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發生腦轉移,還有手術機會嗎

2024-10-16     文匯報

國際上有研究發現很多惡性腫瘤會出現腦轉移,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腦轉移瘤。

哪些腫瘤容易發生腦轉移?腦轉移瘤中最常見是肺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腎細胞癌和結直腸癌的腦轉移。其他類型的腫瘤包括肺鱗癌、鼻咽癌、胃癌、前列腺癌、尿路上皮來源的腫瘤都可出現腦轉移。有報道表明,20%至65%的肺癌患者在病程中可能發生腦轉移,15%至30%的浸潤性乳腺癌會發生腦轉移,HER2陽性的乳腺癌患者腦轉移率更高。

那麼,轉移灶「跑」腦子裡,還能治嗎?別慌!仍有手術機會。

腦部「寡轉移」,該怎麼辦

在國際醫學界,芝加哥大學的兩位癌症專家赫曼和維塞鮑曼於1995年提出了腫瘤的寡轉移這個概念。目前,腦轉移瘤的寡轉移傳統定義是: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發生腦轉移,腦內轉移灶數量在1至4個。

診斷為腦腫瘤「寡轉移」的很多患者,都有機會通過手術延長生命。

因為手術可以切除體積較大的轉移瘤,解除腫瘤對腦組織的壓迫,緩解顱內高壓症狀。同時,手術可以獲取組織標本,明確是否為轉移瘤以及進行分子病理診斷,指導下一步化療、靶向、免疫等治療。同時,切除儘可能多的腫瘤,減少腫瘤負荷,可以提高後期放化療的效果。

手術方法一般包括開顱腫瘤切除,主要用於體積較大、位置相對表淺、占位效應明顯的腫瘤。如果患者體質較差,不能耐受大手術,對於囊變明顯的腫瘤,可以微創植入Ommaya囊,釋放囊液後放療。

還有就是立體定向、導航下微創活檢,或者開顱活檢,主要是用於獲取病理組織,以明確診斷,指導下一步放化療和靶向、免疫等療法。

部分患者有腦膜轉移,可以進行微創Ommaya囊植入,後期便於腦室內給藥,提高藥物的局部治療效果。患者如果有顱內壓增高,還可以微創進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這樣可以減少頭疼、視力下降、高顱內壓導致的嘔吐等症狀。

很多患者由於腫瘤壓迫明顯,術前接近昏迷,術後大的腫瘤已經切除,或者Ommaya囊植入後,囊液抽吸掉大部分,顱內壓明顯緩解,意識明顯好轉。這樣的患者後期才有機會接受腫瘤內科的藥物治療和進一步的放療,生存期很多時候有顯著延長。

總之,外科手術在腦寡轉移的效果大部分都令人滿意,是腦轉移瘤治療中的一個重要步驟。

「腦轉移」術後,還需什麼治療嗎

當前,神經外科手術是醫院開展腦轉移瘤治療的重要一環。手術後患者還需要在MDT(多學科)團隊或者相關科室進一步綜合治療。

治療措施包括前期腫瘤標本的常規病理檢查和分子病理檢測,以指導靶向治療或者免疫治療。切除腦轉移瘤後,殘腔的術腔可以放療,以減少原位復發,放療手段包括調強放療或者適形放療等。放療也可用於治療那些無法切除的腦轉瘤。部分類型的腦寡轉移瘤可以採用全腦放療。為了減少患者全腦放療後的認知功能下降,可採用保護海馬體的靶區勾畫,同時使用相關神經保護藥物。

全腦放療也可作為其他治療措施失敗後的挽救方案。部分體積較小、部位較深、無法手術的腦寡轉移瘤,可以選擇立體定向放射外科如伽馬刀、射波刀等。硼中子俘獲放療、質子重離子放療在腦轉移瘤中的治療也有報道。

在化療方面,小細胞肺癌、生殖細胞瘤、絨毛膜癌等腦轉移瘤術後化療效果相對較好,其他腦轉移瘤如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腎癌、大腸癌、卵巢癌、子宮頸癌等略差。有的新型烷化劑類藥物會提高部分類型寡轉移瘤的局部控制率,延長無進展生存期。

部分類型的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藥物聯合放療。放療同步免疫治療對比單純放療,能提高客觀有效率,預後更好。具體採用化療、靶向或者免疫治療,甚至將來採用新的細胞療法、電場療法等,需要在相關科室,結合患者病理分型、分子病理結果綜合考慮。

作者:曹依群 吳小軍

文:曹依群(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 吳小軍(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 圖:視覺中國 編輯:張菲埡 責任編輯:唐聞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cfc4d46233be683151ac67c720e13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