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徐若風 丨
首發公號:風影電影丨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丨
本月最期待的超級英雄大片《閃電俠》,終於等來了!
截至目前IMDb評分7.4,豆瓣評分8.0,在超英電影中算不錯的成績。
包括Variety在內的多家媒體對它不吝盛讚,就連湯姆·克魯斯看完都拍手叫好。
圖源:好萊塢報道者
但遺憾的是,它的票房卻和口碑不成正比。
製作成本2億美元,可上映首周全球範圍內僅收1.301億美元首周票房收入,擊穿了映前行業低到不能再低的1.5億美元預測期望。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這部影片到底質量如何?
今天就讓 @徐若風來為我們聊聊——
閃電俠The Flash導演:安德斯·穆斯切蒂
編劇:克里斯蒂娜·霍德森 / 卓比·哈羅德
主演: 埃茲拉·米勒 / 本·阿弗萊克 / 麥可·基頓薩莎·卡萊 / 麥可·珊農 / 瑪麗維爾·貝爾杜
上映日期: 2023-06-16(中國/美國)
片長: 144分鐘
看《閃電俠》的時候,我不禁產生了些許恍惚感。
毋庸置疑,這會是DC的一場「翻身仗」,網友們大量地提及著一個詞: 超過預期。
猶記得十年前看傑伊·歐力瓦的2013動畫版《閃點悖論》,當時我的評語是「希望真人電影能拍這個故事,我肯定一本滿足」。
十年過去,等真的拍出來、上映後,單論《閃電俠》的品質本身,在此基礎上確實完成得不錯。
出彩的動作場面、升格畫面與子彈時間的視聽編排、清晰的多線故事、感人的情感線索,可看性相當可觀。
而《閃電俠》給我帶來的更大驚喜,同時亦是恍惚感的來源,則在於它所引爆的——DC橫跨整整半個世紀的彩蛋。
幾代人的情懷,都在這塊大銀幕上了。
DC的瞬息全宇宙
《閃電俠》承接自《正義聯盟》,由閃電俠巴里的「神速力」開啟了「DC的瞬息全宇宙」。
如今巴里已是正聯里足夠上道的新人英雄。一方面,他要24小時待命,隨時支援、處理意外事件,他已逐漸習慣自己的角色。
另一方面,他卻仍要尋找作為巴里·艾倫的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並企圖彌補生命中最大的遺憾。
這一切要從巴里不幸的身世說起。小時候,他親眼目睹母親無故遇害,而父親竟被判為弒妻罪入獄。巴里一直沒放棄去調查案件的真兇。
他之所以成為閃電俠,就是因為2013年在犯罪實驗室實習時被閃電擊中,才獲得了超能力。
大本版蝙蝠俠勸說巴里不要一意孤行,正是過往的傷疤塑造了如今的自己。但巴里仍想嘗試救一次母親。他利用神速力穿越時空,跑回2001年母親遇害那天,挽救回了她的生命。但就是如此簡單的舉動,卻導致整段歷史、整個多元宇宙都要面臨更大的危機。
因為巴里突破了時間之障,引起了「時爆」。扭曲效應從巴里母親還活著的「閃點」往外擴散,讓世上的每件事都產生了偏移。這個結果導致如今的世界已全然不同,甚至瀕臨毀滅的邊緣。
《閃電俠》的「閃點」故事就此正式開始。巴里要面對救親人還是救世界的「電車難題」,艱難地做出挽回錯誤的抉擇。他學會了接受遺憾,與至親永遠告別。
由於時空穿越、過去與未來互為因果的設定,《閃電俠》引爆了上述提到的情懷點。
它跳脫出了「超英電影」這些年的同質化、定式化,不再是一眼望到頭的老套故事,反倒更像是一場對於「超英電影」的總結與反觀。
不僅目前DCEU的一眾英雄最後集結,基頓、克魯尼、大本「三代蝙蝠俠」也悉數出場,還有里夫78年版超人、尼古拉斯·凱奇版超人、初版閃電俠等一眾元老級人物以CGI或畫面的形式亮相……本片幾乎追溯並二次演繹了半個世紀以來DC的超級英雄形象。
於是乎,《閃電俠》整部電影的宏大格局,就是以巴里的視角,串聯起DC的眾多英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頓版蝙蝠俠。
一口氣呈現出如此多復古質感的角色,是個相當冒險的選擇。但《閃電俠》很好地把他們歸攏到一個方向,從而給觀眾拋出一連串設問:
如果超英不再是你熟知的樣子,而是更古早、更特殊的形象,你還會對他們感興趣嗎?
