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山口百惠還美的女人,78歲在新片里談了場纏綿悱惻的戀愛
日本影壇有很多「上古美女」,在沒有濾鏡的年代,她們不僅顏值爆表,身上還自帶一種物哀氣質,在黑白照片的襯托下更增添了一份美感。
徐志摩有贈日本女郎的詩《沙揚娜拉》很好的描述了這種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高峰秀子,原節子,田中絹代和山田五十鈴曾被譽為「映畫四大女優」,她們不僅美得獨特,各自都有極具分量的代表作品。
到了七八十年代,中國觀眾最熟悉的日本美女就是山口百惠了,大家最熟悉的日劇就是她主演的《血疑》,當時可謂萬人空巷,山口百惠影響了一代中國人的審美,80年代大街小巷流行的齊耳短髮,大尖領襯衫,都是在模仿她在劇中飾演的大島幸子。
可惜的是,山口百惠在巔峰時期為了婚姻隱退,成為了一大遺憾。
而在同時期,還有一位日本美女被很多人忽略了。
論顏值,她要超過山口百惠,被日本國民稱為「昭和第一美女」;這是她50歲時的寫真,不僅看不出一絲老態,更是和環境融為一體,堪稱雪中美人。
論演技,她是頂級美女中少有的演技派,而且產量驚人,目前已經出演了上百部電影,時至今日依然活躍在影壇,幾乎以每年一部的影片持續輸出作品。
60多年的從影生涯里,她曾10次獲得有「日本奧斯卡」之稱的日本學院獎最佳女主提名,並且4次獲獎。
在2014年,日本《周刊大眾》評選的「最美女星」里,她以69歲的高齡榮獲第一。
這位演員就是吉永小百合。
最近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吉永小百合主演的《你好,媽媽》入圍了「金爵獎」競賽單元,這是小百合主演的第123部電影,本片也是山田洋次「母親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作品分別是2008年的《母親》和2015年的《如果和母親生活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三部曲中,吉永小百合出演了三個性格迥異的母親,昔日的第一美女如今已經成了「母親代言人」,但她依舊風姿綽約。
今年的這部《你好,媽媽》,要於9月1日才在日本公映,而這一次我可以在上影節先睹為快了。
影片里,78歲的小百合不僅成功拯救了遭遇中年危機的兒子,更是談了一場纏綿悱惻的黃昏戀。
二、電影暗藏細節,將生活的本來面貌纖毫畢現地展示出來
這是一部典型的生活流電影,故事情節簡單,節奏極慢,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更沒有出人意料的神反轉,111分鐘的劇情,就像潺潺的流水,將生活的本來面貌纖毫畢現地展示給觀眾。
影片的主角就是「母與子」。
兒子昭夫,在外人看來是個人生贏家,一個公司的人力主管,有個美滿的家庭,女兒讀了大學,應該是到了享受生活的年紀。
然而風光的背後是滿目瘡痍。
工作中,他要裁掉自己的同事兼發小木部,兩人因此產生隔閡;
婚姻上,他和妻子處在離婚的邊緣,兩人已經開始分居;
情感上,他和女兒關係緊張,在女兒心中,他是一個失敗的父親。
昭夫決定去東京的老城區看望母親,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次救贖之旅。
母親福江,丈夫早已去世,自己即將進入耄耋之年,半截身子已經入土了。
可實際上,母親年輕時風華絕代,有「隅田川之花」的美稱,進入老年後,依然是老來俏,甚至墜入了愛河,比以往都表現的活潑。
