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個青翠欲滴的苔蘚小世界

2019-07-23     博物雜誌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劉禹錫《陋室銘》

圖片來自:123rf.com.cn

很多人都喜歡苔蘚,青翠欲滴,賞心悅目,由於它們生長在涼爽潮濕的環境中,所以一看到它們,就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個舒服的氛圍里,心情會很好。尤其在炎熱的夏天裡,如果家中也能有一片苔蘚來欣賞豈不是妙哉?

今天就來教大家親手做一個「苔蘚小世界」吧!

苔蘚到底是什麼?

其實苔蘚就在我們的身邊,低頭看看路面可能就有哦。圖片來自:123rf.com.cn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苔蘚。在植物界,苔蘚屬於單獨一個「門」——苔蘚門植物,約有2萬個物種。

拔一棵苔蘚,你會發現它有「根」,但那只是假根,用來固定植株,真正吸收水分養分的,是「莖」和「葉」,但那也不是真正的莖和葉,只是長得像而已。

「苔蘚的種類繁多,是僅次於被子植物的第二大植物類群,全世界有近2萬種。中國的疆域遼闊,地形、地貌變化多端,氣候類型多樣,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苔蘚植物也不例外,約有3000種,占全世界種類的約15%,西南和華南山區是多樣性中心。」

——《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別手冊 苔蘚冊》

苔蘚主要分為直立型和匍匐型,就常見的品種來說,直立型苔蘚一般比較耐旱,匍匐型苔蘚比較喜濕,用作造景時,也要根據它們的習性來布置環境。

這個就是直立型苔蘚

這是匍匐型苔蘚

我的方法是,在採集苔蘚時,觀察周圍的環境,包括光線,土壤,是長在瀑布邊上還是樓下牆角,尤其是看這一片苔蘚中哪一塊長得最好,說明那裡的小環境最合適。造景時就要儘量模擬原生地環境,不同環境的苔蘚不要在一起混養。

如何獲得苔蘚?

苔蘚在網上有賣的,但是我覺得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己去野外採集(請注意採集的量,夠自己用的就好,采多了對環境不好。)。其實苔蘚在城市公園的竹林下、小石板路的縫隙里就有,如果你是去山裡旅遊,更是採集匍匐型苔蘚的好時機。

如果走進樹林,就更容易看到苔蘚的身影了。圖片來自:123rf.com.cn

有人覺得那麼遠帶回家肯定死了,其實苔蘚非常容易攜帶:用一個塑料袋裝進去,袋口繫緊,一兩天沒問題。如果你是長途旅遊,就用弄濕的紙巾把整塊苔蘚包上,放進盒子裡防止擠壞,紙巾乾了就再弄濕。我從西藏墨脫采的苔蘚就直接裝進一個大塑料袋裡,一路提回北京,幾乎都成活了。

圖片來自:123rf.com.cn

採集時不要貪婪,夠自己用的就好,采多了對環境不好,而且攜帶起來也不方便。如果你一次出行要採集多種苔蘚,不妨使用釣魚用的多格小盒,小商品市場可以買到。

苔蘚不是夏天的專利,冬天照樣是採集的好時機。這時要挑選葉片乾癟捲曲、但仍然是綠色的苔蘚,它們正在休眠,乾燥著放在黑暗處一星期都可以,所以比夏天更適合攜帶,而造好景後一噴水,馬上就會甦醒,恢復青翠的形態。本文造景用到的苔蘚,就是冬季的上海採到的。

冬天在竹林下採集的乾燥苔蘚

造景步驟

做苔蘚瓶,可以隨意擺放,讓它自由生長,也可稍作設計,顯得匠心獨具。我這次打算設計一個「山間小路」。

1、首先要選擇器皿。苔蘚可以種在露天的花盆裡,但對於養護環境有較高要求,北方家裡乾燥很不好活,所以我選擇在玻璃器皿中悶養。一般帶蓋的瓶子就可以,不妨使用玻璃茶壺,蓋上蓋子也有壺嘴可以透氣、蒸發多餘水分,但又不會蒸發得太多,很適合養苔蘚。

2、先在壺底鋪一層石子,作為疏水層。它的作用是把壺底多餘的水和上面的土壤隔開,這樣既可以在壺裡存儲一定水分,又不會讓土壤一直泡在水裡。如果你用的是比較高的瓶子,還可以多鋪幾層石子,每層顏色不一樣,像地層的感覺,也頗有趣。

3、然後是鋪土。用哪種土關係不大,因為苔蘚也不靠土活著。關鍵注意兩點:第一土一定要和苔蘚銜接緊密(這個後面會解釋);第二土要乾淨,悶養時濕度很大,不幹凈的話容易發霉。泥炭土應該是不錯的選擇,本文用的則是椰土混合腐殖土,它們都是常見種花土,可以在花卉市場買到。可以造出一邊高一邊低的「地形」,增添立體感。但不要一邊堆得過高,因為茶壺是圓的,最好各角度都可觀賞,一邊土過高,在某個角度就看不到苔蘚了。

4、然後就是種苔蘚了。苔蘚採集下來,「根部」都會帶一層土,有時土底難免有凹坑。先把凹坑用細土填滿,再噴濕。

5、「種」的時候用力按幾下,這都是為了讓苔蘚和底土完全結合,避免底土很濕,苔蘚卻乾死了這種悲劇。手夠不到的地方,用鑷子的尾部來按。先挑選一個主要觀賞角度,然後以這個角度為參照,先把較大塊的苔蘚種在後面,再把小塊的種在前面。先種在壺的邊緣,再往中間種。把壺的邊緣填滿,這樣比較美觀。

6、下面要在露出的土面鋪裝飾土了,要用小粒的石子或者沙子,有微縮小路的感覺。由於我沒有微型勺,所以只能用郵票鑷子一點一點夾著鋪……

7、然後要做台階路面。把一塊松樹皮沿著紋理掰成薄片,再弄成小塊。小粒碼在後面,大粒在最前,可以加深「近大遠小」的效果,讓微觀的縱深感更強。

8、最後要給整個壺內噴噴水,把瓶壁上粘的土粒噴下去,再讓底土完全濕潤,最底下的石子層有薄薄的一層積水就好了。要輕輕地噴在苔蘚上,噴到小路上沙子會濺起來,就白忙了。

9、採集時,苔蘚上自帶了幾顆植物的小苗,給造景增添了不少靈氣。

10、這樣就做好了,養護方法是:夏天避免陽光,放在明亮的陰涼處;而冬天最好有早上的溫和陽光直射。不要讓它熱到,也不要太濕。最好是瓶壁有些凝結的水滴,但不滑落。如果有些乾了,就噴噴水。水最好是「軟水」,否則苔蘚很容易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cT7w2wBJleJMoPMvw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