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 新生入學莫忘結核病篩查

2023-08-28     現代保健報

原標題:開學季 新生入學莫忘結核病篩查

金色九月,同學們即將升學進入新學校或新年級,根據《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規範(2017版)》、《中國學校結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等相關文件要求,新生入學要進行結核病篩查。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新生入學體檢結核病篩查的相關知識吧。

為什麼要對入學新生進行結核病篩查?

結核病是危害我國公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之一,是由結核分枝桿菌侵入人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以肺結核為主,呼吸道傳播是肺結核的主要傳播途徑。正在排菌的肺結核患者咳嗽時,會將結核桿菌排到空氣中,從而使健康人群被感染。近年來,每年報告的肺結核患者數居我國甲、乙類法定傳染病的第二位,學生肺結核報告發病數約占全人群報告的4%-6%,是結核病發病的重點人群之一。

由於卡介苗保護效力有限、青少年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學業負擔重、運動時間不足等因素,學生感染結核桿菌後更容易發生結核病。學校人員密集,如有傳染源存在,處理不及時極易造成傳播和流行,會嚴重影響學校師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各級各類新生應按照要求,做好結核病篩查,把好校門關、防止學校結核疫情發生。

不同年級入學新生的檢查內容有哪些?

幼兒園、小學及非寄宿制初中入園(入學)新生體檢:肺結核密切接觸史和肺結核可疑症狀等問診,對有肺結核密切接觸史者或肺結核可疑症狀者開展結核菌素皮膚試驗。

高中和寄宿制初中的入學新生:肺結核可疑症狀等問診和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對肺結核可疑症狀者和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強陽性者需要進行胸部X光片檢查。

大學入學新生:採用肺結核可疑症狀篩查和胸部X光片檢查。

不同年級入學新生結核病篩查內容:

什麼是結核菌素皮膚試驗?

在左前臂掌側前1/3中央處皮內注射0.1ml結核分枝桿菌蛋白衍生物(PPD)或重組結核分枝桿菌融合蛋白(EC),以局部出現7-8mm大小的圓形橘皮樣皮丘為宜,PPD皮膚試驗一般72小時查驗結果,根據注射部位的皮膚狀態判斷機體是否感染結核分枝桿菌,EC皮膚試驗可48小時後查驗結果。

結果判讀:

PPD:72h(48h~96h)觀察結果,以皮膚硬結為準。

EC: 48h(48h~72h)觀察結果,同時觀察皮膚硬節或紅暈,以其直徑大者為準。

皮膚試驗陽性代表什麼呢?

皮膚試驗是為了檢測機體是否感染結核分枝桿菌,當機體免疫力處於正常時,大部分人群即使感染結核桿菌也不會發病;但也有少部分人群會因此罹患結核病。因此,當出現PPD反應中度陽性及以上或EC陽性,需要及時到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接受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一旦診斷為肺結核,要按照相關文件規定予以休學管理和規範治療。如果檢測PPD反應中度陽性及以上或EC陽性,但通過胸部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症狀問診及全身體格檢查後,排除活動性結核病,可初步判定為結核桿菌潛伏感染者。結核桿菌潛伏感染者是沒有傳染性的,可以正常入校學習生活。

感染了結核桿菌怎麼辦?

結核桿菌潛伏感染者(LTBI)即機體內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但沒有發生臨床結核病,沒有臨床細菌學或者影像學方面活動結核的證據。調查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LTBI感染率平均為20.3%,而結核桿菌潛伏感染者一生中發展為結核病患者的機率為5-10%。

為了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保障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一方面,家長們平時應多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配合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勞逸結合、良好心態,使免疫力維持在穩定水平。同時關注孩子是否有咳嗽、咳痰、午後低熱、盜汗、消瘦、胸痛等結核病相關症狀,出現症狀應當及時就診。另一方面,對LTBI者實施預防性治療可以減少結核病發生風險。目前,我國採用的預防性治療方法有兩種—免疫預防(注射用母牛分枝桿菌)或化學預防(服用抗結核藥物),學生及其監護人可在知情、同意、自願選擇的前提下進行預防性治療。

文/ 通訊員 趙燕 記者 門孝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c6763d2888c6d013f185e0aa48b2d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