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功上岸,卻放棄入學資格,原因讓人無奈,更多細節曝光

2022-09-30   小波談教育

原標題:考研成功上岸,卻放棄入學資格,原因讓人無奈,更多細節曝光

考研,牽動著每個學子的心......

就業形勢嚴峻,心儀工作難尋,提升學歷與能力,成為畢業生們的共識。考研深造提高能力,增加知識把握人生,可考研說起來容易,想要成功上岸,卻難上加難。

需要付出數倍努力,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起早貪黑早出晚歸,為的是什麼?取得高分被心儀院校錄取,圓夢研究生為未來做足準備,可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上岸固然可喜可賀,落榜需要再接再厲,有人一戰落榜另尋出路,有人堅持不懈選擇二戰,前者可能有更好的工作,後者則有頑強的意志,他們的考研心,只有自己才懂。

三本書逆襲985卻放棄入學資格,羅楊的選擇讓人不解,曾經付出那麼多的努力,為的不就是上岸這一刻嗎?只是他放棄入學的原因讓人無奈,說出多少考研人的心聲。

2022年研究生考試,他成績足夠優異,總分和排名都進了A區,卻因為單科成績差A區一分,與心儀院校失之交臂。選擇調劑的他,被雲南的雙非院校錄取,那一刻內心五味雜陳。

短暫開心是必然的,付出得到回報,可這與預期差距太大,開心後情緒低落,當時不願接觸任何東西,不關心通知書什麼時候,不想接觸與調劑院校有關的一切。

按理說考上研究生,哪怕不被心儀院校錄取,只要有學校上,就要選擇去讀。只是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而這份差距卻不是他努力就能彌補的,羅楊選擇放棄了入學資格。

原因讓人無奈且現實,可仔細想想,或許放棄入學資格,選擇另一條路更適合他吧,畢竟每個人的經濟條件、家庭背景都有很大的差距,學習不就是為了就業嗎?

羅楊做出這種選擇,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只是這個過程太過艱難。如果是一志願的話,如果是985/211院校的話,如果是比本科院校實力強的話,他肯定會選擇就讀。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至於為何選擇放棄讀研,一是上岸學校的含金量並不高,屬於雙非院校,甚至還沒有他的本科院校好,二是心理落差太大,從雙一流調劑到B區雙非。

若是單科成績滿足,大機率會被心儀院校錄取,可就是因為這一分的差距,讓他和心儀院校失之交臂,選擇調劑是種無奈選擇,只是結果不如人願,是B區的雙非院校。

成功上岸且選擇放棄入學資格,羅楊並不是第一個,前段時間中國政法大學,就有32名學生成功上岸,但卻未按期限報到,大機率是有更好的選擇,或是準備二戰去了。

儘管當時羅楊家人勸他到學校讀書,可打心底里不願去那裡讀研,糾結了幾個月,甚至差點抑鬱。那段時間裡他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心裡有一堵牆在哪裡擋著。

儘管有人在勸他,有學上總比沒學上好,上岸總比落榜強,但他卻回復道:「我要是真的去了,應該很難和自己和解,會一輩子成為我心裡的心結,人生短短几十年,放棄就放棄吧」。

看似說得雲淡風輕,可這一決定在他心裡糾結許久,才選擇大膽接受。只希望他能有更好的選擇吧,或是考公考編,或是選擇二戰,畢竟放棄入學資格,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