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暫停與美國的軍控談判之後,中國開始在核領域主動出擊!不到24小時,美國就公開「唱反調」,要為日本提供「核保護傘」,不過按照美國的一貫作風,這個好處日本怕是無法輕易得到!
新一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籌委會會議將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議前夕,中國提交了《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條約》的草案,呼籲各國積極簽署。中國在今年年初就成口頭提出過這個倡議,現在以正式的書面文件呈現。
該草案主要有兩大要點:
其一,在任何情況下,簽署國(五大合法擁核國家)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也是中國一直以來都採用的核政策;其二,當最高利益受到威脅時,締約國可以選擇退出該條約。
中國提交了《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條約》的草案
這兩大要點凸顯了中國這份草案「一舉兩得」的優勢,既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擁核國家使用核武器的風險,又避免了削減擁核國家的戰略威懾力。
近幾年來,全球核安全形勢急速惡化。俄烏衝突的爆發,也標誌著俄羅斯與北約的矛盾被進一步放大,美俄相繼退出一系列核軍控條約,也敲響了核戰爭的風險。
前不久,美方的公開報告顯示,截止到2023年9月,美國在銷毀了超過1.2萬枚核彈頭之後,共計還擁有3748枚核彈頭。
核武器作為重要的威懾力量,美國是想要緊緊握在手裡的,而且「核大棒」一直被美國視為施壓中國的「好工具」。中國與美國核彈頭的數量相差巨大,隨著解放軍常規軍事實力的不斷增強,美國想要繼續維持核武上的軍事優勢,就開始時不時對中國實施核訛詐。
美方現在還在不斷研發小當量戰術核武器,降低核武使用門檻。在其看來,美方必須要一直擴大核力量,中國則不僅不能擴核,還應該削核,只有這樣,美國才能夠進一步擴大戰略優勢。
美軍近些年來研發多種小當量戰術核武器
而中國牽頭提出的這份決議草案,條條不提美國,但又條條針對美國,如果順利通過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美國的核武優勢,所以,美國單是出於「反華」的政治考量也很大可能會拒絕簽署。
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在中國提出有關核武的新規則不到24小時,日媒就曝出重大消息稱,美國要正式以文件的形式確認給日本提供「核保護」了。
據觀察者網報道,美日政府正在起草一份新的聯合文件,其中包括美國承諾以包括核武器在內的軍事力量來保護日本。一旦文件成功落實,也就意味著美國正式將日本納入了自己的「核保護圈」之內。
該文件計劃在今年之內敲定,畢竟等美國大選結束,特朗普上台之後,這個文件就很有可能沒戲了,亦或者日本需要交一筆更大的「保護費」。
美國此舉無非就是想為日本「保駕護航」,讓其能放開手腳多多挑釁中俄,分擔美國對抗中俄的壓力。
美國將日本納入「核保護圈」
不得不說,這一幕真是諷刺。日本可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兩枚核彈幾乎直接將日本廣島和長崎夷為平地,而發動核打擊的正是美國。結果才過去幾十年,日本卻開始尋求美國的「核保護」了,屬實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真讓人無語。
遭受過核打擊的日本不僅沒有在核領域謹慎行事,反而還上了美國的「賊船」。如果日本在這個協議的基礎上肆無忌憚的搞事,那這非但起不到保護作用,還會進一步加大被別國「核打擊」的風險。
此外,這份協議的最終解釋權還在美國手裡,基於美國愛開「空頭支票」、愛毀約的基礎,等日本真出了事,美國可不一定真的按協議給其兜底。
中國已經中斷了與美國的軍控談判,占據了主動權,如果美國能接受中國提出的新規則,那還有得談,如果不行那也就沒有繼續談的必要了。
中國今日公開發文稱,要加快發展戰略威懾力量,大力發展新域新質作戰力量,統籌加強傳統作戰力量建設。我們要打造一個「銅牆鐵壁」,讓美國的「核大棒」徹底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