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城市破產,60%公務員被裁

2023-09-19     抱朴財經

原標題:這個城市破產,60%公務員被裁

一個沒有強大產業的城市,一個留不住年輕人的城市,一定沒有未來,只有末日。

作者:施南(抱朴財經評論員)

有些人是很無知的,他們認為城市人口下降,自己好找工作。他們甚至認為人口下降,對於整個城市來說是減輕財政壓力。

果然如此嗎?我們來看看日本這個城市——夕張市,這個城市已經破產了,她的人口從接近12萬跌到不足7000人

它的變化是很清晰的:公務員收入、退休金劇降,60%公務員下崗,學校只保留了2個,稅收上升,年輕人出逃……

01 夕張市變成夕陽市

夕張市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夕張市是位於日本北海道空知綜合振興局東南部的城市,其蜜瓜遠近聞名。

盛產蜜瓜的夕張策劃的「夕張夫妻」

夕張市也曾有自己的繁榮時代:1892年3月開始開採夕張煤礦。11月,北海道煤礦鐵道追分至夕張間的鐵路運輸(現在的石勝線)也開始營運。

夕張市由此開始駛上財富快車道,幾十年里「連升三級」,風光一時:1906年4月1日成為北海道二級村,1919年成為北海道一級町,1943年4月1日改制為夕張市。

夕張煤礦的老式蒸汽火車被保留了下來

建市17年之後的1960年,夕張市的人口達到創紀錄的116908人。

所有市民都認為偉大的夕張市可以永遠向上,可以繼續漲工資,說不定未來的人均收入會超過一些大城市。

然而,坍塌只是一瞬間,坑早已開挖。

1955年之後,隨著世界能源使用結構發生變化,日本國家能源政策由煤炭轉為石油,同時廉價外國炭流入日本,且日本勞動力成本高,煤炭產業逐漸失去了競爭力,代表性的煤礦相繼封山,經濟衰退不可避免,人口大量流出。

短短几年之間,夕張市變成了夕陽市,再也不復往日的輝煌。

夕張市當然是想自救的,於是準備走旅遊救市的路線。旅遊項目整備由市政府進行,松下興產等大型民企加入開發,不幸的是,做旅遊這事兒,有資金,有雄心都是不夠的,必須要有人。

電影《幸福的黃手帕》就是在夕張拍攝的

夕張市和相關公司大量投資建設了觀光設施和運動設施,開設主題公園、滑雪場以及舉辦電影節等活動。遺憾的是,除了沒啥遊客,其他都有了,尤其是有了大量負債,這叫雪上加霜。

不僅如此,夕張市的官員膽肥,居然敢對各種赤字造假,在市預算和決算報告書中刻意隱瞞。

2006年年度末赤字353億日元,相當於市稅收入的38.3倍,這是幾代人都還不起的債。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無力化債」請大家救救我,help!

02 公務員數量裁掉60%

不得已,夕張市政府提出申請成為重建財政團體,其實就是破產了。

破產的直接後果就是公務員崗位大量減少,公共服務水平降低,市民稅負上升。

夕張市政府公務員工資待遇在全國市鎮村中最低。在財政重建的四年里,夕張市公務員數量也從309人減少到了現在的127人,少了60%退休金在也階段性地減少了四分之一。

夕張市沒啥錢,還欠了一屁股債,公務員的待遇怎麼可能高?兄弟城市難道欠抽,一直給你輸血,憑什麼?

既然沒錢,養那麼多公務員幹什麼?何況城市總人口已經從接近12萬掉到了不足7000,所以,砸掉60%的「鐵飯碗」是必須的,真的養不起,也沒必要。

都以為公務員的退休金是一定能保住的,因為是「鐵飯碗」啊,結果連退休金也少了25%。

夕張市給全世界上了一課,教訓深刻,案例翔實,「教員」一臉沉痛。

這還沒完,還有市圖書館、市民會館等近30處的公共設施封閉、縮小醫院規模、中小學後由11所變為中小學校各一所,是謂「節流」。

另外還要「開源」,既然幹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其實也沒啥源可以開,只能對市民加稅。

年輕人一看,工作機會沒有,稅還越來越高,加速跑路。

過分的是,連上、下水道和幼兒園教育費用也大幅提高。根據計算,夫婦和孩子2個人的四人家庭,有上幼兒園的孩子的,一年大概要增加16.5萬日元的負擔,合人民幣1.1萬左右。

夕張市的人口肯定是繼續跌,基本沒戲了,最後等待夕張市的一定是城市變成村莊,村莊變成幾戶人家,然後一片寂靜,從此地球上沒有夕張市。

如今落敗的夕張

夕張市的悲慘歷程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強大產業的城市,一個留不住年輕人的城市,一定沒有未來,只有末日。

難道只有夕張是這樣?看看京都。

03 京都:市中心的橋沒錢修

比夕張市大得多的日本京都市也在經歷衰落。

京都市長門川大作在2021年就公開表示,「京都可能在十年內破產。」他指出,如果不大幅削減公共服務,預計該市將在短短五年內背負20億美元的債務,所有儲備金都將耗盡。

