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小瓊
這一代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大部分都是社交、社交、社交。而社交要麼是忙著拍拍拍,要麼是忙著分享拍拍拍。
而蘋果作為智慧型手機的扛把子,終於在這次新機發布會上讓自己的照相功能趕上了2018年安卓機的水平。
上周,蘋果舉辦了2019年秋季新品發布會,推出三款新手機,其中配置三個攝像頭的手機引發了輿論關注,被媒體和消費者戲稱為「浴霸機」。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公司本周發布的iPhone 11與其說是手機,不如說是相機。CNBC在今日凌晨發表了一篇《Apple is becoming a camera company》的文章,直接指出這家公司正在變成一家相機公司。
理由有三:
1、蘋果在發布會上花了更多時間討論iPhone的相機,而不是新服務或iPad
2、相機技術是Apple認為可以對iPhone進行最大改進的領域
3、由於今年的手機與去年對比,其物理相機設計的變化是區分iPhone 11與舊型號的最突出方式。
Apple在發布會上宣布推出iPhone 11 Pro
對於消費者而言,蘋果新手機仍然可以發送簡訊、下載應用軟體和打視頻電話,但蘋果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將其新款手機宣傳為功能強大的拍照設備,倒是頗像早幾年的「1600萬柔光自拍 照亮你的美」的vivo的產品和營銷路數。
在消費者洞察上,Apple顯然做的不如步步高、華為等中國公司,發力拍照功能雖然後知後覺,但也不失為亡羊補牢。
根據科技行業的一些分析師指出,這一最新的跡象也表明,蘋果認為它可以將手機拍照功能作為一個差異化特色,和包括三星和華為的競爭對手區別開來。
根據獨立的蘋果公司分析師桑博特(Neil Cybart)統計,在上周100分鐘的發布會上,蘋果公司花了13分鐘介紹高端手機iPhone 11 Pro的攝像頭功能,超過了花在蘋果遊戲會員服務、蘋果網絡視頻、新款平板電腦等新產品和新服務的時間,只是比介紹新款蘋果手錶的16分鐘略短一些。據會議記錄顯示,蘋果還花了7分鐘討論了比較低端的iPhone 11手機的攝像頭。
「相機,相機,相機就是新的iPhone 11,」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奧根(Jeriel Ong)在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如此表示。
上述分析師桑博特在研究報告中表示,蘋果正在建立某種「相機高地」(即產品優勢),把它們定位為iPhone的特色。
科技市場研究企業高德納的分析師安妮特·齊默萌(Annette Zimmerman)表示,相機是「智慧型手機消費者仍然最關心、最期待創新發生的領域,這對用戶來說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衡量指標,因為手機的拍照功能很容易觀察到。」
上周二,蘋果公司首席營銷官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特別指出,新款手機配置的相機是他最喜歡的組件。
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表示,有800名員工緻力於改進iPhone的攝像頭。除了新的顏色,今年iPhone 11機型最大的實際差異在於它們擁有更多的相機傳感器和鏡頭。
社交驅動產品
據CNBC分析,蘋果入門級的iPhone 11配備了兩個攝像頭:一個可以拍攝「超寬」照片,可以在照片中放入更多信息;另一個則採用了更傳統的鏡頭。
兩款更高端的Pro手機則配置了三個攝像頭,其中包括變焦鏡頭,可以在不靠近拍攝對象的情況下拍攝距離更近的照片。
蘋果今年專注於相機改進的一個主要原因很簡單:消費者關心相機質量,用手機拍很多照片。根據照片分享網站Flickr網站上傳照片所做的分析,蘋果的智慧型手機是Flickr用戶使用最多的照片拍攝設備。
美國科技市場研究企業Forrester分析師奧斯科(Julie Ask)表示,消費者升級智慧型手機的目的之一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拍照功能。
由於今年的蘋果手機設計與去年的基本一致,在戶外廣告和廣告宣傳中,蘋果公司開始重點宣傳新手機物理攝像頭設計的變化,以此作為區分iPhone 11和iPhone X的為數不多的方法之一。
桑博特上周預測說,未來將會有一種奇怪的現象,你iPhone背面的攝像頭數量將成為一個社交信號。
分析人士表示,蘋果還需要趕上三星電子和華為等競爭對手,這些智慧型手機廠商也在發布帶有多個攝像頭的手機,並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將照片組合起來,以獲得更好的成像效果。
其中一個例子是「夜間模式」,這是一項新功能,它利用機器學習讓在低光照下拍攝的照片變亮。去年,谷歌Pixel手機推出了一個非常相似的功能「夜景拍攝」,谷歌也在廣告中宣傳了這一功能。
分析師們還強調,蘋果正在使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來創建照片,這些照片實際上是多張照片的組合,比單一相機拍出的照片更好。蘋果公司稱其功能為「深度融合」,雖然這一技術並未整合到即將交付的新手機中,但它將在未來的軟體更新中加入這一功能。
蘋果高管席勒介紹說:「手機拍攝了9張照片。在你按下快門按鈕之前,它已經拍了四張快速曝光的照片,四張輔助照片,當你按下快門按鈕時,這需要一個長時間的曝光,然後在短短一秒的時間裡,神經引擎將會分析所有拍攝的照片的組合,選擇其中最好的照片,選擇所有的像素,通過2400萬個像素中優化拍照細節,消除噪點。」
齊默萌表示,蘋果的「秘密武器」更多地在於軟體,如今,蘋果正在拍照功能中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他們展示了深度融合功能,這有助於處理照片中的小細節,所有這些都是由A13仿生晶片的人工智慧處理能力驅動的。」
齊默萌表示:「這需要很多資源,而且只有少數公司能做到這一點,蘋果位列前五,但他們是第一個推出利用人工智慧和三攝像頭等高端硬體的公司嗎?不是。」
三星電子和華為已經在市面上銷售配置三攝像頭的智慧型手機。
蘋果為什麼不推出相機產品?