超英的世界觀如果被全然顛覆,你還願意接受他們的故事嗎?
如果是你,願意犧牲至親,去維持世界的安定嗎?
每個觀眾在觀影過程中,都能感受到這三個問題,並在心中給出自己的答案。
當銀幕上出現這些極為經典的超英形象時,一面面次元壁被打破,一條條時光隧道被擊穿。
「超英電影」這一類型長達半世紀的發展史與情懷,都被展現在觀眾面前,並提醒著我們:當年愛上電影里的視覺奇觀、愛上這些超級英雄的初衷是什麼。
此刻所帶來的情懷上的激動感,其實超越了《閃電俠》這部電影的本身。突然涌動在銀幕之上的,是時間蒙塵後,重新發現至寶的那種美好。這是《閃電俠》之於每個觀眾的情懷觸發點。對於DC的深度粉絲來說,這也自然成了一部能在其中瘋狂找彩蛋的作品。
除此之外,《閃電俠》也對此前混亂的DCEU進行二度創作、重新洗牌。經此之後,每個DC粉也都要像巴里一樣,接受遺憾、學會告別。老角色們挨個告別,新角色承前啟後,新的DCEU正在來的路上。
釋懷傷痛,承擔生命的遺憾
在情懷之外,《閃電俠》其實並非是一部靠彩蛋致勝的粉絲向電影。它更為感人的,還是故事本身的情感表達。
起初,巴里只想著用神速力去救母親。但隨著事態的變化,他的行動目的也發生了變化。他在穿越時空、救回母親後,遇到了另一個世界的自己。而這也是本片的主線:「雙閃」間的人物關係和雙向成長。
「小閃」在父母雙全的家庭里健康成長,長成了無憂無慮的大學生。他們就這樣構成了一對鏡像人物。世界上另一個我,卻擁有美好的家庭成長經歷,也就不會因傷痛而長出堅硬的軀殼,活得鬆弛自在。
巴里與「小閃」兩人像兄弟、師徒、朋友,但本質上是「世另我」,是宿命的一體兩面。他們間的種種互動,都能讓觀眾代入一個問題:如果「世另我」真的存在,他的人生是否會比我過得更快樂。
由於家庭的變故,巴里的性格是內向的,典型的社恐。即使擁有超能力、開始超英生涯後,他也沒能改變自己的性格,無法走出母親的陰影。儘管他有著逗趣的一面,但多數時候是一種偽裝。巴里心中始終壓著沉重的遺憾,他的人生似乎永遠定格在了失去母親的那天。
「小閃」則不一樣,他的逗趣是真實的,鬆弛感是真實的。他的人生未見一片灰色,光亮的未來還等待著他去開啟。
巴里遇到「小閃」並踏上彌補錯誤的旅程後,兩個人都獲得了循序漸進的成長與改變。他們變得更像彼此。如何守護其他人、守護這個世界,讓時間線重回正軌,成了巴里的新目的。
母子間宿命般告別的遺憾情緒,構成了《閃電俠》最深的情感內核。如巴里的母親所言,不能改變的事要學會接受,總有些問題是無解的。
起初巴里將母親之死視為能改變的事,但實際上這件事已是定數。他跑得再快,也無法拯救自己最愛的人。不但如此,他還要克制對母親的思念,在多元宇宙中阻止另一個拯救母親的自己。
這無疑是令人心痛的,因為在「擁有」與「失去」的天平兩端,他每次都只能選擇「失去」。
在那身制服之下,巴里是個充滿傷痛記憶的的普通人。他努力克服往事給自己帶來的心理創傷與性格缺陷,並讓自己配得上所穿的這身衣服。
這也是我們喜歡巴里的原因,我們能從他身上看到屬於自己的一個側面,獲得普世的共鳴。
每個普通人,難免都經歷過那些「一落千丈」的時刻:上一秒如你所願的,下一秒卻完全脫離正軌。為了重回正軌,我們要付出代價,選擇放棄,甚至要承擔挫敗的經歷、無法回頭的遺憾。但如果我們永遠生活在過去的遺憾里,就會不斷製造出新的遺憾。
人生如逆旅,往者不可追,沒人能夠例外——《閃電俠》最終以質樸的表達收尾。
在「超英電影」愈發AI化、套路化的當下,我們難得地在這部電影里,感受到了一次真摯乃至熾烈的情感。
無刪減公映,難以想像這部神作竟出自國產
滿分安利!這麼美好的電影很久沒有看到過了
治癒也致郁,這部9分神片值得瘋狂安利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