圖源:央視新聞

也就是說,如果不採取措施,大家的養老金以及各種福利全都沒了。

最終,京都市政府削減了對老年人的交通補貼、公務員的工資,並提高了託兒費,甚至連動物園都沒能逃過一劫。由於食品預算被削減,京都動物園向社會尋求捐贈,接受食品加工企業的邊角料,以及園藝公司修建掉的樹枝。

京都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其實就是「兩多一少」。

其一,負債多。京都除臨時財政對策債券外,還有1000億日元的借款,相當於每個京都市民負擔92萬日元借款。

花錢的時候很爽,還錢的時候很累。

但是京都市政府很「作」。2021年,京都市政府竟然投資了160多億日元,約合8億人民幣,對市政府大廈做了無比豪奢的翻新。歐式錦緞的會議大廳壁紙被媒體關注,電梯裝飾畫據說花費數億日元。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啊,真是沒有底線又無恥。

圖源:日本每日放送(MBS)新聞

其二,財政支出多。2013-2020年,京都社會福利相關費用就增加了250億日元。即便以城市人口數量換算來看,京都公務員數量仍比其他城市多500人,每年人事費用支出也比其他城市多出約171億日元。地鐵成了「吞金獸」,一直在虧錢,2004-2017年,當地政府已累計提供1000億日元補貼……

其三,財政稅收少。京都的財政稅收主要來源於「住民稅」和「固定資產稅」。

保護古建築,不能大興土木,自然就沒啥「固定資產稅」。由於京都市內大學眾多,15萬名大學生約占京都一成人口,只有43%的人需要繳納住民稅。此外,從2003年開始,國家提供的地方交付稅也在不斷減少。

京都街頭小巷

負債多、支出多,稅收少,京都一天天在向破產邁進。

京都已經窮到什麼程度?市中心的三條大橋搖搖欲墜,靠「故鄉稅」和市民捐款才湊齊了大修所需的4億日元費用。

難道只有京都是這樣?看看伯明罕。

04 英國第二大城市真窮

破產的城市不止在日本出現,英國也有。

當地時間9月5日,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罕的市政委員會發布「第114條通知」,宣布其「實際上已經破產」。

伯明罕破產的主要原因是社會護理支出增加、企業稅收減少和高通脹,直接原因則與解決同工同酬索賠的7.6億英鎊(摺合68.4億元人民幣)法案有關。

據介紹,2012年伯明罕市政委員會在一項有關同工同酬的上訴中敗訴。其同工同酬索賠的成本正以每年500萬-1400萬英鎊的速度增長。伯明罕市政委員會不得不支付至少7.57億英鎊來解決同工同酬相關的索賠要求。伯明罕當局付不起這筆錢。

簡單說就是伯明罕變窮了,但是花錢的地方多了,而且物價還上升了,真是愁人。

伯明罕市有超過30萬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其中7.4%的老年人需要長期護理服務。此外,伯明罕市還有超過20萬低收入家庭,其中有36.6%需要領取住房補貼或其他福利。這需要一大筆經費,伯明罕確實是「又老又窮」。

但與此同時伯明罕部分企業很困難,過去三年,製造業、旅遊業都遭受衝擊,2022年,伯明罕市的企業稅收比2019年度大幅減少了1.5億英鎊。該市目前預計2023-2024財年的赤字為8700萬英鎊。

伯明罕是英國第二大城市,聽起來很牛,但真的是窮了。英國政府數據顯示,2021年,伯明罕的GDP達到319億英鎊,全英範圍內排名第二,僅次於倫敦。

伯明罕火車站

可是GDP是GDP,財政收入是財政收入,完全是兩碼事。GDP可能很高,但收入減去支出是負數,GDP高又怎麼樣?還不是要破產。

如果沒有別的解決方案,伯明罕明年的財政預算可能會削減圖書館、成人教育、修繕街道的支出,並減少服務支出,還有可能上調商業房產稅和市政稅等。

你看,和夕張市一樣的套路:減少公共服務,加稅加稅再加稅,管你韭菜生與死。

嗯,伯明罕的市民們果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再這樣下去,伯明罕砸公務員的飯碗只是時間問題。

難道只有伯明罕是這樣?看看全世界。

世事變化無常,從英國著名城市到日本著名城市都在壓縮開支過緊日子,詩云「環球同此涼熱」,其實主要是「涼」。

所以,苦練內功,看清趨勢,埋頭苦學,做一個學習型的地球人方能在滄海橫流中勉強保住工作和收入。

這世界上的每一份歲月靜好,背後都是艱苦卓絕的努力奮鬥。

「鐵飯碗」會碎,但一個常勤精進的人擁有的是「金飯碗」,加油吧,各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c7e3ad9e8bc0c413e3a3f9b1a28fc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