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涼水,一個人過中年依舊碌碌無為的法律人,他先是做律師二十年不受重視處處受氣,後當法官十年升遷無望還被新任上司穿小鞋。深感命運不公的他在自己的法官桌子下寫上「天冇眼」,然後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法檢系統,接受好友邀請轉做律師。
他接到的第一樁案件是「母親虐兒案」,他負責為被指控「誤殺」女兒的曾潔兒進行辯護,與他合作的同事是初出茅廬的高材生方家軍。
經過對當事人的詢問和相關調查,眼前這樁看似簡單的案子實則另有蹊蹺——曾潔兒極有可能不是案件的真兇。但因為林涼水的大意,沒有及時確定證人證言,導致曾潔兒的情人同時也是去世孩子的生父鍾京頤當庭翻供,束手無策的辯方最終輸了官司,曾潔兒也因為誤殺罪名被判十七年刑罰。
孩子離奇死亡,鋃鐺入獄的母親因為無法在法庭上獲得正義的裁判,在監獄裡自殺。看似玩世不恭、油鹽不進的林涼水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以及所作所為,這樁案件的失敗也成為了他人生中揮之不去的陰霾。
兩年之後,曾經在法庭上做偽證的證人在臨終遺書里悔悟自己當年虛假證詞給曾潔兒帶來的巨大傷害。
板上釘釘的案件也因此有了得以重審的機會,林涼水決意要為曾潔兒討回公道,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樁案件彌補當年的錯誤。然而,阻力之大遠超他的想像,這樁案件的真正幕後黑手實則是在香港一手遮天的權貴家族。面對殘酷的現實,林涼水是否能夠堅持初心,並絕地反擊呢?
最近幾年,律政題材的影視作品不可謂不多,而《毒舌律師》之所以能夠在眾多同類型作品中脫穎而出並創造香港影史票房紀錄,最重要一點便在於這部電影立足現實,在簡單明了的故事劇情里,戳中人們內心對公平正義的渴求。同時,人物形象塑造、台詞對白設計及矛盾衝突構建等方面的成功也為這部影片增色不少。
首先是立足現實,香港貧富差距巨大、階層固化嚴重、底層民眾生活水平難以提升等諸多現實問題長期存在,民眾對公平正義的訴求亦十分強烈。
影片中的權貴階層為了一己私利竟然大肆動用權勢,不惜一切想要凌駕於法律秩序之上。可即便如此,主角林涼水依然孤注一擲運用法律武器與實力懸殊的權貴家族展開鬥爭,這在某種程度上呼應了現實中民眾對正義和公理的訴求。
光看地位卑微的小律師和翻雲覆雨的權貴展開法庭對決這樣的劇情梗概,估計很多觀眾會想到近年來許多借用兩極對立設定展開劇情的復仇爽劇,《毒舌律師》也的確借用這一兩極設定為觀眾呈現了一出法庭爽劇。
實力懸殊的兩方勢力進行一系列鬥智斗勇,弱小一方最終取得勝利的劇情設定在「爽劇」創作中屢試不爽。但要是「爽」過頭,同樣也會造成故事脫離現實變成空洞無味、天馬行空的幻想作品。法律背景在這部影片的作用即是牢牢拴住劇情走向的韁繩。
案件的真相從躺在病床上的孩子比出「媽媽永遠不會打我」那句手語開始就已然清晰無比——曾潔兒絕對不可能是導致孩子死亡的兇手。
然而,第一次審判的結果卻因為鍾家的一手遮天、辯方缺乏足夠證據而大相逕庭。
那個在電影開場不可一世的林涼水一上來就遭遇到了巨大挫折,這樣的結果固然離不開鍾家鑽了法律的漏洞,但同樣也是因為林涼水想要捧權貴「臭腳」,疏忽固定證人證言。法律這把利劍在影片一開始就深深扎入了林涼水的內心深處,也讓觀眾不由地發出疑問,司法公正在殘酷的現實利益面前真的能夠實現嗎?