據外媒數據顯示,社交用戶最常用照片的終端前四名都是蘋果手機產品,然後才是三星、佳能和尼康,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這樣的社交平台上,數據將會向智慧型手機一方進一步傾斜。
除了移動平台,蘋果公司在其他方面也吸引了專業攝像用戶的注意力。比如在桌面平台,Aperture 曾經是很多專業攝像師首選的圖像編輯應用,而今年早些時候推出的照片應用的圖像編輯功能也比常見的圖像管理軟體強大很多。在 Lightroom 用戶中也有證據表示市場開始傾向蘋果。
在相機市場蘋果公司擁有巨大的潛力,理論上如果在這個市場他們能夠像其他產品一樣,整合硬體和軟體,那麼他們將能夠有助於振興專業攝影行業,對於蘋果這樣一家在科技行業有著極高知名度的公司來說,專業攝影行業或許非常適合他們。
但Apple即使有800人的相機功能研發團隊,也沒有在千禧年後推出過任何一款專業相機產品。回溯Iphone手機推出的時候,就曾大肆宣傳過其相機功能,幾乎搶占了卡片機的市場,彼時,市場上確實沒有一款手機的拍照效果好過蘋果手機。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再造相機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一方面只能在中端相機市場上尋找出路,另一方面高端單反機的研發成本又很高,仍是小白。
事實上,蘋果推出過Apple QuickTake系列數位相機,但以「慘敗」告終。回首 1994 年,蘋果帶來了世界上第一款消費級數位相機 QuickTake,不是尼康,也不是柯達,恰恰是當下大紅大紫的蘋果。這款只有 30W 像素和 1MB 內存的相機成為了人們最早記錄數字生活影像的相機。
Apple QuickTake系列一共推出過3款機型。其中QuickTake 100和150由柯達開發,QuickTake 200則由富士開發。QuickTake只有30萬像素,照片解析度640×480。100和200機型只兼容Apple Mac電腦,150則兼容Mac和Windows PC。不過由於QuickTake 200與富士SD-7或三星Kenox SSC-350N非常相像,因此通過富士的軟體也能用於Windows系統。
後來因為銷量等一些列原因,年輕的喬布斯毅然放棄相機市場,回歸個人電腦的研發。
從蘋果推出第一款數位相機至今已經過去了十餘載,外界對蘋果是否會推出下一代 Quicktake 的爭論和猜測從未停止過。
現實問題是用戶如果只是在社交平台分享照片,需不需要那麼高清的照片,而越來越智能化的手機也基本上擠占了相機的生存空間。
風險投資人士奧姆·馬利克(Om Malik)引述的「相機和成像產品協會」的數據顯示,智慧型手機上「專業」相機的興起,導致獨立相機銷量大幅下滑。
據悉,2018年各大廠商銷售了2000萬台數位相機,遠遠低於2008年的1.2億台。(蘋果在2018財年售出了近2.18億部智慧型手機,研究公司IDC估計,該年度全世界售出了14億部智慧型手機。)
馬利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因為每年有數億部手機的銷量,蘋果、谷歌、三星和華為等公司有可能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究和改進手機相機,更不用說開發軟體和算法了。由於更好的晶片、更好的處理、更好的傳感器和不斷改進的算法,基於計算的拍攝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但當喬布斯身穿黑色高領衫站在舊金山莫斯康展覽中心的舞台上,從牛仔褲兜里掏出第一代iPhone時,世界上每一個看發布會的人都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對手機的需求還遠未被滿足。
喬布斯時代的商業觀念是,網際網路時代創造需求而不是滿足需求。而發展到今時今日,硬體產品在全球的銷量下滑,讓庫克時代的蘋果不得不學習競爭對手們迎合需求做出的正確選擇。增強照相功能也好、社交、流媒體也好、都是Apple迎合網際網路需求做出的商業決策,畢竟網際網路還是只看流量,沒有銷量一切都是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