當喪氣的兒子遇到神氣的母親,一出生活的悲喜劇就此上演。
作家李隼曾經說過:「給我100個情節,不如給我2個細節」——《你好,媽媽》就是對這句話的完美體驗,影片在展示人物關係時,使用的幾乎全都是細節:
1、男主的夫妻關係緊張,用的就是暗藏的細節。
昭夫和母親抱怨,妻子很喜歡扔東西,「有陣子把我也要扔了」,這就在暗示夫妻關係緊張。
昭夫回到自己家後,用機器人打掃衛生,吃飯點外賣,這也暗示他已經和妻子分居,過上了獨居生活。
妻子打來電話,冷淡地問女兒「在不在他這裡」,這更明確了兩人的關係名存實亡的事實。
昭夫還是深愛妻子的,當他得知妻子上周曾拜訪過母親,立刻豎起耳朵傾聽,和妻子復合的願望很強烈。
一個細節很戳人,妻子提到,直到最近在婆婆這翻看了丈夫小時候大哭的照片,那是她結婚20年第一次看到丈夫哭,由此可見夫妻倆隔閡之深。
昭夫覺得男人就應該頂天立地,天塌下來也要自己扛著,這使得他疏於和妻子溝通,他對妻子的感情就是「我愛你,但我不懂你」。
妻子拒絕了復合的請求,倉皇離開,母親判斷「她有喜歡的人了」。
一句話讓昭夫破防,他煩躁地責備母親:「我不喜歡你多管我的事兒」,隨後他離開家中,路邊的流浪漢調侃他說,快回家吧,老婆孩子餓著肚子在等你。
昭夫無奈回答,沒人在等我。
我們生活中遭遇的很多危機「不足為外人道也」,昭夫遭遇的困境就像擠牙膏一樣一點一點擠出來,觀眾眼睜睜看著一個看似正常的男人,卻一步步被逼退到了絕望的邊緣。
2、與此同時,母親的愛情也在悄無聲息的展開,用的還是細節。
母親和一位牧師互生情愫,但兩人都沒點破。兩人一起給流浪漢伊野先生送吃的,下階梯時牧師提醒女主注意安全,流浪漢在一旁喃喃地說秀恩愛。
他們的愛情就像周杰倫的《簡單愛》里唱的:「我想大聲宣布對你依依不捨,連隔壁鄰居都猜到我現在的感受。」
當路邊的流浪漢都能嗅到他們愛情的酸臭味,說明這兩人已經愛得濃情蜜意,就差捅破一層窗戶紙了。
之後流浪漢還送出神助攻,當女主想幫助他時,他誤把牧師和女主當成一對夫妻,這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插柳不好判斷,但牧師聽後一下子語無倫次,說流浪漢是「混蛋天使」。
愛情里最美好的時光不是熱戀時的耳鬢廝磨,而是曖昧時期的欲說還休,這個細節直接把人看酥了。
3、而在表現母子關係上,影片用的依然是細節。
昭夫是成熟的中年男人,按理說應該庇護老母親,但是和好友木部發生肢體衝突後,他驚慌失措,奪路而逃,直接躲到了老母親身後。
這個細節在影院引起觀眾會心一笑,一個男人不論平時多麼逞強,永遠是母親眼中的孩子,我們遇到突然狀況常會感嘆「我的媽呀」,說明了對母親的依戀是人類的本能。
後來母子一起吃飯,母親沒有煮飯,在桌前和清酒,她感嘆:「我切菜覺得刀很重,我老了,我害怕的不是何時會死,而是害怕什麼事兒都要人照顧,我一直希望這一刻還沒到。」
母親這句話傳達的其實是「壽則多辱」的傳統思想,這個思想在東亞文化里根深蒂固,我們俗話中的「久病床前無孝子」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但聽一個老母親自己說,多少是有些唏噓的。
三、一部有態度的作品,處處展現溫情,但溫情背後全是犀利的發問
當然,如果影片緊緊聚焦在家庭關係上,那這部影片無非就是一部普通的家庭片,一碗溫吞的心靈雞湯。
導演山田洋次是有更大的野心,他想通過主角一家的悲歡離合,來表現整個日本的社會心理,這部電影就像一把手術刀,切開了整個日本社會的一個剖面。
這種野心在前兩部曲中都表現出來了。
2008年的《母親》,故事背景是上世紀40年代,當時日本深陷在戰爭的泥淖之中,主角一家生活在極其壓抑的社會氛圍之中。
