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為結直腸癌的那一刻,28歲小伙覺得天都塌了。「我還這麼年輕,怎麼就得了癌症?」坐在醫院診室里,小宇(化名)忍不住掩面啜泣。
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最新癌症資料庫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的新發病例已從2015年的38.8萬例增加到了2020年的55.5萬例,正以每年7.4%的速度快速攀升。而且,越來越多像小宇這樣的年輕人患上結直腸癌。
一周7天6天夜宵
28歲小伙中招結直腸癌
家境殷實,又是家中獨子,小宇從小被家人捧在手心裡呵護著,生活一直很瀟洒。
作為一名典型的「肉食主義者」,他不愛蔬菜,尤其青睞燒烤、火鍋和油炸食品。「別人一天吃三頓飯,我一天至少四頓。」小宇說,一周7天,他起碼有6天要吃夜宵,燒烤加啤酒或碳酸飲料,是他最愛的搭配。
也是大學畢業後生活放縱的這幾年,小宇像吹氣球一樣胖了起來,腸胃也開始變得「脆弱」,一天要拉好幾次,有時還會便血。小宇以為是痔瘡,沒當回事。可隨著便血次數越來越多,大便發黑還格外黏稠,他被家人帶到浙江省中醫院就診。經檢查,小宇被確診為結直腸癌,而且病灶較大,且距離肛門很近。
手術切除腫瘤病灶並不難,但考慮到小宇還未結婚生育,怎樣在手術同時保留肛門,保護排尿功能、性功能?經過多學科專家討論,為小宇制定了治療方案:先通過新輔助治療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在治療前,陳貴平主任還建議小宇去冷凍精子,以防萬一。
最終,小宇的手術很成功,切除了腫瘤,保住了肛門,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都沒受影響。小宇說,如今自己已經戒掉了夜宵,改掉了不吃蔬菜的壞習慣,也慢慢開始做一些運動,「以前太任性,揮霍了健康,這次生病也算是為自己當初的放縱買單了,只是代價太大了。」
小心痔瘡掩蓋結直腸癌
每天看一眼自己的便便很重要
「從研究來看,有些食物對腸道產生刺激,容易誘發腸癌的發生。比如紅肉。」浙江省中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陳貴平主任醫師表示,世衛組織把紅肉定為2a類的致癌物質,因此要儘量減少紅肉的攝入。此外,糖分攝入過多、肥胖等也都是高危致癌因素。
浙江省中醫院胃腸外科魏星副主任醫師表示,可以多吃新鮮果蔬、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鎖住腸道中的水分,讓排便更順暢,從而減少糞便對腸道的刺激。另外,運動也會促進腸道的蠕動,助力排便。
結直腸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症狀,很容易被忽視,因此需要主動檢查。魏星醫生建議45歲以上的人群最好進行腸鏡篩查,高危人群則要將篩查年齡提前至40歲,特別是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應比家屬發病年齡提前10-15年進行腸鏡檢查。
如果出現了大便性狀改變,比如便血、黏液便、大便變細,或是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便秘等,要提高警惕,及時就診。
「痔瘡也會有便血表現,以至於很多人會先入為主認為是痔瘡而耽誤治療。」魏星醫生說,有位患者做了兩次痔瘡手術,便血仍不見好轉,最後才發現是結直腸癌。
陳貴平主任說,痔瘡便血是排便後肛門滴出的血液,顏色為鮮紅色;而腸癌患者便血一般為暗紅色。「痔瘡是腸癌最好的『偽裝者』,如果結直腸癌合併有痔瘡,更容易誤診漏診,所以肛門指檢和腸鏡檢查非常重要。」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編輯 李瑞琪
來源 潮新聞
【新聞多看點】
知名主播在山東直播被綁架毆打?警方通報
低價購票!
精彩開演~帶上你家孩子去看看吧~
合理飲食很重要點在看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