時隔兩年之後的重審,面對對方律師在法庭上毫不留情地指出自己根本沒有充分證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林涼水沒有繼續糾纏,而是私下派人偷錄下鍾家與法律顧問的秘密談話,並在法庭上來了一出證據偷襲。
由於深受英美法系影響的香港法律體系亦採用陪審團制度,因此即使這段偷拍的錄像難以作為直接有效的證據,但是依舊能夠從情感上打動參與本案審理的陪審團。
如果說將偷錄的視頻聲音當庭播放僅僅只能從情感上打動法官和陪審團,那麼林涼水故意激怒鍾家法律顧問資深大律師董建國使其在法庭上大放厥詞,公然蔑視陪審團存在意義則讓庭審走向開始發生實質上的變化。
鍾京頤當年在法庭上的臨陣倒戈是曾潔兒鋃鐺入獄的關鍵所在,如何揭開「負心漢」鍾京頤內心的陰暗亦是本案能否真相大白的關鍵,對案發現場進行多次調查思考的林涼水聯合控方律師對其展開心理攻防,利用門燈上的天使玩偶和垃圾桶內的空水瓶,最終成功迫使鍾京頤不得不承認自己與孩子的死亡有著緊密關聯。
很多律政題材的影視作品之所以不被觀眾認可就在於沒有對劇本進行反覆打磨,甚至在法庭戲份上出現諸多顯而易見的專業錯誤。而《毒舌律師》在涉及專業方面的情節設計上可謂是精益求精,為了保證每句台詞都符合專業嚴謹度,劇組專門請來了香港的資深律師進行把關。
無論是因為證人做偽證而引發案件重審,還是開庭證據突襲,亦或是對陪審團制度的展現,以及對證人提問的過程展示,都讓這部電影在專業層次上相比許多同類型作品拉開巨大差距,而故事劇情之外關於程序公正和實質正義的探討也讓影片在現實層面有了更多值得思考的細節。
其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毒舌律師》也頗為成功。
故事的主角並不是律政題材作品中經常出現的那種風度翩翩、西裝革履、成功人士打扮的律師形象,而是一個身處底層、鬱郁不得志卻最終為了正義不惜一切與權貴抗爭的法律人。
影片的配角同樣引人注目,無論是有著在證監會工作機會,卻一直與林涼水一同在法庭上戰鬥的助理律師方家軍;還是為了從權貴那裡獲得利益,而摒棄心中正義觀的資深大律師董建國;亦或是一開始因為看不慣林涼水做派而接下案件控方律師職務,最後卻因為心中正義觀而與林涼水站到一起的金遠山律師……影片對這些角色有血有肉的塑造使得整部電影增色不少。
當然,在已然足夠優秀的塑造下,依舊存在著可以改進和深入描摹的諸多細節,比如案件的最大受害人曾潔兒,這個角色因為第一次庭審失利最終被判入獄十七年,剛入獄的她悲痛萬分、萬念俱灰,並且對殘酷的現實憤恨不已。
兩年之後,面對當初玩世不恭最終導致敗訴的林涼水,她首先表現出悲恨和蔑視,其後卻僅僅因為林涼水幾句話就回心轉意,並選擇後者作為自己案件再審的律師。如此生硬的情節轉折自然是考慮到電影的時長問題,但是如果此處能夠再增加一些必要的轉折戲份,效果顯然會變得更好。比如林涼水幾次到監獄探視、求情和溝通等等。
之後是台詞對白的設計。除去涉及專業部分的台詞,主角林涼水在庭審失敗後和好友在操場上發自肺腑的談心,既讓觀眾更加深入的認識這一角色,同時也讓現實的沉重感從影片一開始就扣人心弦。案件審理結尾的總結髮言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讓人不禁回想起數十年前的《控方證人》《殺死一隻知更鳥》《十二怒漢》等經典律政題材作品。
最後不得不說,影片在故事矛盾構建上的巧妙。雖然《毒舌律師》中沒有武俠片里的刀光劍影,但是正反勢力在庭審過程中你來我往的較量依舊讓觀眾看的大呼過癮。
作為鍾家律師顧問的董建國先是指示鍾京頤在法庭上做假證,後在重審時指示控方針對曾潔兒提出謀殺的指控,在庭審過程中又高談程序正義……他的行徑曾經幾度讓林涼水的辯護進入艱難。
但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圍繞著案件真相展開的調查逐漸讓觀眾看清了真正的罪人究竟是誰。沒有喧賓奪主的情感高於法律,也沒有誇張過分地去推進劇情,《毒舌律師》整個故事都是圍繞法庭展開,而故事最終也隨著法庭審判終結而走向尾聲。
「common sense」(人之常情)是影片主角林涼水在法庭辯論過程中經常說的話,也是《毒舌律師》這部影片的主旨所在。
清晰無比的案件真相卻因為權勢的阻力反覆糾纏,但最終法院依舊做出了合乎正義的審判。正如影片開場,林涼水留下的「天冇眼」意外變成了「天有眼」,在堅持公平正義的道路上雖然會面臨重重阻力,但正所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公道自在人心。
「common sense」既是一句法律用語,同時也在無意間想要點醒觀眾——在看似不可一世的權勢之下,永遠都會有更多人去堅持心中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