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姓氏,讓朱元璋恨之入骨,他下令讓其世代為奴,其中有何原因

2024-01-13     彤陌紅塵

原標題:有個姓氏,讓朱元璋恨之入骨,他下令讓其世代為奴,其中有何原因

朱元璋從草根逆襲為皇帝,這一路走來艱難重重。再加上他草根的身份,所以在稱帝之後,非常重視百姓的休養生息,體恤民生,這才讓大明得到了很快的發展。

而朱元璋是貧農出身,雖然後來做了皇帝,但他心裡對商人確實存有一些恨意,可是一個國家想要興旺,商人又是不可或缺的。

可朱元璋對於蒲姓商人卻憤恨至極,甚至下旨讓這個姓氏的男子代代為奴,女子世世為婢,那這個姓氏的商人到底做了什麼事,讓朱元璋如此生氣呢?

朱元璋所恨的蒲姓商人是越南南部的阿拉伯人,後定居泉州。因泉州是南宋時期重要的海運港口,而蒲氏家族便在此地進行海口貿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在南宋末期,蒲氏家族的產業都由一名叫作蒲壽庚的人管理,而他靠著家族世代積累的人脈,再加上南宋朝廷的扶持,生意做得非常大。

當時元兵入侵大宋,南宋朝廷拚死抵抗,卻還是節節敗退。而蒲壽庚見此,則在私下培植自己的勢力,並組建了一支軍隊。

蒲壽庚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自保,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南宋表態,蒲家會和朝廷共存亡。

作為泉州的富商,蒲家在當地原本就有一定的名望。再加上蒲壽庚率部打敗了元軍,當地百姓更是對蒲家尊敬有加。

並且當時南宋的局勢並不樂觀,在地方有這麼一方勢力綁住朝廷,他們自然也是樂意交好的。

南宋朝廷見他如此神勇,陸陸續續給了他許多的賞賜。他和朝廷攀上了關係後,便開始慢慢地控制泉州的海上貿易。

因為他與朝廷有了關係,他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並且在泉州建立了龐大的海上貿易體系,壟斷了泉州的香料貿易達30年之久,而蒲壽庚所積累的財富更是數不勝數。

公元1276年,元朝大軍南下侵宋,南宋無力抵抗,為了讓南宋朝廷能夠延續下去,張世傑只能帶著幼帝逃亡。

當時張世傑帶著幼帝來找蒲壽庚,可蒲壽庚卻對張世傑的求助無動於衷。張世傑很是氣惱,於是便帶著軍隊搶走了蒲壽庚的上千條貨船,而船上的物資他也一併帶走了。

蒲壽庚得知以後氣憤不已,於是便對泉州定居的皇室宗親以及一些南宋大臣揮下了刀,前前後後殺死了3000餘人。

他本質上還是一個商人,當初和南宋搞好關係,也只是為了能夠在生意場上得到更多的好處。

待到元軍來到泉州後,蒲壽庚不僅不抵抗,而且還向元軍告密,告知他們南宋大軍的隱藏地點。

元軍毫不費力地找到了南宋的殘部,輕而易舉地將他們一網打盡,南宋王朝的最後一絲希望,就這麼被摧毀了。

元朝建立以後,蒲壽庚再次擺出了小人的姿態,極盡諂媚地討好朝廷,甚至還拿出自己一大半的財富主動上交給了元朝廷,並在元朝廷中擔任了要職。

可蒲壽庚沒想到自己曾經對南宋所犯下的罪惡,卻被朱元璋清算了。

朱元璋在得知蒲壽庚的所作所為之後,對其深惡痛疾,於是才下了這樣的一道聖旨。

而朱元璋如此做,其實也有好幾層深意。

一來是他確實痛恨這種不忠不義之人,蒲壽庚得南宋朝廷的支持,才積累了富可敵國的財富。

他享受著朝廷的優待,卻在國家危難之時,不僅不幫忙,還落井下石。這樣沒有國家大義的人,誰能不恨?

再者,朱元璋成立大明之後,一直宣揚歌頌忠烈之士,為的就是讓大明朝臣多多向這些忠烈之士學習。

朱元璋對商人本就有著很大的成見,在他看來,天下就是因為多了這些奸商,老百姓的生活才會困苦不堪。

原本,朱元璋就對商人不感冒,在得知了蒲壽庚這個小人的所作所為後,更是恨得牙痒痒。

雖然從出身來說,蒲壽庚不算是漢人,但是他畢竟是靠著南宋朝廷的扶持,才能擁有財富,南宋朝廷對他來說,也算是恩人。可他卻恩將仇報,做了南宋滅亡的推手,自然讓朱元璋討厭。

朱元璋認為商人掌握了大部分的資源,在國家危難之時,更應該多出力,多扶持。可是很多商人卻在國家危難之時,只想著自己的利益,對國家根本沒有忠心。

若這樣的商人在新朝成立以後,依然讓他們掌握著資源,享受著上層人的優待,那他們不會吸取教訓,等到國家危難之時,他們還會做出傷害國家的事情。

所以朱元璋以此來震懾他們,就是希望他們可以改變一切向錢看的態度。而他所做的一切,既是為了大明朝廷,也是為了老百姓。

一個人的思想,跟他的身份經歷很有關係,朱元璋是貧農出身,底層老百姓的苦他都吃過,所以對百姓很有同理心。

在他眼裡,商人都是奸詐陰險,毫無忠義可言的。但這樣的想法還是很片面的,歷史上也有許多愛國商人,比如西漢時期的卜式,為了支援國家攻打匈奴,捐出了自己的家產。所以愛不愛國不是身份問題,是思想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a439d733f3793171dc62bca616e4242.html