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票報銷無紙化還要多久

2024-10-23     千龍網

報銷火車票,不用再列印紙質憑證了。近日,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從2024年11月1日起,將在全國鐵路推廣全面數字化的客運電子發票服務,旅客可通過鐵路12306開具電子發票,獲取報銷憑證將更加便捷。

這一舉措,讓火車票報銷電子化真正打通了「最後一公里」,為乘客和財務人員提供了更多便利。此前,儘管鐵路系統已開始推行電子客票,但是對於有報銷需求的旅客,還是需要列印紙質憑證。如此一來,便形成了「前期省紙,最後還要落在紙上」的尷尬。

採用全面數字化的電子發票後,旅客不再需要到火車站、車票代售點、自助機上列印紙質報銷憑證,免去了不少奔波折騰;單位財務人員可基於電子發票開展無紙化報銷、入帳、歸檔、存儲等業務,提高了工作效率;隨著列印紙質憑證的需求大幅度減少,鐵路運輸企業、終端自助機維護等成本也將有所降低。

不少網友在感慨鐵路出行報銷將更便利的同時,也希望類似的「一站式」電子化報銷探索創新,能進一步拓展至交通、住宿、醫療等常見領域。

的確,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已明確賦予電子發票與紙質發票同等的法律效力,但現實中,「電子票據列印成紙才能報銷」的情況仍普遍存在,這讓其原本的意義和效用大打折扣。今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朱建弟就指出,他在調研中發現,「只要某一環節的憑證沒有電子化,企業就要混合處理紙電憑證,甚至把所有電子憑證列印成紙質版」。這種混合處理方式,讓辦事成本和複雜度不減反增。

不少人有著同樣的感受:每次需要報銷的時候,便要在家門口或公司樓下列印店集中「充值」,把一張張電子發票變成紙質版,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自費報銷」。一旦列印內容和清晰度不符合要求,還要反覆折騰、推倒重來,以至於一提到報銷就感到「頭大」,還不如消費時直接向商家索取紙質發票來得便捷。

據統計,2023年,我國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36.8億人次,民航旅客運輸量6.2億人次,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95.5億……考慮到相關票據應用的廣泛性和高頻次,「票據電子化、報銷紙質化」的割裂,不僅徒增報銷手續上的人力、時間和經濟成本,也無益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一些單位的財務報銷系統沒有跟上電子化步伐,再加上諸如安全風險、重複報銷等方面的顧慮,就會使其傾向於延續紙質票據報銷模式。對此,不少專家都曾指出,加快實現消費端、報銷端、財稅系統之間的數據聯通,構建國家層面的統一電子發票管理系統,才能讓電子發票避免「被迫紙質化」,實現全生命周期的電子化。

據報道,此次鐵路報銷無紙化得以在全國推行的重要基礎,就在於國家稅務總局與國鐵集團已完成鐵路發票電子化信息系統的對接改造。信息暢通、標準統一,有利於財務人員清晰查詢、核對,無需再要求列印紙質票據了。其他民生領域在推進票據電子化進程中,不妨借鑑這一對接路徑。

當然,不同領域的報銷電子化無法一蹴而就。過渡時期,可以嘗試在社區、政務大廳等地提供免費列印發票設施,儘量使民眾以低成本、少折騰的方式進行報銷,這也是公共服務更加精細化、人性化的體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ba0098f70f9eca25cdc05536165cb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