,甚至差點連命都丟了。如此不幸的人生歷程和淒涼的結局,令後人無限惋惜。要怪,只能怪她生錯了年代吧。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dcdfdf9521f17738132e0a6716c1c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