2015年的《如果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故事的背景是美國向日本投下核彈,主角的兒子死於非命,3年後突然回到家中,帶著無限的怨念和母親交談。
而2023年的這部《你好,媽媽》,故事背景放在了現代,看似歲月靜好,其實整個日本國民的心態更加壓抑。
戰後的日本一直活在對戰爭的恐懼之中,很多影視作品都表現了這種核陰影的恐慌心理。
比如:我們熟悉的哥斯拉電影,哥斯拉的設定就是一隻遭遇了核輻射的變異蜥蜴 ,這隻怪獸在電影中毀天又滅地其實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核隱喻。
這部影片中也隱晦地提到了這一點,流浪漢伊野先生精神失常,想跳河自殺,就是因為活在陰影之下,這是整個日本國民心理的投射。
日本在經歷昭和年代的快速發展後,於上世紀90年代遭遇了經濟崩壞,之後整整30年,日本沒能從這場蕭條中走出來,因為也被稱為「失去的三十年」,時至今日,日本整個社會氛圍都很壓抑。
而大量的日本影視作品中都表現了這種壓抑,就連我們熟悉的《哆啦A夢》也帶著這種悲涼的底色。
大雄出生在1964年,他的成年剛好趕上日本經濟大蕭條,所以漫畫里的大雄永遠不會長大,一直活在童年裡哆啦A夢的庇護下。
在這本漫畫創作初期,大雄其實代表的是被時代拋棄的可憐人,他學習差,外表差,被胖虎和小夫欺負,讀者能從他身上找到極大的共情,他就是「廢柴代言人」。
可是大蕭條之後,大雄身份變了,一下子變成了時代偶像,2004年,日本富山大學的教授甚至把「廢柴」大雄稱讚為「不強求,勇敢做自己」的時代偶像。
如今,日本已經進入低慾望社會,「擁抱失敗」的廢柴精神已經成為時代主流。
在《你好,媽媽》里,我們依然能處處看到這種精神的存在。
影片中的男主昭夫,遭遇了事業和婚姻兩大危機,在經過救贖之後,他選擇離職、離婚,i並和老母親住在一起,本質上就是在「擁抱失敗」。
女主在和牧師曖昧了一段時間後,不得不分手,她含著眼淚送走愛人,趴在桌子上黯然神傷,並且請求孫女不要開燈,就這樣讓她待著。
小百合把這一段分手戲演得纏綿悱惻,感人至深,但其本質上也是在「擁抱失敗」。
男主的朋友木部被裁員,他難受、他憤怒,他做了很多出格的事兒,打完架他落魄離開,還穿錯了鞋子,男主女兒追出來,他突然釋懷,將鞋子還給對方,並且說「鞋子保養的很好」。
這種行為的本質也是「擁抱失敗」,既然改變不了失敗的結局,那就用優雅的姿態去迎接它。
同樣流浪漢伊野先生其實已經是公認的失敗者,但他依然保持僅有的自尊,和幫忙的女主說「不要碰我,會弄髒你」,和攙扶他的牧師說「我自己來,如果我連這都做不到,我就完了」。
這些言行的本質依然還是「擁抱失敗」,既然註定要做流浪漢,那就做個有自尊心的流浪漢。
所以我們發現,《你好,媽媽》看似是一部溫情電影,其實底色是灰色、悲涼的,影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是失敗者。導演完全可以換一種更溫情的手法,比如讓夫妻破鏡重圓,讓男主重回職場,讓女主收穫黃昏戀,但他偏要「殘忍」地把這一切撕碎,並且用優美的配樂和溫情的畫面包裝這種不堪。
從這一點,《你好,媽媽》作為「母親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絕不是一部圓潤的中庸作品,而是一部有態度的作品,它處處展現溫情,但溫情背後全是犀利的發問,在母子深情的表現背後,是將整個日本社會血淋淋的剖面展示給大家看。
而作為觀眾,看懂了當然是幸運,看不懂也是一種幸運,你會選擇哪種呢?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